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權威發布 > 指導意見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實施意見(吉政辦發〔2017〕67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04 08:40:49 來源:互聯網
發布單位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

發布文號 吉政辦發〔2017〕67號
發布日期 2017-08-23 生效日期 2017-08-23
有效性狀態 廢止日期 暫無
屬性 其他 專業屬性 其他
備注 http://xxgk.jl.gov.cn/szf/gkml/201709/t20170906_2842833.html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白山管委會,長春新區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辦、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24號),扎實做好我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下統稱 “兩區 ”)的劃定和建設工作,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建立 “兩區 ”的重要意義

 

  (一)建立 “兩區 ”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鞏固提升我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大舉措。我省作為國家糧食主產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我省農業基礎還不牢固,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和農業生產用地用水矛盾不斷凸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面臨著新的挑戰。通過建立 “兩區 ”,將水土資源環境條件較好、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的優勢區域相對固定保護起來,作為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種植面積的底線,是鞏固提升我省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的重大舉措,也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實現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確保 “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的重要制度性安排。

 

  (二)建立 “兩區 ”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我省農業區域布局的現實選擇。當前,我省主要農產品供求關系發生了深刻變化,玉米等部分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大豆等重要農產品產能相對不足、市場競爭力較弱,農業發展質量效益下滑問題凸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建立 “兩區”,進一步聚焦玉米、水稻和大豆等核心品種,將最適宜、最具優勢的生產區域細化落實到地塊,不僅是優化我省農業生產力布局,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現實選擇,也有助于為全國農業結構調整提供支撐。

 

  (三)建立 “兩區 ”是提升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我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省農業現代化建設加快發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但從總體上看,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高標準農田比重偏低,科技支撐能力較弱,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不高,已成為制約我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障礙。通過建立 “兩區 ”,推進實施差別化、定向化的扶持政策,有利于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集成創新和農業機械化進程,提高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水平;有利于實現財政、金融、保險等強農惠農政策精準定位、精準施策、精準監測和精準評價,更好地調動當地政府和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推動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為我省在糧食主產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實踐樣本。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 “五大發展理念 ”,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目標,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永久基本農田為基礎,聚焦水稻、玉米和大豆三大品種和優勢產區,按照建立 “兩區 ”要求,優化區域布局和要素組合,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提升農產品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為推進我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更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綠色大糧倉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農民參與??h級政府負責轄區內 “兩區 ” 的建立工作,要不斷完善支持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充分尊重農民自主經營的意愿,保護土地承包經營權益,引導農民積極參與 “兩區 ”劃定、建設和管護,鼓勵農民發展水稻、玉米和大豆生產,分享 “兩區 ”建設成果。

 

  2.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劃定。持續鞏固我省在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綜合考慮各縣(市、區)生產現狀、水土資源條件等因素,科學合理劃定水稻、玉米生產功能區和大豆生產保護區,落實到田頭地塊。

 

  3.堅持統籌兼顧、持續發展。圍繞保障水稻、玉米和大豆產能、產業安全及有效供給,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生產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充分調動政府、農民和社會各方積極性,形成建設合力;加強黑土地保護,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改善。

 

  4.堅持完善機制、劃建管并重。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堅持 “兩區 ”劃定、建設和管護并重,優化水稻、玉米和大豆生產布局,保持產能和收益在合理水平,確保 “兩區 ”建得好、管得住,能夠長久發揮作用。

 

  5.堅持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優先在水稻、玉米和大豆生產大縣開展劃建工作的先行試點,樹立工作樣本,積累工作經驗,形成可借鑒推廣的方法、模式,扎實推進全省 “兩區 ”劃定和建設工作。

 

  (三)主要目標。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7300萬畝 “兩區 ”地塊的劃定任務,做到全部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實現信息化和精準化管理;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將 “兩區 ”建設成為 “布局合理、數量充足、設施完善、產能提升、管護到位、生產現代化”的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區,玉米、水稻生產能力更加穩固,大豆自給水平保持穩定,農業產業安全顯著增強。

 

  1.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6500萬畝,其中,以我省中部平原地區核心優勢區為重點,劃定玉米生產功能區5200萬畝;以第二松花江、嫩江、東遼河、海蘭江等干支流沿線優勢生產帶為重點,劃定水稻生產功能區1300萬畝。

 

  2.大豆生產保護區。以敦化市、汪清縣、蛟河市等核心優勢產區為重點,劃定大豆生產保護區800萬畝。

 

  三、科學精準劃定 “兩區 ”

 

  (一)明確 “兩區 ”劃定標準。“兩區 ”劃定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坡度在15度以下的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連片,原則上平原地區連片面積不低于500畝,丘陵地區連片面積不低于50畝;農田灌排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生態環境良好,未列入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還濕、耕地休耕試點等范圍;具有玉米、水稻、大豆的種植傳統,近三年播種面積基本穩定。優先選擇已建成或規劃建設的高標準農田進行 “兩區”劃定。

 

  (二)分解任務。由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全省 “兩區 ”劃定總規模、各縣(市、區)現有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和玉米、水稻、大豆種植面積等因素,以優勢產區水稻、玉米和大豆生產大縣為重點工作區域,將 “兩區 ”面積分解到縣(市、區),確保 “兩區 ”劃優、劃實、劃到位。

 

