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黔靈山公園“山泉水”水質成了大家熱議的焦點。到底能不能飲用?是否礦物質含量豐富?如何防治腸道傳染病?11月14日,貴州疾控發布特別防病提示:市民和游客如果自行采集黔靈山公園“山泉水”直接飲用,或用于清洗直接食用的瓜果蔬菜,存在因微生物污染導致腸道傳染病發生的風險。
2018年7月中旬至2018年10月下旬,貴州省疾控中心對黔靈山公園山泉水取水點進行仔細排查,并對主要取水點進行采樣檢測和衛生學評價。結果顯示:黔靈山公園內8個主要取水點水質微生物指標均不同程度超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特別是公園內白象泉取水點、動物園取水點和檀泉取水點,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超標嚴重;“礦物質”指標和平時送檢的自來水并無顯著差異,不存在“礦物質含量豐富”的說法。
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的常規微生物指標有4項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都屬于衛生指標菌超標,則提示飲用水已被污染。
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大腸埃希氏菌作為糞便污染指標可評價飲用水的衛生質量,其中大腸埃希氏菌是糞便污染最有意義的指示菌,檢出大腸埃希氏菌,說明水體可能近期已受到糞便污染提示發生腸道傳染病的風險較大。
腸道傳染病
腸道:
是指大腸和小腸,是人體消化道的一部分。
腸道傳染病:
是指病原體通過被污染的水和食物攝入,在腸道內繁殖且產生毒素,引起腸道功能紊亂和損害的一類傳染性疾病。
主要臨床表現有:
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胃腸道癥狀,可伴有發熱、頭痛、肢體疼痛等全身中毒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腸道傳染病包括:
細菌引起的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副霍亂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蟲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關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瀉等。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為本病的傳染源,主要通過被病原體污染的水和食物傳播,也可通過接觸病人或通過蒼蠅、蟑螂等機械搬運病原體傳播。水源受到污染后,容易引起腸道傳染病的爆發流行。
防控建議:
1.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并早治療腸道傳染病患者;認真做好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以及病人的用具用品的消毒,防止疾病傳播。
2.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防止蚊蟲叮爬食物;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食品;食物要生熟分開;食具應嚴格消毒。通俗地說,要“喝開水、吃熟食、勤洗手”。
3.一旦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4.可使用甲肝疫苗、傷寒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等疫苗預防相應的疾病。
5.不建議將沒有經過衛生學檢測和評價的“山泉水”作為生活飲用水;即便要飲用,也應該煮沸后飲用;且此類“山泉水”不能長時間存放,要盡量減少致病微生物的增長繁殖;生吃的瓜果蔬菜不能用此類“山泉水”清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