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權威發布 > 食品法規

全國農墾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7-14 20:37:01 來源:互聯網

發布單位

農業部

農業部

發布文號 暫無
發布日期 暫無 生效日期 暫無
有效性狀態 廢止日期 暫無
備注 暫無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結合農墾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成就與形勢

 ?。ㄒ唬?ldquo;十一五”發展成就

  “十一五”期間,農墾不斷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經濟,全力構建和諧墾區,有效化解自然災害、市場波動、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規劃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墾區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在增加主要農產品供給,增強國家糧食安全調控能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帶動現代農業建設;建設和保衛邊疆,維護民族團結;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經濟快速增長,效益顯著提高

  2010年農墾實現生產總值3381億元,是2005年的2.49倍,年均增長13.4%;實現利潤144億元,是2005年的2.72倍,年均增長22.1%;稅金212億元,是2005年的2.99倍,年均增長24.5%。“十一五”期間,農墾經濟總量和稅金均翻了一番多,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量最大的五年。

  2.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加快,示范帶動能力增強

  農墾糧食總產連續跨越400億斤和500億斤兩個臺階,2010年糧食總產590.7億斤,比2005年增加218.9億斤,占同期全國糧食增量的17.5%,年均增長9.7%。糧食畝產432公斤,比2005年增加65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0公斤,糧食商品率達到88.2%。棉花、糖料、干膠、牛奶、油料、肉類等農產品產量均有較大幅度提高。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4%,比2005年提高10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2個百分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占耕地面積的59.6%,比2005年提高7.3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個百分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科技、標準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新的提高,糧、棉、膠、奶、糖、種等主要產業的優勢及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和提升。

  3.二、三產業穩步發展,經濟結構明顯優化

  2010年二、三產業增加值占農墾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5.4%,比2005年提高6.6個百分點,利潤占農墾利潤總額的62.3%。第二產業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為主、產業化經營為特點的發展格局,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以上,成為農墾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第三產業以批發零售、物流倉儲、旅游為主,活力增強,領域拓寬。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產業化龍頭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壯大,已擁有60家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上市公司,4家企業進入中國企業500強。

  4.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以職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進一步完善,規模經營水平和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一些墾區朝著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方向發展,集團化墾區運行機制進一步規范。多種所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農墾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農場社會職能分離和內部機構精簡穩步推進,稅費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2010年農墾出口商品供貨總額541.6億元,是2005年的2.13倍,年均增長16.3%。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不斷提高,實施“走出去”戰略取得顯著成效。五年間境外農作物種植面積增長5.1倍,境外農業總產值增長11倍;引進了一批先進技術和設備,利用外資水平提高。墾區間、墾地間合作不斷深化。

  5.職工收入大幅增加,墾區民生明顯改善

  2010年農墾人均純收入8232元,是2005年的1.96倍,年均增長10.4%。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為90.4%和99.8%,年人均養老金超過1萬元;醫保參保率分別為91.4%和90.9%。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加大,65個重點扶貧農場實現整體脫貧。危房改造成效顯著,已完成43萬戶危房改造任務。墾區道路修建、電網改造、飲水安全工程和以場部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率達到47%??平獭⑽幕?、衛生等社會事業穩步發展,居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墾區社會和諧穩定。

 ?。ǘ?ldquo;十二五”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農墾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難得的重要機遇期,也存在諸多挑戰。

  1.機遇

  我國農產品消費需求升級加快,通貨膨脹預期壓力加大,在宏觀調控保障供給中將進一步顯現農業特別是國有農業的基礎作用,將為農墾發揮在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方面的保障作用提供更大空間和廣闊市場。

  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重大任務,將為農墾發揮規模、產業、技術、人才、組織等優勢,示范帶動現代農業建設提供用武之地和更大的平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將為農墾經濟社會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更為有利的氛圍。

  “十一五”期間農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糧、棉、膠、糖、油、奶、肉、種、特色農產品等產業領域,基本形成了“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的發展格局,經濟效益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積蓄了較強的綜合經濟實力,已為農墾經濟做大做強,實現“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和發展后勁。

