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煮成熟飯后經揉捏竟變成了類似“泡泡糖”一樣的膠狀物。近日,女子控訴大米質量的視頻廣泛傳播。5月7日下午開始鎮頭恒豐大米廠負責人劉承宇不斷接到來電詢問他家生產的大米質量是否有問題,“我自己就是吃的這種大米。”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 大米到底有無質量問題呢?
請跟著小編往下看
起 因 一段網傳視頻質疑米廠造假
“大家看,今晚我購買了瀏陽市恒豐大米廠生產的大米,做成米飯后感覺不對勁,就揉捏了幾粒飯,就變成了‘泡泡糖’一樣……”5月7日下午,一則長約1分38秒的短視頻在微信群聊里傳播,視頻中,一名未露臉的白衣女子手中一直在揉捏著一團膠狀物,自稱該膠狀物系蒸煮后的米飯。
為證實膠狀物的粘性,女子還在視頻中進行了拉扯,拉扯長度超過10厘米后,才發生斷裂。為此,女子質疑該大米生產廠家存在大米造假行為,并呼吁大家不要購買該米廠生產的大米。
該視頻在微信上發布后,迅速被不少網友轉發,涉事的瀏陽市恒豐大米廠負責人劉承宇很快就接到了不少客戶打來的問詢電話。
“因為我一開始沒有看到這個視頻,當客戶問我情況時,我都一臉茫然。”劉承宇說,后來有客戶將該視頻轉發給他,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自己卻有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覺。“我自己就是吃的這種大米,但別人都只相信網上的說法,我的解釋顯得很蒼白無力。”
調 查 職能部門突擊檢查 米廠內未發現食品違法問題
5月8日上午,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跟隨瀏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鎮頭市場監督管理所執法人員,來到了位于鎮頭鎮干口村的恒豐大米廠,針對視頻所述情況,開展突擊執法檢查。
在該大米廠倉庫內,執法人員找到了二十袋尚未出庫的包裝大米,現場隨機抽取了兩袋大米進行開封檢查,并索取了相關檢驗報告。
經查,因產量下降,該品牌大米近期只生產了一個批次,庫存大米與視頻中所示大米屬于同一批次。該批次品牌大米雖存在生產日期標注不規范等問題,但在生產環節未發現違反食品安全規定的違法行為。“從色澤和香味上來判斷,與普通大米沒有什么區別。”為了進一步驗證視頻所述情況,執法人員現場取來高壓鍋,從兩袋大米中各取了一些大米進行蒸煮試驗。
20分鐘后,試驗大米被蒸煮成了米飯。當著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和米廠負責人的面,執法人員現場抓取了一些米飯進行揉捏,經過反復揉捏,米飯成一個飯團,盡管具有較強粘性,但無論執法人員怎么拉扯,飯團頂多也只能拉扯到3到4厘米就斷開了。
“視頻中的膠狀物外形比較光滑,但飯團無論怎么揉捏,仍然存在細微的顆粒狀物質,從外觀上看,視頻中的膠狀物并非飯團。”經過現場試驗,執法人員表示,米飯的粘性再高,也不可能像“泡泡糖”一樣被拉扯很長。
劉承宇表示,盡管執法人員現場檢查證明沒有問題,但視頻造成的影響并沒有消除,為維護自己的權益,“我將報警,追究視頻拍攝和發布者的責任。”
波 折 部門澄清遭質疑 米廠方決定尋找視頻發布者
在部門上門檢查和試驗沒有發現視頻中描述的相關情況后,恒豐大米廠負責人劉承宇以為涉及自己的“泡泡糖大米”事件就此平息,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件事又引來了一些網友的質疑。有網友質疑部門的試驗并不能完完全全地澄清問題,還有網友以他沒有報警,來推測“大米廠有點心虛”。
網傳視頻除了對大米蒸煮后形似“泡泡糖”問題表示質疑外,還對大米包裝袋內放置的檢驗合格證提出了質疑。視頻顯示,該品牌大米的合格證電話號碼只有七位數,拍攝者多次撥打均顯示無此號碼,為此,拍攝者認為,這是大米廠故意為之,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在發現問題后,聯系不上大米廠。
對此,一微信私人公眾號發布評論,認為部門現場做實驗的說服力不夠。該公眾號提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大米廠獲悉此事后立即報警,并與有關部門前往拍攝者家中進行調查。
針對再度質疑,劉承宇予以了回應,他表示,自己并不是不打算報警,而是考慮到維權難度較大,再加上執法部門已上門澄清,是否報警還在猶豫。
至于合格證問題,劉承宇承認這是他的一時疏忽,但為了節約成本才將錯就錯繼續使用,這次執法部門已針對此問題責令整改,“但合格證上的聯系電話出錯,并不影響消費者與我廠的聯系,因為大米外包裝上標注了廠名廠址和聯系電話,除了留有正確的座機號碼,還留了我本人的手機號碼,視頻發布者事后一直未撥打我的手機號碼。”
“要說清楚這件事,必須找到視頻發布者。”劉承宇說,由于該品牌的大米銷路較為固定,通過大米流向應該可以找到視頻發布者,他決定在報警之前,先自行尋找視頻發布者,盡量通過和平的手段來澄清此事。
