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實驗室可能接觸的微生物可分為: 1、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別是乙型及丙型肝炎)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等; 3、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體,如出血熱病毒和立克次體等。當接觸和處理所有的體液時,均應執行“普遍性防護原則”安全意識,所有的血液和體液均應視為有潛在的傳染性,都應以安全的方式進行操作。 二、感染途徑 1、空氣傳播:在取下裝有標本試管的塞子時、溶液灑落在堅硬的表面上、用未加塞子的試管進行離心或溶液(包括接種環內的溶液)加熱太急時,具有傳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種情況下,可能形成氣煙霧散布在空氣中。 2、經口傳播:用口吸移液可能導致微生物侵入人體引起傳染。傳染也可通過間接途徑,如飲食或吸煙前沒有徹底洗手引起“手~口”傳染。 3、直接接種:偶然的針刺、碎玻璃劃傷和動物咬傷均可通過直接接種引起傳染。臨床標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過被紙張輕微劃傷的手指、很輕的擦傷或損傷的表皮進入人體造成感染。 4、粘膜接觸:一些病原體,包括肝炎病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夠通過與粘膜(如眼結膜)的直接接觸進入人體。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換隱形眼鏡或使用化妝品前應徹底洗手。 5、血源性病原體間接接觸:臨床實驗室工作人員都面臨著接觸血源性病原體的可能性。 三、常規預防措施 1、所有血液和體液的標本都應放置于具有安全蓋的結構優良的容器里,以防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泄漏。 2、采集和轉送標本時應防止容器的外表或隨標本的檢驗單污染。如果存在潛在的或實際的污染,則應再加一層包裝(例如:包裝袋)。所有的標本應加上生物危害標簽。 3、工作人員在處理所有血液和體液及其它可能具傳染性的物質、采血、處理污染的物品時都應戴上手套。如果有可能發生血液或體液的噴濺,則應使用面部防護裝備。 4、產生氣煙霧或飛沫的操作包括混勻、超聲霧化和劇烈攪拌均應使用生物安全櫥。 5、實驗室應使用機械移液裝置,絕對禁止用口吸移液。 6、放置廢棄銳利物品的容器,不能裝得過滿而意外傷人,應在裝滿后盡快運走。 7、血液或其他體液發生泄漏或工作結束后,均應使用合適的化學殺菌劑對實驗室工作區進行表面消毒??墒褂眯迈r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鈉1:10稀釋液)或其它有效的溶液對所有的工作臺進行消毒。漂白粉溶液應至少作用15分鐘,使用其它的消毒劑可參考其產品說明書。 8、被血液或其他體液污染的設備在實驗室內或外送商家進行維修之前,應先進行清潔和消毒。無法徹底消毒的設備必須貼上生物危害的標簽。 9、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膚在接觸血液或其他體液后必須立即徹底清洗,在實驗工作結束后或取下手套后應立即洗手。在離開實驗室之前應脫下所有的個人防護裝備。 10、患有滲出性皮膚病變的檢驗人員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觸病人,也不得接觸醫療設備。 四、標本運輸 1、運輸前應將標本進行可靠包裝。禁止使用皮氏細菌培養平皿郵寄標本。禁止將干冰放人密封的容器。 2、嚴格遵守運輸部門和國際空運協會的有關規定。 3、運輸用于診斷的標本時應根據需要標記上“易腐壞”、“干冰保存”、“冷凍生物制品”或“易碎”等標志。 五、標本處理 1、被高毒力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用于隔離的設備及材料,處理前必須經過高壓滅菌。 2、培養分枝桿菌和兩性真菌用的平皿及試管必須使用膠帶密封,用壓力蒸氣滅菌后進行處理或焚化處理。 3、普通標本和使用過的培養基應棄放置于塑料袋中。 4、可重復使用的物品和污染的器具應置于裝有1:10次氯酸鈉稀釋液或其它合適的消毒劑的不銹鋼容器內,然后進行高壓滅菌、清洗和再次滅菌。 六、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實驗室里控制生物危害最好的方式之一。按產品說明書進行安裝、使用和維修和維護,要確保安全柜內合適的氣流流速,并定期更換濾器。安全柜的放置和通風口的設置防護要求,在維護、移動和或處理安全柜之前必須對生物安全柜進行消毒。 七、泄漏事故 1、立即清洗發生泄漏污染的區域,通知安全主管和科主任。 2、吸凈漏出的液體。 3、如果培養物發生泄漏或其容器發生破損,應對該區域進行至少10分鐘的清洗,直至氣溶膠或飛沫已經沉降。 4、盡可能使用漂白劑、酒精對工作臺面進行消毒。 5、每個實驗室都應制定有關處理含微生物的物品泄漏事故的書面措施。編輯:food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