  2.挑戰

  影響農墾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根本消除,歷史遺留問題一時還難以徹底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仍然相對滯后,墾區間發展不平衡問題還比較突出,繼續保持農墾經濟快速發展的難度加大;在較高水平和層次上,農墾繼續保持在現代農業建設方面較大領先優勢的難度加大;在資源和環境約束加劇的背景下,農墾繼續增加主要農產品產量、提高供給保障能力的難度加大;國際市場、資源等競爭更加激烈,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農墾推進國際農業合作和創造競爭新優勢的難度加大。

  總體看,“十二五”時期農墾經濟社會發展機遇大于挑戰,仍然是加快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必須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十二五”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促進企業增效、職工增收和示范帶動能力增強為目標,以加快建設現代農業、構建和諧墾區為主要任務,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推進生產經營市場化、企業組織集團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管理屬地化;統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大力推進科技進步,鞏固和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加強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體制,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促進農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農墾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任務。農業是農墾的發展之根、壯大之本,是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的重要載體。要始終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示范帶動現代農業建設作為根本任務,置于工作的首位。

  二是堅持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主攻方向。進一步明確發展方向,創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農墾經濟由單一結構農業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轉變,由注重產品生產向產品生產和資本運營、產業經營和產權管理并重轉變,由以數量的增長為主向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轉變,增強發展的全面性和協調性,構建三次產業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新格局。

  三是堅持把科技進步作為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實施“科技興墾”和“人才強墾”戰略,倍加重視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倍加注重培養和建設職業化經營管理者隊伍和高素質勞動者隊伍,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四是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按照市場化、企業化方向,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理順墾區社會管理體制,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打破封閉格局,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墾區間、墾地間合作,不斷拓展農墾經濟發展的新領域。

  五是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實現農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關系,加強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建設;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職工增收的關系,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拓寬增收渠道,千方百計增加職工收入;切實維護好職工的權利,確保職工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全力建設和諧墾區。

 ?。ǘ?ldquo;十二五”發展目標

  綜合考慮農墾現實基礎和未來五年發展趨勢,農墾“十二五”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發展目標:

  ----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農墾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達到5200億元。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二、三產業增加值占農墾生產總值比重提高8個百分點。

  ----現代農業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糧食總產650億斤以上,棉、膠、糖、奶、肉、水產品、特色農產品等產量均有增長,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8%以上。示范帶動能力增強。

  ----職工生活進一步改善。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以上,達到11600元以上。社會保障政策全面落實。90個以上貧困農場整體脫貧。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

  ----社會建設進一步加強??平?、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危房改造任務基本完成,飲水安全問題基本解決,墾區內外公路交通網絡初步形成。社會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墾區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政企關系基本理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企業運行機制更加完善。實施“走出去”戰略規模擴大,領域拓寬。出口商品供貨總額年均增長10%。墾區與地方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專欄農墾經濟發展主要指標

單位

2010

2015

年均增長(%

農墾生產總值

億元

3381

5200

9.0

糧食總產量

億斤

590.7

>650

>2.0

天然橡膠產量

萬噸

66.5

80

3.8

棉花產量

萬噸

143.9

150

1.1

糖料產量

萬噸

766.9

850

2.1

牛奶產量

萬噸

366.1

470

5.2

肉類產品總產量

萬噸

256.4

350

6.6

水產品總產量

萬噸

115.2

160

7.0

人均純收入

8232

>11600

>7.0

出口商品供貨總額

億元

541.6

870

10.0

農業機械總動力

萬千瓦

2126.5

2770

5.4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

%

84

>88

>[4]

城鎮化率

%

47

52

[5]

注:帶[]為五年累計數。

  三、主要任務

 ?。ㄒ唬┘涌彀l展現代農業

  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穩步發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增加有效供給能力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大型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農產品調出能力和示范帶動能力,繼續走在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前列。

  1.優化農業結構與區域布局

  提升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堅持把發展糧食生產作為農墾現代農業建設的重點,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品種結構,改善品質。擴大水稻、玉米等高產作物的種植面積。全國農墾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6650萬畝以上,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960萬畝以上。鞏固提升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大型生產基地建設水平,建設一批標準化、規?;⒓s化、機械化的優勢種子生產基地,組織實施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中的農墾建設任務。

