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羅馬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今天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并表示,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強適應能力、加強韌性和提高生產水平,可對解決貧困和饑餓問題發揮關鍵作用。
總干事在《生物多樣性公約》(《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大會)開幕講話中指出:“為了實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愿景,我們需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本次大會主題是“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屈總干事在會上進一步指出:“舉辦締約方大會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大會在中國昆明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將為今后十年全球應對生物多樣性問題制定框架。
屈總干事應邀與其他聯合國高層官員共同出席了高級別小組討論。在大會領導人峰會主旨講話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建設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宏偉計劃,并宣布中國將出資15 億人民幣(2.3 億美元)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協助在今后十年內落實保護自然的全新框架,并呼吁各國攜手,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
資源籌措是與會代表關注的關鍵議題?!豆s》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表示:“光有承諾,甚至定下目標,都還遠遠不夠。”
屈總干事指出,“生態文明”的概念旨在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助于推動世界農業糧食體系轉型。他同時提及,以農林兼作方法為例,恢復退化的生態系統有助于“實現多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加強糧食安全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
屈總干事強調,農業糧食體系轉型應成為開展行動的優先領域,糧農組織《 2022-2031 年戰略框架》正是圍繞這一核心,致力于應對糧食不安全、自然災害和農村地區不平等問題等多項挑戰。
下一步工作
大會預計于明年上半年形成結論并取得成果。糧農組織隨后將“做好準備,攜手成員國及合作伙伴共同支持開展落實工作”,屈總干事說。
屈總干事強調,糧農組織的目標是通過“技術、創新、數據,結合完善治理、人力資本和制度”這四個“加速因素”,幫助成員國“提升產量,減少消耗”。“我們希望為所有人建立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和更可持續的農業糧食體系,”他補充道。
2021 年 7 月,糧農組織和《公約》秘書處共同主辦了“糧食和農業對《2020 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作用”全球對話,多位部長、科學家、家庭農民、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代表齊聚一堂,探討和明確包括扶持性政策和市場在內的解決方案,在農業部門推廣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