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三大難題:一是誰來種地?誰來發展現代農業?二是怎樣種地?怎樣發展現代農業?三是農民如何持續較快增收?如何讓農民分享農業增值收益?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當前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為主,發展現代化鄉村產業能力明顯不足。為解決農村人才缺乏和農業發展“后繼無人”等難題,我國各地探索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著力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近年來,我國還鼓勵、支持和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農村,發展產業聯合體。
毫無疑問,小農戶將在我國長期存在。如何對待小農戶?在實踐中主要探索幫助解決小農戶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做好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生產有機銜接工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主要是向小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如農機作業),解決農業生產面臨的勞動力不足、要素缺乏和利用效率不高等難題。
我國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還十分重視在農村加大投資教育和培訓力度,試圖讓農民,特別是一部分農村35歲以下年輕人能夠留在鄉村、回到鄉村。
到2017年,隨著我國農業發展環境的改善和國家鼓勵支持回鄉下鄉政策措施的實施,全國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達700萬人,平均年齡44.3歲,高中、職高或者大專以上學歷占比40.7%,創辦的經營實體80%以上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超過290萬家,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超過115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農業農村發展動能轉換的主導力量。
提高農業質量和競爭力
我國多數農產品產量穩居世界首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由于多數農產品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偏高,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我國農業面臨越來越不利的處境。
一方面,農業比較效益偏低,農產品生產者賺錢少,誰來發展農業成為重要問題;另一方面,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逆差總體呈現出不斷擴大態勢,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大規模進口成為常態,而穩定發展國內農業生產越來越困難。
同時,我國農業發展為追求高產增產,導致長期面臨化肥農藥投入不當和部分地區土壤水體有害物質超標等問題。這不僅造成農產品品質下降,還會提升食品安全風險,帶來農業面源污染。
如何尋求我國農業發展出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解決的難題。近年來,我國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突破。農藥使用量和化肥施用量實現負增長。不斷加大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力度,在農作物秸稈量大的地區,按照多元利用、農用優先原則支持整縣推進整治;在生豬、奶牛、肉牛養殖重點縣,財政支持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整縣治理,主要利用方式是就地就近用于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 構建新型農村產業體系
近年來,我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呈較快增長態勢,但農民增收難度越來越大,第一產業經營凈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絕對差額進一步擴大、小農戶等低收入群體與農村高收入戶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
為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我國試圖構建新型農村產業體系,重點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
近年來,農產品加工業、休閑業、農村電商競相發展,全國涌現越來越多的農村三產融合的典型,主要集中在花生、大蒜、榨菜、茶葉、食用菌、龍蝦等特色農產品上,對農民增收和當地經濟發展作用顯著,甚至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并不意味著必然可以增加普通農民收入?,F實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增進農民利益,拓展增收渠道和空間,我國探索出了多種多樣的路徑,具體形式更是“豐富多彩”。產業化帶動、增加就業機會、提供社會化服務、實現財產性收入、構筑產業融合發展共同體,都是實踐中涌現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農帶農利農的有效形式。
龍頭企業為普通農戶提供生產資料、技術、農機作業、物流和銷售服務,農戶與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為廣大普通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實現農民就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龍頭企業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有力地帶動農戶創辦農家樂和其他配套服務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新主體一般都需要流轉普通農民家庭土地,農民要么以土地入股,要么將土地租賃,都可以獲得財產性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