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水產苗種產地檢疫,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規定,我部制定了《魚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甲殼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和《貝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農業部關于印發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等樣式及填寫應用規范的通知 二○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魚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 1. 適用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魚類產地檢疫的檢疫對象、檢疫范圍、檢疫合格標準、檢疫程序、檢疫結果處理和檢疫記錄。 本規程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魚類的產地檢疫。 2. 檢疫對象及檢疫范圍 檢疫對象及其相應的檢疫范圍如下表:
3. 檢疫合格標準 3.1 該養殖場近期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3.2 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3.3 本規程規定需要經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檢驗的,檢驗結果合格。 4. 檢疫程序 4.1申報點設置 縣級漁業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水生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下同)應當根據水生動物產地檢疫工作需要,合理設置水生動物檢疫申報點,并向社會公布。 4.2 申報受理 申報檢疫采取申報點填報、傳真、電話等方式申報。采用電話申報的,需在現場補填檢疫申報單。 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在接到檢疫申報后,根據當地相關水生動物疫情情況,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應當及時派出官方獸醫到現場或到指定地點實施檢疫;不予受理的,應說明理由。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檢疫工作需要,指定水生動物疾病防控專業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水生動物檢疫。 4.3 查驗相關資料和生產設施狀況 4.3.1 官方獸醫應當查驗養殖場的《水域灘涂養殖證》、《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等資料,檢查生產設施是否符合農業部有關水生動物防疫的規定;對于從事水產苗種生產的,還應當查驗《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核查過去12個月內引種來源地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了解進出場、飼料、用水、疾病防治、消毒用藥、疫苗和衛生管理等情況,核實養殖場過去12個月內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4.3.2 合法捕獲的野生水生動物實施檢疫前,應當查驗合法捕撈的相關證明材料和捕撈記錄,設立的臨時檢疫場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與其他養殖場所有物理隔離設施;(二)具有獨立的進排水和廢水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及專用漁具;(三)農業部規定的其他防疫條件。 4.4 臨床檢查 4.4.1 檢查方法 4.4.1.1 群體檢查。主要檢查魚類群體的游動狀態、攝食情況及抽樣存活率等是否正常。 4.4.1.2 個體檢查。通過外觀檢查、解剖檢查、顯微鏡檢查等方法進行檢查。 外觀檢查:觀察體形、體色、體態的變化,體表黏液的多少,有無豎鱗、癤瘡、囊腫、充血、出血、潰瘍等癥狀,鰭條、鱗片等損傷情況,眼球有無突出、凹陷或渾濁充血等變化,鰓黏液及顏色變化,肛門有無紅腫、拖便等現象,有無胞囊及其他寄生蟲寄生等情況。 解剖檢查:觀察有無腹水,脾、腎、肝、膽、腸道、鰾、性腺、腦、肌肉等是否正常,有無寄生蟲或胞囊及其他病理變化等。 顯微鏡檢查:觀察體表、鰓、腸道等部位中寄生蟲感染狀況,檢查魚類器官、組織病變情況。 4.4.1.3 快速試劑盒檢查。應采用經農業部批準的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 4.4.1.4 水質環境檢查。必要時,對養殖環境進行調查,對水溫、溶解氧、酸堿度、氨氮、亞硝酸鹽、化學耗氧量等理化指標進行測定。 4.4.2 檢查主要內容 4.4.2.1群體檢查 群體活力旺盛,逃避反應明顯,體色、體態及外觀正常,攝食正常,通過隨機抽樣進行進一步臨床癥狀和試劑盒檢查。 群體中若有活力差、逃避反應弱、體色暗淡、外觀缺損、畸小、翻白、浮頭、離群、暈眩、厭食的個體,優先選擇其進行進一步臨床癥狀和試劑盒檢查。 