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認為對方生產、銷售的同款零食小吃侵犯自身注冊商標,福建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將上海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某食品加工廠訴至法院,日前,鼓樓法院對該案作出公開宣判,認定被告侵權,且上海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商標侵權行為符合《商標法》關于懲罰性賠償的適用要件,按照侵權獲利的1.5倍計算賠償金額。該案也是福州市首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案件。
原告訴稱,福建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訴稱,原告公司主要從事餅干、糖果制品、糕點、薯類、膨化食品和飲料生產、銷售的企業,其產品覆蓋全國30個省、自治區,并出口海外,涉案商標已在眾多消費者中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原告認為,被告公司在其生產、銷售的爆漿糖果產品上使用了與原告公司完全相同的商標,且在原告商標核準使用的類別與產品上進行了使用,并在電子商務等平臺上進行銷售,被告將該商標作為在網站上搜索被告某些產品的關鍵詞,使得相關公眾在搜索該關鍵詞時即可找到被告公司的產品,被告的行為已經構成商標侵權,也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被告公司在產品上使用了原告的商標,但為了避免被原告發現,在其產品描述中有意隱去商標標示,在產品上卻突出使用,是明知其行為構成侵權而故意實施,屬于惡意侵權,應當承擔懲罰性賠償的法律責任。
被告辯稱,上海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答辯稱,被告公司就案涉商標的使用已經征得原告的同意,原告不僅知情,還配合被告公司使用商標予以一定的幫助。原被告公司系長期合作伙伴,其為原告公司包含在電子商務等多平臺提供過供銷服務,累計交易金額過千萬。在長期交易中,雙方形成穩固的合作模式,雙方委托其他工廠代工貼牌的行為是常見的合作模式,雙方進行商標的授權合作基于共贏目的,并已相互免費使用,從原告為被告在平臺授權、提供銷售便利來看,原告實際已經同意被告的商標使用行為,并且提供案涉產品的授權。即使被告品牌公司在商標授權的過程中存在不規范的情形,亦不能認定被告公司屬于惡意侵犯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雖然雙方未形成書面的授權許可協議,但從聊天記錄以及原告的配合行為可以看出,原告已經將案涉商標授權給被告公司使用。
鼓樓法院根據案件事實認定被告未經權利人許可,在同類食品上使用原告注冊商標,行為構成商標侵權,應當承擔立即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的責任。經計算,被告因侵權行為共計獲利94252.28元,應向原告賠償。本案中,原告還主張懲罰性賠償。原、被告雙方存在過往合作,被告上海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明知原告持有該注冊商標,仍然實施侵權行為,具有主觀惡意。被告明知原告出具的《授權書》為寄售使用,且不包含本案商品,仍然向網絡銷售平臺提供,騙取該平臺商標授權審核通過,侵權的手段惡劣;侵犯權利人核心知識產權,刻意攀附損害了案涉商標的識別功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未告知原告食品檢驗結果,損害了案涉商標的質量保障功能;被告在網絡上銷售侵權產品已持續銷售17萬件以上,在訴訟過程中仍然抗辯虧本經營,屬虛假陳述。綜上,被告實施侵權行為存在主觀惡意,且情節嚴重,依法對其適用懲罰性賠償,按照侵權獲利的1.5倍計算賠償金額。
最后,鼓樓法院判定被告上海某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某食品加工廠作為案涉侵權商品的委托商、制造商,共同實施侵權行為,應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94252.28元和因制止侵權所支出的合理費用3000元。被告公司的行為侵害了原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應當承擔立即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失的責任,被告公司共計應當賠償原告公司144378.41元。
法官說法
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是提高侵權代價、遏制侵權的重要手段,2021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審理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的解釋》,為懲罰性賠償的準確適用鋪平了道路。本案系全市法院第一起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案件,該案的判決顯示了鼓樓法院作為全省首批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試點基層法院,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持續優化有利于創新創造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新時代新福建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