2021年10月15日,羅馬 — 2021年“世界糧食日”活動于15日揭幕。出席這場全球盛會的嘉賓們紛紛指出,盡管全球依然面臨饑餓、氣候危機和新冠疫情造成的嚴峻挑戰,但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已形成新態勢、具備新動能,必將進一步滿足各方期待。
上個月舉行的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為全世界勾勒出重塑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結構的宏偉藍圖,指引各國奮勇前進。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出席由糧農組織主辦的“世界糧食日”活動并講話,表示“我們共同擼起袖子,真抓實干,牽頭落實峰會后續行動,助力農業糧食體系轉型”。他還指出,本月初在羅馬召開的首屆世界糧食論壇為落實峰會后續行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創舉旨在激發青年創造力和活力,打造更美好的糧食未來。
屈總干事指出,今年的“世界糧食日”,世界正處于關鍵時刻。盡管新冠疫情造成了重重困難,但“在過去一年中,我們也見證了每個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力量”。他特別向“全世界每一名糧食英雄致以敬意,正是他們克服時艱,排除萬難,保障糧食供應”。
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全球就有數億民眾食不果腹,去年饑餓人口更是增至8.11億。但與此同時,世界糧食產量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他還指出,全球糧食總產量的14%遭受損失,17%被白白浪費。
教皇方濟各和意大利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在“世界糧食日”活動致辭中同樣強調人類正面臨重大挑戰。
教皇方濟各表示,“在獲取糧食方面,現實中矛盾重重:一方面是30多億人無法獲得營養膳食,另一方面是近20億人因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而導致超重或肥胖。”
馬塔雷拉總統表示,“世界糧食安全形勢急轉直下。國際社會必須積極行動,將上個月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所提出的建議付諸實踐,充分利用聯合國系統與羅馬聯合國糧農機構之間的協同效應”。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視頻講話中表示:“我們生產、消費糧食的方式,以及糧食浪費問題,對地球造成了嚴重損害,令自然資源、氣候和自然環境承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每年造成價值數萬億美元的損失。”但他也指出,“改變現狀的力量,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其他兩家聯合國糧農機構的負責人分別對古特雷斯秘書長的講話予以積極響應。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總裁洪博表示,“為了建設更公平、更平等的糧食體系,我們需要傾聽小規模生產者和農村社區的心聲”,“我們需要打造基礎廣泛的伙伴關系,確保小農的勞動付出得到公平回報。重點是定價體系必須充分反映生產的真實成本,同時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幫助被忽視的農村脆弱社區”。
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執行干事戴維·比斯利表示,“全球糧食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消除饑餓,我們必須確保全球糧食體系滿足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因此,糧食署努力加強糧食體系,支持普及健康膳食,尤其注重惠及最脆弱群體”。
行動造就未來,人人都能成為糧食英雄
“世界糧食日”主題“行動造就未來”,呼吁每個人爭做糧食英雄,推動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
在“世界糧食日”之際,屈總干事發表署名文章,提出農業糧食體系轉型必須始于普通消費者。選擇何種食物、在何處購買、采用何種包裝,是否丟棄食物,每一項選擇都會影響農業糧食體系,繼而影響地球的未來。
他指出,“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糧食英雄。這一切不會止步于我們這代人。古語有云,‘人如其食’。對食物的選擇也決定著子孫后代能否茁壯成長” 。
糧農組織已推出一系列工具,推動解決許多此類復雜的系統性問題:
面向未來十年推出的新版《戰略框架》,闡明所需投入要素,為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夯實基礎。
糧農組織估計,要在2030年前消除饑餓,每年需要投入400至500億美元資金開展針對性干預措施。許多低成本、高成效的項目能夠幫助億萬民眾進一步滿足自身糧食需求。
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發工作,提高農業技術水平,開展數字農業創新,以及提高婦女識字率,可以大幅減少饑餓。此外,很多其他關鍵因素也不可或缺,如改善數據、治理和相關制度,能夠促進糧農組織與成員國攜手打造適合本國國情的轉型之路。
糧農組織“手拉手”旗艦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加大投資力度,推動農村轉型,完善城市糧食體系,建設具有韌性的農業糧食體系。目前,已有34個國家參與實施,通過開展結對幫扶,為全球貧困人口和地區提供支持。
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以紀念糧農組織于1945年的這一天成立。
今年的“世界糧食日”活動于今天在羅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正式啟動,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包括世界經濟論壇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教授專題講座,以及“茶咖對話”,邀請各方領略茶文化與咖啡文化的魅力。約有150個國家開展了“世界糧食日”相關活動,包括迪拜世博會。此外,還將在多個平臺舉辦宣講活動,表彰農民、生產者以及其他為所在社區保障糧食供應的糧食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