4.4.2.2 個體檢查 鯉春病毒血癥:鯉科魚類出現無目的漂游,體發黑,腹部腫大,皮膚和鰓出血。解剖后見到血性腹水;腸、心、腎、鰾、肌肉出血,內臟水腫。懷疑感染鯉春病毒血癥。 草魚出血?。翰蒴~、青魚出現鰓蓋和鰭條基部出血。解剖見肌肉點狀或塊狀出血、腸壁充血、肝脾充血或因失血而發白。懷疑感染草魚出血病。 錦鯉皰疹病毒?。哄\鯉、鯉皮膚上出現白色塊斑、水泡、潰瘍,鰓出血并產生大量黏液或組織壞死,鱗片有血絲,魚眼凹陷,一般在出現癥狀后1~2天內死亡。懷疑感染錦鯉皰疹病毒病。 斑點叉尾鮰病毒?。喊唿c叉尾鮰出現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懸掛;眼球突出,體表發黑,鰓絲發白,鰭條和肌肉出血,腹部膨大。解剖后見腹腔內有黃色腹水,肝、脾、腎出血或腫大;胃內無食物。懷疑感染斑點叉尾鮰病毒病。 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汉琪V等冷水性鮭科魚類出現昏睡或活動異常(狂暴亂竄、打轉等);體表發黑,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皮膚和鰭條基部充血,肛門處拖著不透明或棕褐色的假管型黏液糞便。解剖后見脾、腎組織壞死,偶見肝、胰壞死,顏色蒼白。懷疑感染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 小瓜蟲?。旱~體表和鰓絲見白色點狀的蟲體和胞囊,同時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爛。鏡檢小白點可見有馬蹄形核、呈旋轉運動的小瓜蟲滋養體。懷疑感染小瓜蟲病。 刺激隱核蟲?。汉K~類體表和鰓出現大量黏液,嚴重時體表形成一層混濁白膜,肉眼見魚體和鰓有許多小白點;鏡檢小白點為圓形或卵圓形、體色不透明、緩慢旋轉運動的蟲體。懷疑感染刺激隱核蟲病。 4.4.2.3 快速試劑盒檢查 按照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采樣和現場快速檢測,樣品出現試劑盒所指示的陽性反應,懷疑存在相應疫病病原。 4.4.3 臨床健康檢查判定 在群體和個體檢查中均正常,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在群體或個體檢查中發現疫病臨床癥狀的,臨床健康檢查不合格。 4.5 實驗室檢測 4.5.1 對懷疑患有鯉春病毒血癥、錦鯉皰疹病毒病、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及臨床檢查發現其它異常情況的,應按相應疫病檢測技術規范進行實驗室檢測,所需樣品的采集按《水生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SC/T 7103-2008)的要求進行。 4.5.2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運輸的魚類,應按照《水生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SC/T 7103-2008)采樣送實驗室檢測。但以下情況除外:(1)已納入國家或省級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過去2年內無本規程規定疫病的;(2)群體和個體檢查均正常,現場采用經農業部批準的核酸擴增技術快速試劑盒進行檢測,結果為陰性的。 4.5.3 實驗室檢測由省級漁業主管部門指定的具有資質的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承擔,實驗室應當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 5. 檢疫結果處理 5.1 經檢疫合格的,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5.2 經檢疫不合格的,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并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5.2.1 可以治療的,診療康復后可以重新申報檢疫。 5.2.2 發現不明原因死亡或懷疑為水生動物疫情的,應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農業部相關規定處理。 5.2.3 病死水生動物應在漁業主管部門監督下,由貨主按照農業部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5.3 水生動物啟運前,漁業主管部門應監督貨主或承運人對運載工具進行有效消毒。 5.4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水產苗種到達目的地后,貨主或承運人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報告,并接受監督檢查。 6. 檢疫記錄 6.1 檢疫申報單。 6.2 檢疫工作記錄。官方獸醫須填寫檢疫工作記錄,詳細登記貨主姓名、地址、檢疫申報時間、檢疫時間、檢疫地點、檢疫動物種類、數量及用途、檢疫處理、檢疫證明編號等,并由貨主簽名。 6.3 檢疫申報單和檢疫工作記錄應保存24個月以上。 甲殼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 1. 適用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甲殼類產地檢疫的檢疫對象、檢疫范圍、檢疫合格標準、檢疫程序、檢疫結果處理和檢疫記錄。 本規程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甲殼類的產地檢疫。 2. 檢疫對象及檢疫范圍 檢疫對象及其相應的檢疫范圍如下表:
