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是發現問題,改進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河南省聚焦“違法使用禁限用藥物”“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突出問題,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強化監測體系運行管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交流,持續改進監測工作方式,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一、開展農產品與投入品協同監測,強化監測預警
2019年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協作聯動機制的通知》,在省廳內部構建了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密切協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格局。印發年度《全省農產品及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每年整合資金2100余萬元,對農藥、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開展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和風險評估。由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負責牽頭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和風險評估,相關業務部門結合行業監督管理工作實際,開展相關領域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工作,省級監測計劃每年監測樣品3萬批次以上。全省累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10萬批次以上,有力地防范了安全風險。針對發現的不合格樣品和風險隱患,及時通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并要求相關地市進行跟蹤監督抽查和整改。每年定期召開食安辦、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參加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會商會,交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不斷改進監管措施。
二、規范機構考核程序,注重能力驗證結果運用
持續建設以省級為龍頭、市級為骨干、縣級為基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全省農業農村系統現有省、市、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186家,從業人員2150人。2019年以來,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雙認證”為突破口,依托獲證考核專家,加快推進機構考核工作,嚴格規范考核程序,推動檢測機構人員配置到位、設備配備到位、制度落實到位以及條件保障到位,不斷提升農產品質檢系統檢驗檢測和質量管理能力。遴選出一批檢測能力較強的省轄市級、省直管縣(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參與省級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工作,通過“傳”“幫”“帶”,提升基層檢驗檢測機構業務能力。每年對全省農產品質檢機構進行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中農獸藥殘留、重金屬等指標能力驗證,將能力驗證結果作為證后監管、委托任務的重要依據,進一步規范農產品質檢機構工作行為,提升監測檢驗工作的精準性和靶向性。
三、示范創建與動態管理相結合,強化基層監測檢驗責任
高度重視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工作,積極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創建活動。截至目前,全省已創建國家級安全縣18個、國家級安全市2個;已創建完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60個、整市創建省級安全市3個,創建范圍延伸到部分開發區等城市功能區;全省所有縣(市、區)均達到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標準。為持續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防止創建“一陣風”、保護創建成果,印發《河南省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對沒有完成檢測任務的縣(市)、鄉鎮實行考核一票否決制,著力發揮檢測在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的“前哨”作用。今年,對包括13個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在內的35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進行動態管理考核,加快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標準化建設,全省各地對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檢測數量、質量都明顯提升,監測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基礎地位更加穩固。
四、強化問題導向與社會監督,夯實監測監管屬地責任
在全省牢固樹立“發現問題是業績,處理問題是政績”理念,不斷強化問題導向,深挖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根源,把問題發現率和解決率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不斷壓實責任,提升監管效能。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開展情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問題發現率、問題查處到位率等指標納入省政府食品安全考核、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質量強省考核等業務工作考核范疇,督促地方政府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資金投入,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力度,提升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覆蓋面。同時,積極構建農產品監測共治共享格局,開展農產品監測活動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公共食堂等活動,將群眾關于農產品監測方面的感受納入群眾滿意度調查,宣傳監測意識和健康消費理念,營造公眾關注、參與、監督農產品監測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