  (三)以縣為基礎精準落地。各縣(市、區)要嚴格按照劃定標準和分解下達的 “兩區 ”目標任務,根據土地利用、農業發展和城鄉建設等相關規劃,結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將 “兩區 ”面積細化分解到鄉(鎮)、村。要將 “兩區 ”劃定地塊統一編號,標明 “四至 ”及拐點坐標、面積及生產條件、作物類型、經營主體、土地流轉等相關信息。依托國土資源遙感監測 “一張圖 ”和綜合監管平臺,建立電子地圖和數據庫,建檔立卡、登記造冊。

 

  (四)形成 “兩區 ”劃定成果。各縣(市、區)政府要統籌做好 “兩區 ”劃定工作,在公告公示無異議后,上圖入庫、建檔立冊。要定期將 “兩區 ”劃定地塊圖斑和數據匯總上報市(州)政府農業主管部門和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省農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 “兩區 ”劃定成果的核查驗收工作,匯總全省 “兩區 ”劃定成果報省政府,并按要求報國家相關部委。

 

  四、大力推進 “兩區 ”建設

 

  (一)強化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耕地保護治理,在 “兩區 ”范圍內大規模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加強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打通農田水利 “最后一公里 ”。積極支持植保工程、種子工程等建設,提高 “兩區 ”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

 

  (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在 “兩區 ”范圍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 “兩區 ”建設。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方式創新。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加強各級政府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的規范化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三)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深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改革,著力構建以培育科技示范戶為核心,以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以科研院校為支撐,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廣泛參與的新型農技推廣體系;支持建立糧食和大豆生產服務聯盟;不斷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管理,建立和應用農技推廣云平臺和微信服務平臺,加快形成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增強互聯網在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農資供應、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以 “兩區 ”為重點,深入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加快優良品種、高產栽培技術普及應用,率先推進 “兩區 ”內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點。

 

  五、切實強化 “兩區 ”監管

 

  (一)依法保護 “兩區 ”。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田水利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完善 “兩區 ”保護相關制度,將寶貴的水土資源保護起來。省農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等相關部門要加快制定我省 “兩區 ”管理辦法,推進相關法規規章的立法進程,嚴格 “兩區 ”范圍內永久基本農田管理,確保其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二)落實管護責任。各縣(市、區)要按照 “誰使用、誰受益、誰管護 ”的原則,將轄區內 “兩區 ”地塊上的農業基礎設施管護責任精準落實到經營主體。積極探索 “建管一體化 ”模式,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對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按比例給予獎補,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等參與建設、管理和運營。

 

  (三)實現動態監測和信息共享。由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牽頭建立 “兩區 ”監測監管體系,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定期對全省 “兩區 ”范圍內農作物品種和種植面積等進行動態監測,深入分析相關情況,實行精細化管理。各縣(市、區)要及時將 “兩區 ”信息報送省農委和省國土資源廳,實時更新 “兩區 ”電子地圖和數據庫。建立健全數據安全保障機制,落實各相關主體責任,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開放 “兩區 ”電子地圖和數據庫接口,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四)強化監督考核。省農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要會同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廳等部門,對全省各縣(市、區)“兩區 ”劃定、建設和管護工作進行評價考核,評價考核結果與國家和我省 “兩區 ”扶持政策相掛鉤,并建立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將相關工作納入各地政府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

 

  六、加強對 “兩區 ”的政策支持

 

  (一)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把 “兩區 ”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安排的重點領域,加大現有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向 “兩區 ”的傾斜力度。加快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和經營主體參與 “兩區 ”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完善財政支持政策。在國家均衡性轉移支付的基礎上,加大省財政對產糧大縣的利益補償力度,逐步提高產糧大縣人均財力保障水平。進一步優化財政支農結構,創新資金投入方式和運行機制,推進 “兩區 ”范圍內各類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率先在 “兩區 ”范圍內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

 

  (三)創新金融支持政策。健全完善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探索 “兩區 ”內新型經營主體的產業鏈融資擔保業務模式,以及不同形式的供應鏈融資擔保業務模式,著力推出適合 “兩區”建設需要的金融產品。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深化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探索農產品價格和收入保險試點。推進 “保擔 ”合作,探索創新政策性農業保險與信貸擔保業務合作。推動 “兩區”農業保險全覆蓋,建立健全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實現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保險品種二輪承包土地范圍內應保盡保。

 

  (四)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兩區 ”建設。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及涉農企業通過簽訂訂單合同、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提供土地托管服務等各種方式,帶動農戶和相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水稻、玉米和大豆生產及產業化經營。鼓勵各涉農企業依托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開發新產品、應用新技術、使用新裝備,發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村服務業。

 

  七、加強組織領導

 

  (一)明確部門分工。建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工作協調機制,負責綜合指導、協調和監督檢查 “兩區 ”建設工作。省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統籌協調,適時組織第三方評估。省財政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財政補貼資金的統籌和整合,優化使用方向。省農委、省國土資源廳要會同有關部門確定各縣(市、區)“兩區 ”劃定任務,制定相關劃定、驗收、評價考核操作規程和管理辦法,指導做好上圖入庫等工作,形成全省 “兩區 ”布局 “一張圖 ”。

 

  (二)落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各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承擔起 “兩區 ”劃定、建設和管護工作的主體責任,建立由政府負責同志牽頭、有關部門參加的協調機制,省與縣(市、區)、縣(市、區)與鄉(鎮)要逐級簽訂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要按照國家和省政府要求,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保障經費投入,抓好工作落實。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8月23日

 
推薦圖文
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24罐/箱 分享裝 RIO銳澳雞尾酒套裝洋酒女士網紅預調酒3度微醺330ml*10罐
灣仔碼頭 三全
推薦茶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