3. 檢疫合格標準 3.1 該養殖場近期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3.2 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3.3本規程規定需要經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檢驗的,檢驗結果合格。 4. 檢疫程序 4.1申報點設置 縣級漁業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水生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下同)應當根據水生動物產地檢疫工作需要,合理設置水生動物檢疫申報點,并向社會公布。 4.2 申報受理 申報檢疫采取申報點填報、傳真、電話等方式申報。采用電話申報的,需在現場補填檢疫申報單。 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在接到檢疫申報后,根據當地相關水生動物疫情情況,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應當及時派出官方獸醫到現場或到指定地點實施檢疫;不予受理的,應說明理由??h級漁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檢疫工作需要,指定水生動物疾病防控技術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水生動物檢疫。 4.3 查驗相關資料和生產設施狀況 4.3.1 官方獸醫應當查驗養殖場的《水域灘涂養殖證》、《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等資料,檢查生產設施是否符合農業部有關水生動物防疫的規定;對于從事水產苗種生產的,還應當查驗《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核查過去12個月內引種來源地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了解進出場、飼料、用水、疾病防治、消毒用藥和衛生管理等情況,核實養殖場過去12內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4.3.2 合法捕獲的野生水生動物實施檢疫前,應當查驗合法捕撈的相關證明材料和捕撈記錄,設立的臨時檢疫場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與其他養殖場所有物理隔離設施;(二)具有獨立的進排水和廢水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及專用漁具;(三)農業部規定的其他防疫條件。 4.4 臨床檢查 4.4.1 檢查方法 4.4.1.1 群體檢查。主要檢查群體的游動狀態、攝食情況及抽樣存活率等是否正常。 4.4.1.2 個體檢查。通過外觀檢查、解剖檢查、顯微鏡檢查等方法進行檢查。 外觀檢查:蝦主要檢查體色及體表光滑及完整情況,有無附著物,有無白斑、黑斑、紅體情況,附肢和觸須、尾扇是否發紅,有無潰爛、斷殘,胃腸道食物的充盈程度,鰓區有無發黃、發黑、腫脹,肌肉透明度及豐滿程度等情況。蟹主要檢查甲殼光滑程度、硬度,有無損傷情況,殼面有無潰瘍、紅色或棕色斑點,附肢斷殘情況,有無附著物或其他寄生蟲寄生等情況。 解剖檢查:蝦主要檢查有無爛鰓、黃鰓及黑鰓情況,甲殼與上皮結合緊密程度,頭胸甲內側是否有白色斑點,胃、肝胰腺、肌肉、性腺等的顏色、質地、大小有無變化,血淋巴顏色、渾濁度及凝固時間,有無寄生蟲或胞囊及其他病理變化等。蟹主要檢查有無爛鰓、黑鰓情況,肝胰腺、消化道、肌肉、生殖腺等的顏色有無變化,血淋巴顏色、渾濁度及凝固時間,有無寄生蟲或胞囊及其他病理變化等。 顯微鏡檢查:檢查器官、組織病變情況。 4.3.1.3 快速試劑盒檢查。應采用經農業部批準的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 4.3.1.4 水質環境檢查。必要時,對養殖環境進行調查,對水溫、溶解氧、酸堿度、氨氮、亞硝酸鹽、化學耗氧量等理化指標進行測定。 4.4.2 檢查主要內容 4.4.2.1 群體檢查 群體活力旺盛,逃避或反抗反應明顯,體色一致,外觀正常,個體大小較均勻,攝食正常,通過隨機抽樣進行進一步臨床癥狀和試劑盒檢查。 群體中若有活力差、逃避反應弱、體色發紅、發白,外觀缺損、畸小、離群、厭食的個體,在排除處于蛻殼狀態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前述表現的活體或瀕死個體進行進一步臨床癥狀和試劑盒檢查。 4.4.2.2 個體檢查 白斑綜合征:活的或瀕死對蝦出現體色變紅或暗紅,在頭胸甲出現白色斑點,腸胃無食物,頭胸甲易剝離,蝦體瘦軟,血淋巴不凝固。懷疑感染白斑綜合征。 桃拉綜合征:凡納對蝦出現體表淡紅,尾扇和游泳足呈明顯的紅色,游泳足或尾足邊緣上皮呈灶性壞死,甲殼下上皮出現多處隨機、不規則的、黑色沉著性病灶。懷疑感染桃拉綜合征。 傳染性肌肉壞死?。悍布{對蝦出現體色發白,腹節發紅,尾部肌肉組織呈點狀或擴散的壞死癥狀,體表有不規則黑斑。懷疑感染傳染性肌肉壞死病。 羅氏沼蝦白尾病:羅氏沼蝦腹部肌肉出現白色或乳白色混濁塊。懷疑感染羅氏沼蝦白尾病。 河蟹顫抖病:中華絨螯蟹反應遲鈍、行動遲緩,螯足握力減弱,攝食不積極,鰓絲呈淺棕色或黑色、排列不整齊,步足顫抖、爪尖著地,腹部懸離地面,伴有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緩慢或不凝固。