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沈賡前 記者 黃永建) 近年來,忻州市靜樂縣高度重視雜糧產業發展,通過大力推行雜糧標準化生產,創建農產品品牌,將“小雜糧”做成了“大產業”,走出一條靠雜糧產業實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使用“靜樂生活”公共區域品牌的特產 靜樂雜糧種植面積30萬畝,占到全縣糧食總播種面積的67%,燕麥、雜豆、藜麥、谷子、高粱、甜玉米等雜糧品種超過20種,年產量1億斤以上。當地雜糧品種多、品質好,是靜樂農業的優勢所在。但過去雜糧種植比較分散,管理粗放,產量低,品質難以保障,雜糧種植效益低。從2015年開始,縣委、縣政府根據全縣雜糧生產的實際情況,決定把雜糧標準化生產作為雜糧產業振興戰略的首要工作來抓,以標準化生產促進雜糧的提質增效。 藜麥是靜樂引進種植的一種特色作物,被列為靜樂縣扶貧主導產業。2017年縣政府編制了《2017年—2020年靜樂縣藜麥優勢區建設實施方案》,2018年實施了藜麥有機旱作封閉示范片建設項目1000畝,2019年發展優質藜麥標準化種植基地1萬畝,通過標準化生產,有效地鞏固、壯大了全縣藜麥產業;馬鈴薯是靜樂縣第一大糧食作物,也是當地農民創收的一種重要經濟作物,每年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全縣累計推廣脫毒種薯達到50萬畝以上,讓馬鈴薯的產量和商品率得以大幅提升。 今年,全縣雜糧產業標準化生產繼續深入推進:推廣優質燕麥標準化生產技術1000畝;推廣谷子地膜覆蓋(滲水膜)機械化穴播技術2000畝;推廣釀酒專用高粱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5000畝;推廣脫毒種薯30000畝。 雜糧標準化生產帶來了產量提高和品質改善,五年來,靜樂雜糧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次),共產出優質雜糧2億斤以上,種植效益提高了10個百分點。而隨著全縣雜糧標準化生產方式的推廣,雜糧生產主體發了巨大轉變,土地規模性經營主體日益增多,“公司+農戶”或“公司+基地”成了雜糧標準化生產的主要模式。據初步統計,全縣目前經營規模在2000畝以上的主體有10個以上,面積達到2萬畝左右;1000畝以上的種植合作社、農業公司有100戶以上,面積達到10萬畝;500畝以上大戶、家庭農場有300戶以上,種植面積超過15萬畝。 “靜樂生活”公共區域品牌發布會 “賣不出去,賣不上好價格”是靜樂雜糧產業發展的短板,原因就在于靜樂雜糧未能形成品牌效應。為此,當地將農產品品牌創建作為標準化建設之外的又一件大事來抓,于2017年發布了“靜樂生活”縣域公共品牌;靜樂黑枸杞、靜樂藜麥于同年獲得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2018年,華青藜麥獲得了1000畝有機認證,恒福隆農業公司獲得了11個雜糧品種3000畝有機認證。今年,靜樂燕麥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通過國家評審。截至去年底,靜樂縣共獲得“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49個,種植面積9.644萬畝。雜糧品牌的創建,帶來了雜糧產品銷售額的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19760萬元,同比增長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