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核桃”變身“七個核桃”,“康師博”仔細看其實是“康帥傅”,不僅是“山寨”貨,還有偽劣產品、過期食品,這些問題不僅在城市,在廣大農村市場更是突出,嚴重損害了農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年關將至,四川將以高壓嚴打態勢,對農村食品市場開展一次全面“大掃除”。2018年12月19日,記者從四川省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了解到,四川將啟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專項治理行動,集中力量打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打掉一批生產經營“黑窩點”,處理并公布一批違法違規典型案例,努力營造規范有序的農村食品市場秩序。
會議除成都市及主城區六部門負責人在主會場參會,還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開到了其它20個市州和150個縣市區。
四川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表示,近年來,四川多措并舉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經濟落后的偏遠地區還比較突出,表現為個別“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違法生產,使用不真實廠名、“山寨”知名品牌誤導消費者,假冒食品、“三無”食品、劣質食品、過期食品等問題時有發生,“若任其泛濫,讓農村成為假冒偽劣食品的‘集散地'’承接地‘,將在’吃‘的問題上拖了全面小康的后腿。”
為打贏專項治理這場硬仗,四川將重點開展好“四大行動”。
集中開展農村食品執法檢查行動,堅決收繳銷毀假冒偽劣食品。楊秀彬表示,當務之急要對農村小作坊、小商店、小攤點、小餐館、小集市和農村集市、食品批發市場等生產經營主體,重點突出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酒水飲料、調味品、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等農村消費量大的食品品類,開展拉網式排查,全面摸清問題隱患。對發現的問題線索,全面核查生產經營行為是否規范、索證索票是否到位、進貨查驗責任是否落實、生產經營記錄是否健全。對查處的假冒偽劣食品,堅決收繳、及時銷毀。
集中開展農村食品商標保護行動,堅決查處各類食品商標侵權假冒案件。四川各地有關部門將加大巡查力度,暢通消費環節投訴舉報,嚴厲打擊假冒名牌或者“傍名牌”、惡意搶注模仿高知名度商標、違反商標法禁用條款使用商標、冒充注冊商標等違法行為。要對商標侵權食品生產、銷售及商標標識印制等環節開展全鏈條打擊,做到查處一個產品、規范一個企業、帶動一個行業。
集中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線索追查行動,嚴懲一批違法犯罪分子。四川將對每一個涉案線索,都要順藤摸瓜、追根溯源、一查到底,做到查不清源頭的決不放過,端不掉“黑工廠、黑窩點、黑作坊”決不結案。強化行刑銜接,及時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違法犯罪案件,對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情節嚴重的,依法實施禁業限制。
集中開展農村食品治理工作宣傳行動,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四川將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農村地區廣泛開展誠信經營、安全消費等宣傳教育,做到教育培訓進村、標語橫幅上墻、明白紙入戶,增強食品生產經營者誠信守法意識,督促落實好食品安全責任,提升農村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同時,集中曝光一批違法典型案件及處置情況,對不法生產經營者形成震懾。“如果老百姓都能做到知假辨假不買假,食品經營者都能自覺守法依規經營,制假售假就會無利可圖,最終喪失存在的土壤。”楊秀彬說,這次專項整治能否取得預期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廣大農民群眾是否積極參與。
四川還將著力構建農村食品監管長效機制,如督促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小作坊小經營店及攤販主體備案登記、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貨查驗記錄、批發企業銷售記錄等制度,抓緊建立農村食品監管名錄和違法違規“黑名單”;完善全過程監管制度,抓緊健全生產控制、監督抽查、追溯管理、案件查處移送等制度。同時,積極發揮投訴舉報電話12315、12331、12365的作用,全面推行有獎舉報制度,并探索“職能部門+鎮村聯動”的多元共管模式,推進村級食品安全信息員隊伍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