懷疑感染河蟹顫抖病。 4.4.2.3 快速試劑盒檢查 按照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采樣和現場快速檢測,樣品出現試劑盒所指示的陽性反應,懷疑存在相應疫病病原。 4.4.3 臨床健康檢查判定 在群體和個體檢查中均正常,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在群體或個體檢查中發現疫病臨床癥狀的,臨床健康檢查不合格。 4.5 實驗室檢測 4.5.1 對懷疑患有白斑綜合征、傳染性肌肉壞死病及臨床檢查發現其他異常情況的,應按相應疫病診斷技術規范進行實驗室檢測,所需樣品的采集應按《水生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SC/T 7103-2008)的要求進行。 4.5.2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運輸的甲殼類的,按照《水生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SC/T 7103-2008)采樣送實驗室檢測。但以下情況除外:(1)已納入國家或省級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過去2年內無本規程規定疫病的;(2)群體和個體檢查均正常,現場采用經農業部批準的核酸擴增技術快速試劑盒進行檢測,結果為陰性的。 4.5.3 實驗室檢測須由省級漁業主管部門指定的具有資質的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承擔,并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 5. 檢疫結果處理 5.1經檢疫合格的,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5.2 經檢疫不合格的,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并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5.2.1 發現不明原因死亡或懷疑為水生動物疫情的,應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農業部相關規定處理。 5.2.2 病死水生動物應在漁業主管部門監督下,由貨主按照農業部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5.3 水生動物啟運前,漁業主管部門應監督貨主或承運人對運載工具進行有效消毒。 5.4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水產苗種到達目的地后,貨主或承運人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報告,并接受監督檢查。 6. 檢疫記錄 6.1 檢疫申報單。 6.2 檢疫工作記錄。官方獸醫須填寫檢疫工作記錄,詳細登記貨主姓名、地址、檢疫申報時間、檢疫時間、檢疫地點、檢疫動物種類、數量及用途、檢疫處理、檢疫證明編號等,并由貨主簽名。 6.3 檢疫申報單和檢疫工作記錄應保存24個月以上。 貝類產地檢疫規程(試行) 1. 適用范圍 本規程規定了貝類產地檢疫的檢疫對象、檢疫范圍、檢疫合格標準、檢疫程序、檢疫結果處理和檢疫記錄。 本規程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貝類的產地檢疫。 2. 檢疫對象及檢疫范圍 檢疫對象及其相應的檢疫范圍如下表:
3. 檢疫合格標準 3.1該養殖場近期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3.2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3.3本規程規定需要經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檢驗的,檢驗結果合格。 4. 檢疫程序 4.1申報點設置 縣級漁業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水生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下同)應當根據水生動物產地檢疫工作需要,合理設置水生動物檢疫申報點,并向社會公布。 4.2 申報受理 申報檢疫采取申報點填報、傳真、電話等方式申報。采用電話申報的,需在現場補填檢疫申報單。 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在接到檢疫申報后,根據當地相關水生動物疫情情況,決定是否予以受理。受理的,應當及時派出官方獸醫到現場或到指定地點實施檢疫;不予受理的,應說明理由??h級漁業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檢疫工作需要,指定水生動物疾病防控技術人員協助官方獸醫實施水生動物檢疫。 4.3 查驗相關資料和生產設施狀況 4.3.1 官方獸醫應當查驗養殖場的《水域灘涂養殖證》、《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等資料,檢查生產設施是否符合農業部有關水生動物防疫的規定;對于從事水產苗種生產的,還應當查驗《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核查過去12個月內引種來源地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了解進出場、飼料、用水、疾病防治、消毒用藥和衛生管理等情況,核實養殖場過去12個月內未發生相關水生動物疫情。 