  提升熱作產業發展水平。加強國家天然橡膠基地建設,加大低產膠園改造力度,開展高產膠園創建活動和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建設試點,加強天然橡膠病蟲害防治,穩定提高國內供給保障水平。優化熱帶作物布局和產業結構,推進優勢產業帶建設,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創建,進一步提高熱作生產優質化、品牌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強化熱帶作物良種繁育、科技創新與推廣、標準和質量監測、信息服務、災害預測和防控等體系建設。加強熱作種質資源保護,開展油棕新品種試種。積極發展熱作產品采后處理、加工和物流業,加強市場開拓。提高熱作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發展循環經濟。

  提升養殖業發展水平。加快養殖業生產方式轉變,大幅提高養殖業比重,使養殖業成為墾區的支柱產業之一。圍繞奶牛、生豬、家禽等優勢養殖業,進一步優化布局和結構,鼓勵發展現代家庭牧場,推進規模養殖。繼續加強以標準化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現代化養殖示范場創建,推動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GSP)、良好農業規范(GAP)等認證。加大畜禽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推廣畜禽養殖良種良法。加大水產標準化養殖力度,積極創建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穩步實施學生飲用奶計劃,建設現代化奶源示范基地,保障學生飲用奶質量安全。

  加快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把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作為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質、特色和專用農產品,創建規?;?、專業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生產基地,做大做強番茄、葡萄、啤酒花、茶葉、中藥材等高效特色產業,加快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知名品牌,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鏈。

  優化區域布局。東北墾區重點發展糧食生產,打造構建水稻、大豆、玉米等優勢糧食產業;西北墾區穩定發展棉花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努力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中東部墾區突出發展小麥、水稻、生豬等種業,加強種子繁育基地和種業龍頭企業建設,培育一批品牌良種和優質企業;南方墾區著力推進天然橡膠、糖料等熱帶作物生產和加工,擴大規模提升水平;城郊型墾區大力提升牛奶及制品、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生產水平,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和現代物流業。

  2.提高農業設施裝備水平

  加強農田水利及配套設施建設,推進田間道路、橋涵、防護林網、輸變電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中低產田改造和土地整理,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大力推廣實施深松整地、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土壤改良措施,提高耕地質量,大幅增加穩產高產農田比重。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加快更新步伐,廣泛推廣應用大馬力、高性能和復式作業機械;突出抓好水稻、玉米、棉花、馬鈴薯等農作物的全程機械化和甘蔗全程機械化試點示范,提升種子機械化水平,不斷推進畜牧養殖機械化進程。積極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大力推廣應用滴灌等先進適用設備,擴大有效灌溉面積。加快推進園藝作物、畜禽、水產品生產設施化。加強農產品倉儲設施建設,完善農業防災減災裝備,提高抗災御災能力。

  3.加強科技創新與應用

  充分發揮科研、教學、推廣機構和龍頭企業的作用,開展產、學、研合作,圍繞主導產業、核心領域、關鍵環節,重點加強生物技術、良種培育、豐產栽培、節本增效、疫病防控、防災減災和農產品加工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集成推廣應用良種良法、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精準農業、健康養殖、統防統治、精深加工、儲運保鮮、循環農業等重大實用技術,大規模、高水平開展以推廣關鍵技術為重點的高產創建。建立健全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符合農墾實際的農技推廣體系,創新機制,改善手段,著力提高服務能力。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穩步提升農業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

  4.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標準化,強化關鍵環節標準化作業,建設一批標準化農業生產農場和畜禽、水產、園藝場。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擴大追溯品種、規模和覆蓋面,著力構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長效機制,加快示范帶動步伐。積極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保護地理標識農產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5.強化示范帶動作用

  切實加強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標準化生產示范區、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探索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新路徑。引導和支持墾區和農場利用先進的農機裝備和農業技術等優勢,為周邊農民提供農田水利建設、農機作業、疫病防控、技術培訓、技術咨詢和信息服務。建立健全農墾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職工、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生產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積極推進場鄉(縣)共建,多形式、多途徑擴大示范帶動效應。