澄 清 視頻發布者公開致歉 但膠狀物仍是疑團
通過查詢該品牌大米流向,劉承宇發現,近期只往江西上栗縣送過一車大米。隨后,劉承宇與上栗縣經銷商取得了聯系,在經銷商的幫助下,很快確認了視頻發布者的身份。
“視頻發布前,經銷商剛好賣出兩袋該品牌大米,而且是熟人購買。”劉承宇介紹說,根據這一線索,經銷商找到了購買者,確認視頻正是該購買者錄制和發布。
據了解,購買者姓易,當天在購買大米后,晚上便錄制和發布了該視頻,稱在米飯中吃出了類似“泡泡糖”的膠狀物。“但我們經銷商過去了解情況時,易某又拒絕提供視頻中的膠狀物,檢查開袋的大米,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劉承宇說,在給易某傳去該品牌大米檢測報告后,易某當即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承諾會進行澄清消除影響。
隨后,易某通過微信給劉承宇發來了致歉視頻和文字,在視頻中,易某稱因不了解大米性質,才導致這場“烏龍事件”發生,希望廣大網友盡快忘記此事。
5月9日上午,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撥打了易某電話,她表示,自己正在上班,該說的都已經在視頻里說清楚了,希望自己的公開致歉能消除對大米廠的影響。至于記者問及視頻中膠狀物究竟是什么時,易某以不方便多說為由掛斷了電話。
對于易某的公開致歉,劉承宇表示愿意接受,不再報警追究對方的責任。
新聞加點料 食品安全領域正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
早在2017年,一則有關“塑料大米”的視頻在網上火爆流傳,微信、微博是該視頻流傳的主要渠道。
在這段廣為流傳的視頻中,有人說塑料可以做成大米。隨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過官方微信“中國食事藥聞”對“塑料大米”進行了辟謠 。所謂“塑料大米”生產的視頻其實是再生塑料顆粒的加工過程,內容被移花接木了。而且,塑料顆粒比大米貴多了,商家沒有造假動機。
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在網上屢禁不止、花樣翻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統計,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占45%,食品安全領域正成為網絡謠言的重災區,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大。
比如,受謠言影響,娃哈哈旗下的營養快線銷售損失將近125億元;受“塑料紫菜”謠言影響,福建紫菜產業損失近千億元。食品謠言不僅擾亂了百姓的消費判斷,損害了行業發展,甚至也影響到我國的國際聲譽。
整體來看,食品安全謠言多以四種形式呈現:第一,罔顧事實,憑空捏造所謂真相;第二,偷換概念,頻繁使用“有毒”“致癌”“致死”等刺激性語言,愚弄公眾認知;第三,舊聞翻炒,將過去發生的事情掐頭掐尾、改頭換面;第四,戲謔嘲諷,以打趣調侃方式改變事實描述,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消極負面的認知慣性。
有觀點認為,食品安全謠言之所以長期存在,和公眾對我國食品安全狀況存在焦慮,對食品監管體系信心不足也有關系。從多年前的注水豬肉,到毒姜、毒豆芽,以及我們今天看到的熒光粉絲和棉花肉松,真真假假難以辨析。雖然國家已經在監管和處罰上下重拳、出實招,但是從效果看,距離達到人民群眾的滿意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網絡造謠后果重 文明上網需牢記
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上,我們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在發表觀點前,最好能夠求證,切勿到處散播不實的謠言。否則,除了自己需要承擔無法預料的法律責任外,還會影響他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引起社會動蕩。
根據網絡造謠案件的不同造謠客體及其輕重程度,我國法律一般給予三種不同的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定給予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侵犯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權,依據民法相關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一般以侮辱、誹謗罪或者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予以定罪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