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鎮小拱棚西瓜產值突破1300萬元,試驗種植超早熟小拱棚西瓜50畝,創造經濟效益8.5萬元。如今,利通區已經將發展拱棚西瓜產業作為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遠郊鄉鎮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 ――扈銀芳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高閘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本報記者 王迎霞 通 訊 員 張 婧 實習生 趙 媛 炎炎夏日,吃瓜消暑是一件酣暢淋漓的事。然而,這兩天你想嘗寧夏吳忠市利通區科技特派員馬興種的西瓜怎么辦?對不起,早在6月24日就賣光了。 馬興是方圓十里有名的“瓜王”。前不久,利通區舉辦“瓜果飄香迎百年華誕,初心不忘助鄉村振興”西瓜節活動,他選送的西瓜又一次拔得頭籌,并且以1萬元的價格被當地企業家拍下。 “他們說我種瓜有絕招,其實言過了,我就是善于鉆研、善于改進技術?!边@位63歲的科技特派員謙虛地說。 如今,在馬興的帶動下,利通區的西瓜產業已發展為特色產業,涉及8個鄉鎮。尤其在馬興的老家利通區高閘鎮,他獨創的小拱棚西瓜種植輻射6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面積達3524畝。 “這么好的西瓜,凝聚著科技工作者的心血。這些年,高閘鎮成功培育出‘馬興西瓜’和‘馬家湖西瓜’兩個品牌,帶動了整個利通區西瓜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月16日,高閘鎮高閘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扈銀芳表示。 每次技術改進,都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 馬興種的西瓜成了爆款,因為好吃。 在高閘鎮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舉辦的西瓜節“瓜王”評比活動中,評委們看瓜柄、比彈性、用手掂、試比重、測甜度、品嘗,從品相、成熟度、甜度、口感、有無農殘等多個方面對參賽西瓜進行打分,最后給出綜合得分。馬興的西瓜斬獲第一,實力毋庸置疑。 馬興的家鄉高閘鎮馬家湖村有種植西瓜的傳統,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愛上了種瓜這個行當。然而,大伙兒都種瓜,多了就沒那么好賣了。于是,馬興開始想方設法“跟別人不一樣”。他先在地里蓋了一層膜,后來又蓋一層。1986年,馬興成功發明地膜種植技術,西瓜產量高、味道純,他也一度被譽為“瓜王”。 別人都說他種瓜有秘籍,馬興不好意思地笑起來:“哪有?都是一點點實踐出來的,而且干事的過程要老老實實?!彼f自己習慣走訪大量顧客,顧客喜歡什么樣的口味,就努力往滿足顧客需求的方向上去努力。 經過多年摸索,馬興終于種出了自己的品牌西瓜,不僅個頭大、質量好、無污染,而且抗災能力非常強。1996年,這位善于鉆研的瓜農又試種成功小拱棚雙膜覆蓋種植技術,使西瓜提前20天上市,獨領市場風騷,一度出現了“買馬興西瓜批條子”的新鮮事。 2006年,馬興成為科技特派員隊伍中的一員,他體會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 “每次技術改進,都極大地提高了經濟效益。”馬興告訴記者,從最早一畝地收入五六百元到2100元,再到5300元,效益一路飄紅。而科技特派員的身份,讓馬興更加注重進行技術創新、技術改進,他想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帶領鄉親們種出更好的西瓜。2008年,馬興在政府的支持下搭建起了大棚,每畝地的收入更是高達一萬七八。 當科技特派員,就要毫無保留教群眾技術 找到馬興的瓜地,頗費周折。利通區科技局副局長撒風蘭帶著記者前往約好的地方,卻幾次迷失在大片的瓜田。 西瓜種植最忌重茬,重茬西瓜植株生長衰弱,易感病,嚴重時會造成大幅度減產。馬興說,科技特派員就是要先替大家“趟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馬興每年都要換地方種瓜,高閘鎮這一帶的地,被他種了個遍。今年,他又把瓜地換到了更偏遠的鴕鳥山莊,撒風蘭還沒去過。 “馬興就這樣輻射帶動了整個利通區的西瓜種植產業?,F在,這一產業已經在全區發展起來,‘馬興西瓜’也成了我們這里的馳名商標?!比鲲L蘭說。 二月育苗,三月移栽,再經過三個多月的精心管理,6月上旬,西瓜正式開園上市。這些年,馬興一直按照自己的節奏穩扎穩打。 2004年,馬興申請注冊了“馬興西瓜”品牌,從此名聲大噪。高閘鎮黨委、政府也積極扶持和培育這一主導產業,從技術、物資、資金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并在馬家湖村建起小拱棚西瓜育苗中心。 馬興的干勁更足了。 緊接著,他牽頭與60名瓜農組成西瓜種植協會,帶領成員為瓜農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跟蹤服務,更好地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幫助瓜農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同時,西瓜種植協會也使協會成員更加便于協作經商、交流技術,共同推動西瓜產業發展。馬興因此獲得自治區及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聽說您的手藝不外傳?有人出資5000元要買秘方,您都沒答應?”記者問。 “那是以前?,F在當了科技特派員,就要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周圍群眾?!瘪R興黝黑的臉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撒風蘭對馬興履行科技特派員職責贊不絕口:“老馬對瓜農們進行技術指導很上心,從種到收,怎么管理,用啥技術,瓜農隨叫隨到,免費講解。” 西瓜成“杠桿”,撬動當地經濟發展 “必須靠科技?!被叵攵嗄攴N瓜經歷,這是身為科技特派員的馬興最大的感觸。 且不提他早就深入骨髓的技術改進理念,單是每年拱棚西瓜生產關鍵時期,利通區相關部門就會組織技術服務團隊深入田間地頭,以整枝打杈、配花坐果、施肥灌水、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為重點,指導瓜農狠抓田間管理措施的落實,無一不力促萬畝馬興品牌西瓜優質高產。 科技部門的支持也很給力。去年,馬興獲批利通區一個科技特派員項目,獲得5萬元資金支持;他又從科協申報獲批一個6萬元項目。“這些資金幫助我進行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引進?!瘪R興說。 眼界的寬度決定了事業的高度。為了提升西瓜品質、擴大種植面積、切實讓群眾受益,馬興帶領種植協會堅持對所有瓜地進行“四統一”規范管理,有效推動了利通區西瓜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 “去年,我們鎮小拱棚西瓜產值突破1300萬元,試驗種植超早熟小拱棚西瓜50畝,創造經濟效益8.5萬元。如今,利通區已經將發展拱棚西瓜產業作為調整種植業結構、增加遠郊鄉鎮農民收入的有效措施,科技特派員馬興功不可沒?!膘桡y芳說。 令眾人欣喜的是,西瓜產業也成為撬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杠桿”。 今年以來,高閘鎮整合7個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在鎮上建起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區。目前園區已建成60棟全鋼架拱棚,到年底,瓜菜種植收益有望達到3150萬元,全年勞務用工75000人次,增加勞務收入800萬元,給每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20萬元。 打響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馬興深知這條路艱辛且漫長。 眼下,馬興正在積極組織西瓜種植協會實施“無公害綠色品牌西瓜基地”的戰略構想,帶領廣大農戶通過搭建一個全新的產業平臺,實現高閘鎮乃至利通區西瓜產業全面興旺。 “有政府支持、協會運作、科技特派員帶頭,我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瓜農閆桂萍說。 面對這些贊譽,馬興卻擺擺手:“自己富了不算富,帶動眾人才算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