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15日是我國第26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科學補碘益智,健康扶貧利民”。我國自1994年開始實行的普遍食鹽加碘措施不僅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而且極大地改善了居民碘營養不良的狀況。5月1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北京舉辦的主題為“防治碘缺乏危害”的青年媒體培訓班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寄生蟲病與地方病防控處處長嚴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申紅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單忠艷分別介紹了我國碘缺乏病的防控歷史、現狀,碘與甲狀腺疾病的關系,并對《全國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報告》進行了解讀。
食鹽加碘顯著改善居民碘營養不良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和危害的總稱。我國自2005年以來始終處于持續消除碘缺乏病狀態。2018年碘缺乏病監測結果顯示,我國碘鹽覆蓋率為95.7%,合格碘鹽食用率為90.3%。普遍食鹽加碘干預措施的實施,不僅使我國基本上消除了碘缺乏病,而且極大地改善了我國居民碘營養不良的狀況。
中國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分布廣泛、病情嚴重的國家之一。20世紀70年代,全國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近3500萬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萬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79年,全國主要病區推廣實施以食鹽加碘為主、口服碘油丸等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碘缺乏病有所控制,但距離消除還有較大差距。事實上,1993年以前,我國控制碘缺乏病的基本策略是對重、中度缺碘地區采取食鹽加碘策略,輕度缺碘地區未采取干預措施。這種策略只起到控制碘缺乏病作用,但未能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的。
1994年,我國采取以普遍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頒布《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食鹽專營辦法》。到2000年,我國在國家水平上達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除了進行普遍食鹽加碘這一主要干預措施以外,還通過對高危人群,例如孕婦和哺乳婦女,進行常規干預及應急碘油丸發放,并對碘鹽低覆蓋地區免費發放碘鹽等手段來進行補充干預。截至2015年底,根據《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終期考核評估結果,全國94.2%的縣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膳食結構多樣化,碘攝入來源增多,2002—2011年,在過去食鹽加碘只設定下限的基礎上,相關部門下調全民食鹽加碘的碘含量;2011年,我國頒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鹽碘含量》(GB26878—2011),允許各省在“食鹽加碘標準20—30毫克/千克”范圍內浮動30%,根據本地區碘資源的自然狀況,決定本省的食鹽加碘濃度。明確了我國碘缺乏地區、適碘地區和高碘地區的碘鹽政策:在碘缺乏地區繼續實施食鹽加碘的措施;在高碘地區供應未加碘食鹽措施,甚至改水;在適碘地區采取自愿補碘措施,同時供應碘鹽和未加碘食鹽。目前,我國的加碘鹽有含碘量25毫克/千克、30毫克/千克兩種,以省為單位提供給當地居民。
我國83.6%的鄉飲用水中缺碘
專家提出,在繼續堅持食鹽加碘為主的防控策略下,我國將采取措施,逐步實現 “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與差異化干預、科學與精準補碘”。為實現這一目標,并全面、系統、準確掌握全國外環境水碘分布變化情況,2017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開展了全國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工作,并于近日發布《全國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報告》。在此前的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曾繪制了以縣為單位的全國飲用水水碘含量地圖,并于1997年、2002年和2011年抽樣調查了部分省份水碘分布。
專家介紹,調查第一階段在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省份)2936個縣、市、區、旗(以下簡稱縣)的40325個鄉進行,在此基礎上又對水碘含量大于10.0微克/升的鄉以村為單位開展調查,全國共調查了5949個鄉的124938個村。《報告》顯示,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碘含量較低,83.6%的鄉屬于水源性缺碘地區。即使在水碘含量大于10.0微克/升的鄉中,也存在一定比例碘缺乏村(17.0%)。目前,我國對水源性高碘地區實施供應未加碘食鹽策略,并且每年對措施的落實情況開展監測,同時對水源性高碘病區實施改水。專家建議,對于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居民而言,人體從外界獲取碘的渠道有限,食用碘鹽仍是目前最為經濟有效的補碘方式。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建立碘缺乏地區和適碘地區劃分標準,為科學、精準補碘提供依據。此外,各省可繪制本省鄉級水碘分布地圖,并逐級公布水碘含量大于10.0微克/升鄉的村級水碘含量調查結果,貫徹落實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和差異化干預、科學與精準補碘的防控策略,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
科學補碘有益健康
近年來,有關“碘鹽導致居民攝入碘過量”“碘攝入過量導致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高發”等言論,引發居民對食鹽加碘的恐慌。對此,單忠艷介紹,2017年中國31省市碘營養狀況與甲狀腺疾病調顯示,我國屬于碘營養適宜地區,適宜碘攝入與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的增多沒有因果關系,但過量的碘可引起甲狀腺腫、亞臨床甲減的增多。單忠艷表示,近年來居民甲狀腺結節發生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檢測技術的進步與儀器靈敏度的提高,使得過去體檢中儀器檢測不到的小結節如今也能被檢測出,同時也與體檢頻率增多、現代人不夠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運動量不足有關,而與碘攝入尤其是加碘鹽的攝入無關。
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無論是否采取補碘措施,無論碘攝入量增加、穩定或下降,甲狀腺癌的發生率都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徑小于1.0厘米的微小癌增加為主。一項全球調查顯示,目前沒有證據提示碘攝入增加是甲狀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同時,現有證據表明,碘攝入增加可能使惡性程度低的分化型乳頭狀甲狀腺癌的比例增加,而碘攝入不足則會使惡性程度高的未分化型甲狀腺癌和濾泡性甲狀腺癌比例增加。單忠艷建議,居民仍應當通過食用加碘鹽的方式補充足量的碘,良性的實性(或大部分實性)結節患者也應保證適當的碘攝入量,單純性甲狀腺腫的患者需明確是碘缺乏還是碘過量引發的甲腫后再對癥治療。“通過不吃碘鹽來預防甲狀腺相關疾病存在誤區。” 單忠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