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牛奶日”前夕,5月28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荷蘭皇家菲仕蘭共同發布《2019中國奶商指數報告》。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調查顯示,2019年中國奶商指數得分為60.7分。六成公眾對乳制品的定位仍是“營養品”,沒有形成“乳制品是每日膳食必需品”的概念。僅19.5%公眾做到每日攝入乳制品300ml以上。 國人喝奶“意識高、知識少、行為差”
為描述中國人的喝奶現狀,項目組于2018年在國內率先提出奶商(Milk Quotient)概念,從喝奶意識、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三個維度,以指數量化的方式衡量國人在奶商方面的表現水平和結構特征。
調查顯示,2019年中國奶商指數為60.7分,僅比2018年多0.1分,存在較大提升空間。而我國公眾在奶商上呈現出“意識高、知識少、行為差”的結構特征,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公眾喝奶意識得分最高,為84.6分,喝奶知識(52.8分)和喝奶行為(47.8分)均不及格。與2018年相比,只有喝奶意識得分有所提升,喝奶知識和喝奶行為得分均略有下降。
在12項二級指標中,得分前三的指標均為喝奶意識部分,得分均在75分以上是對奶重要性的判斷(89.5分),得分接近90分。喝奶知識層面,公眾對乳制品類別和功能認知的得分相對較高,均在60分以上;攝入量認知(40.1分)和產品選擇認知(42.3分)得分最,均高于40分。喝奶行為層面,攝入頻次和購買習慣得分相對較高,均在60分以上;攝入量(45.5分)和攝入習慣(21.4分)的得分均未及格,光其是入習慣,得分剛過20分。
不足2成公眾每日攝入乳制品達標
報告還顯示,學歷越高、收入越高、越年輕,奶商指數越高;而大專學歷、高中及以下學歷公眾,低收入公眾以及中年和老年公眾奶上指數均不及格。北青報記者了解到,26.9%的公眾認為“攝入乳制品只要喝奶就夠了”,乳制品攝入多元化的認識不足;61.2%的公眾對乳制品的定位仍是“營養品”,沒有形成“乳制品是每日膳食必需品”的概念。
調查顯示,僅有40.5%的公眾知道每日應該攝入乳制品300ml以上,而實際每日攝入量達到這一標準的公眾比例更低,僅為19.5%。數據顯示,2019年公眾每日攝入乳制品237ml,每周攝入乳制品的天數為4.9天。
新手爸媽乳品消費有誤區
針對兒童乳制品攝入行為,調查發現父母給嬰幼兒補充乳制品時存在誤區。如7-12個月的寶寶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但有17.9%的父母給這一年齡段的寶寶攝入了母乳和配方粉外的其他乳制品。而13個月后的寶寶在斷母乳和配方奶后,有21%的父母沒有給寶寶及時補充其他乳制品。
報告認為,連續兩年的調查數據表明,中國人已經具備了較高的喝奶意識,乳制品的益處和重要性等方面得到了普遍認可。但問題也很明顯,一方面,公眾不知道如何正確食用乳制品,更重要的是美能形成良好的攝入習慣。
在此次奶商指數報告發布會上,原國家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殷大奎表示,我國每年約有4000萬老人骨折,重要原因是鈣缺乏導致的骨質疏松。而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活性鈣,其鈣磷比能很好地促進人體鈣吸收。此外,乳制品中還含有人體全部必須的氨基酸,是優質的“全蛋白”食品。因此建議孩子、年輕人尤其是老年人要多喝奶。
荷蘭皇家菲仕蘭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楊國超則建議,企業、行業協會等社會各方應從供給側角度,幫助國人提升乳制品消費量和奶商指數。接下來,菲仕蘭將聯合中國兒慈會為1000萬孤兒捐贈菲仕蘭奶粉,開展“為健康加杯奶”活動,發起奶商娃娃訓練營,并在六一前捐贈3000份奶商科普禮包,做到“提高奶商從娃娃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