 ?。ǘ┐罅Πl展二、三產業

  緊緊圍繞現代農業建設,發展資源利用率高、附加值高、清潔安全、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工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優化農墾經濟結構的重要內容,提高服務業比重。

  1.加快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現代工業

  重點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加工、飼料生產、醫藥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大企業自主創新力度,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壯大一批具有較強經濟實力和較大行業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大力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技術,加快節能降耗技術改造,淘汰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等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積極培育節能環保、生物育種、循環工業、可再生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和國家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有利時機,推動建筑業發展。

  2.加快發展服務業

  積極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體系,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強化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加大農產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力度,培育物流骨干企業,加快建立農產品市場營銷網絡。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和新建。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重點發展與墾區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零售、餐飲、衛生、文體、娛樂、家政等服務業態。挖掘旅游資源,推動墾區旅游資源共享,發展綠色、生態、觀光休閑等特色旅游產業。

  3.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加強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例行監測,提高企業運行質量。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規范和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擴規模上檔次,逐步做大做強。積極探索企業與基地緊密、穩定、長期合作的有效途徑。引導企業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延伸產業鏈條,開發產品新功能,增強市場競爭能力。適應墾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的需求,培育新型龍頭企業。加快推進內部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探索通過股權調整、增量投資等方式推進同類企業整合,支持一批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發展壯大。

  4.穩步推進工業園區建設

  優化產業布局,有條件的墾區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引導企業向園區集聚,提高產業集中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探索互利共贏的墾地合作工業園區開發與建設的新路徑,增加職工就業渠道和收入。有選擇地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園區上規模上水平。加強園區管理,提高配套服務能力,促進園區健康發展。

 ?。ㄈ┥罨w制機制改革

  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穩妥的要求,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農墾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1.完善農業經營管理體制

  進一步完善以職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全面實行土地承包合同制,穩定土地承包關系。充分發揮國有農場統一經營優勢,切實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創新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培育現代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股份制農業公司等生產經營組織,推進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

  2.深化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改革

  圍繞建設大基地、培育大企業、形成大產業的發展戰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深入推進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改革,建立起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不斷完善企業產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科學的決策和運作機制。加強集團化墾區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實現體制機制轉換;加大產業整合力度,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借助資本市場,提升資金融通能力;處理好集團內部利益關系,形成加快發展的合力。積極吸納社會資本,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資產重組,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協同發展,提升企業發展活力。鼓勵其它墾區創造條件,培育發展產業集團和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墾區優勢資源向優勢產業和企業集中,在發展中壯大實力。

  3.推進國有農場改革

  根據國有農場多層次、多樣化管理的特點,分類確定改革方向和職能定位。推動有條件的農場、尤其是集團化墾區的農場,按照企業化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和發展公司制企業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基地子公司、分公司??偨Y農場改為管理區、開發區等改革模式經驗,探索加強區域行政管理和促進農場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組織形式。

  4.加快分離以農場辦社會職能

  結合墾區實際,采取多種方式,將國有農場承辦的普通中小學、醫療衛生、民政、社區管理等社會職能就近移交當地政府管理。積極開展國有農場分離社會職能試點工作,進一步規范社會事務管理。

 ?。ㄋ模┲Ω纳泼裆?/p>

  以改善居民民生為重點,推進社會保障政策的落實,多渠道促進職工增收,建設居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1.大力促進職工增收

  提升農業發展水平,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和特色產品生產,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不斷增加職工農業經營性收入。加快發展二、三產業,推進小城鎮建設,促進勞動力就地轉移,加強職工培訓,積極引導富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職工工資性收入。落實好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確保職工的補貼性收入。正確處理集團、子公司和職工之間的利益關系,完善產業化經營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職工的合法收益。繼續加大減負力度,建立健全職工負擔監管機制,鞏固稅費改革成果,切實防止職工負擔反彈。