4.3.2 合法捕獲的野生水生動物實施檢疫前,應當查驗合法捕撈的相關證明材料和捕撈記錄,設立的臨時檢疫場地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與其他養殖場所有物理隔離設施;(二)農業部規定的其他防疫條件。 4.4 臨床檢查 4.4.1 檢查方法 4.4.1.1 群體檢查。主要檢查群體的活力、外觀、生長狀況、運動或附著狀態、攝食情況、排泄物狀態及抽樣存活率等是否正常。 4.4.1.2 個體檢查。通過外觀檢查、解剖檢查、顯微鏡檢查等方法進行檢查。 外觀檢查:主要檢查貝殼關閉情況,貝殼有無剝落或穿孔,貝殼年輪完整性,出水孔噴水或呼吸情況,斧足或足絲附著強度,刺激時斧足及出水孔收縮入殼內反應。 解剖檢查:主要檢查貝殼打開并暴露內臟后黏液和分泌物情況,有無異味,外套膜是否發黑、卷曲、萎縮或腫脹情況,鰓顏色及形態,內臟團及閉殼肌顏色及豐滿度,胃腸內容物情況,血淋巴顏色、渾濁度及凝固時間。 顯微鏡檢查:檢查貝類器官、組織病變情況。 4.4.1.3 快速試劑盒檢查。采用經農業部批準的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 4.4.1.4 水質環境檢查。必要時,對養殖環境進行調查,對水溫、溶解氧、酸堿度、氨氮、亞硝酸鹽、化學耗氧量等理化指標進行測定。 4.4.2 檢查主要內容 4.4.2.1 群體檢查 群體活力旺盛,自然生活時呼吸、濾水、爬行或噴水行為正常,受刺激時逃避、收斧足、閉殼等反應迅速,殼關閉或斧足吸附牢固,個體大小及重量均勻,殼紋輪線規則,不存在非正常死亡、空殼或瀕死個體的群體,通過隨機抽樣進行進一步臨床癥狀和試劑盒檢查。 群體中若有活力差、閉殼反應弱、斧足附著不牢固、外觀有缺損,個體明顯偏小,重量明顯偏輕的個體,優先選擇前述的個體進行進一步臨床癥狀和試劑盒檢查。 4.4.2.2 個體檢查 鮑膿皰?。乎U附著不牢固或脫附,足肌上有1到數個微微隆起的白色膿皰,破裂膿皰流出白色膿汁,并留下2~5毫米的孔洞。膿皰的形狀基本為三角形,病灶從斧足的下表面深入到足的內部。懷疑感染鮑膿皰病。 鮑立克次體?。乎U食欲不振,虛弱和肌肉萎縮,斧足肌肉形態改變,明顯萎縮。懷疑感染鮑立克次體病。 鮑病毒性死亡?。乎U附著力、避光反應和移動性減弱,食欲降低,殼薄、邊緣翻卷,生長減緩,大量分泌粘液,外套膜萎縮,出現赤褐色化缺損,斧足萎縮、形成瘤狀物、發黑并變硬,肝和腸道腫大,死亡率增高。懷疑感染鮑病毒性死亡病。 包納米蟲?。耗迪狏w絲或外套膜上有黃的色變和廣泛的灰白色小潰瘍或較深的穿孔性潰瘍。懷疑感染包納米蟲病。 折光馬爾太蟲病:牡蠣體征不健康、瘦弱、能量耗竭、消化腺變色、生長停滯、死亡等。懷疑感染折光馬爾太蟲病。 4.4.2.3 快速試劑盒檢查 按照病原快速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采樣和現場快速檢測,陰性和陽性對照反應符合要求,樣品出現試劑盒所指示的陽性反應,懷疑存在相應疫病病原。 4.4.3 臨床健康檢查判定 在群體和個體檢查中均正常,臨床健康檢查合格。 在群體或個體檢查中發現疫病臨床癥狀的,臨床健康檢查不合格。 4.5 實驗室檢測 4.5.1 對臨床檢查發現其他異常情況的,應按相應疫病診斷技術規范進行實驗室檢測,所需樣品的采集應按《水生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SC/T 7103-2008)的要求進行。 4.5.2跨省、自治區、直轄市運輸的貝類的,按照《水生動物產地檢疫采樣技術規范》(SC/T 7103-2008)采樣送實驗室檢測。但以下情況除外:(1)已納入國家或省級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計劃,過去2年內無本規程規定疫病的;(2)群體和個體檢查均正常,現場采用經農業部批準的核酸擴增技術快速試劑盒進行檢測,結果為陰性的。 4.5.3 實驗室檢測須由省級漁業主管部門指定的具有資質的水生動物疫病診斷實驗室承擔,并出具相應的檢測報告。 5. 檢疫結果處理 5.1經檢疫合格的,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 5.2 經檢疫不合格的,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并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5.2.1 可以治療的,診療康復后可以重新申報檢疫。 5.2.2 發現不明原因死亡或懷疑為水生動物疫情的,應按照《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農業部相關規定處理。 5.2.3 病死水生動物應在漁業主管部門監督下,由貨主按照農業部相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5.3 水生動物啟運前,漁業主管部門應監督貨主或承運人對運載工具進行有效消毒。 5.4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水產苗種到達目的地后,貨主或承運人應當在24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漁業主管部門報告,并接受監督檢查。 6. 檢疫記錄 6.1 檢疫申報單。 6.2 檢疫工作記錄。官方獸醫須填寫檢疫工作記錄,詳細登記貨主姓名、地址、檢疫申報時間、檢疫時間、檢疫地點、檢疫動物種類、數量及用途、檢疫處理、檢疫證明編號等,并由貨主簽名。 6.3 檢疫申報單和檢疫工作記錄應保存24個月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