  2.完善公益性基礎設施

  加快農墾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進度,基本完成農墾危房改造任務。加快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基本解決墾區飲水安全問題。加強道路建設,初步形成墾區內外公交資源相互銜接、方便快捷的客貨運輸網絡。加強供電、供水、通信、文化、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職工生活小區廢棄物無害化、能源化、資源化利用,實施沼氣工程、清潔工程、秸稈能源化利用工程,切實改善職工生活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墾區。

  3.落實社會保障政策

  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將農墾職工和墾區居民分別納入相應的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符合條件的農墾職工困難家庭納入當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將農墾職工和墾區居民統一納入當地民政救災、救濟等社會救助管理范圍。

  4.推進小城鎮建設

  按照節約資源、強化功能、相對集中、量力而行的原則,加強墾區小城鎮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中心農場場部為依托,通過撤并小農場、生產隊、居民點和推動二、三產業項目集聚等方式,建設農墾小城鎮。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強化社區管理,將農墾小城鎮建設成職工最適宜居住區。

  5.扎實開展扶貧工作

  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按照“產業支撐、強化基礎、綜合配套、整體推進”的要求,以發展現代農業、培育主導產業、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收入水平、提升職工素質為重點,以扶貧項目建設為依托,推動貧困農場走上增強積累、穩步發展的軌道。鼓勵支持科技人員直接參與扶貧項目建設或到貧困農場創業,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貧困農場。努力增加投入,優先安排公益性項目,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加強扶貧資金管理,全面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扶貧績效。正確處理扶貧開發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關系,促進農場可持續發展。

 ?。ㄎ澹┨嵘龑ν忾_放水平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外資與對外投資并重,豐富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內容,拓展新的發展領域,不斷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1.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堅持互利共贏,鼓勵和引導農墾企業“走出去”,大力開展境外農業合作。在加強境外糧食、天然橡膠、棕櫚油、蔗糖等農業生產合作開發的同時,積極開展境外農產品加工、物流、服務等關聯產業的合作開發,提高經營效益,促進持續發展。探索推進跨國企業并購,培育國際化企業集團,發展國際化經營。鞏固和建設大型農產品出口基地,加強國際市場開拓,提高高附加值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加強境外企業人員的選拔、引進和培養,規范企業管理,切實提高境外合作開發項目經營水平和經濟效益。

  2.加強墾區墾地合作

  采用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加強墾區間資源、產業、技術、人才等合作,促進市場、信息、成果共享,推動墾區均衡發展、共同發展。加強墾地合作,創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空間,提高合作水平,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推進場鄉(縣)合作,擴大代耕代種、技術應用等生產服務范圍,拓寬公共服務設施共享領域,加強干部和人才交流,形成場鄉(縣)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開放格局。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

  各級農墾主管部門要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轉變工作作風,深入調查研究,把握工作規律,提高工作水平。要結合本規劃的總體要求,完善墾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好年度計劃和重大項目安排并組織實施。明確工作責任和任務,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跟蹤分析,制定有利于規劃落實的績效考核辦法,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努力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合力開創“十二五”農墾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ǘ┞鋵崗娹r惠農政策

  全面落實國家已經出臺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普惠政策要落實到職工、到田塊,試點政策要積極爭取擴大覆蓋面和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努力爭取將墾區的公路、飲水安全、危房改造、文化衛生、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等公益性建設和農田水利、良種工程、中低產田改造等生產性建設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工程建設體系,同等享受公共財政支持,同步組織實施。加強調查研究,提出促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政策建議。

  (三)加大投入力度

  加大協調力度,爭取各級政府進一步增加對墾區的投入。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積極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墾區建設。密切與政策性、商業性金融機構的聯系,爭取更多的金融支持。通過上市融資、上市企業增發、融資租賃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籌資融資,拓寬融資渠道。加強企業自身積累,切實增加生產性和公益性投入。鼓勵職工增加投入,發展生產。積極利用外國政府、國際金融組織的優惠貸款。

 ?。ㄋ模汛笕瞬抨犖?/p>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革人才管理體制,建立平等、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建立健全鼓勵人盡其才的激勵機制。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培養一支為民、務實、清廉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加強經營培訓和引進各類人才,培育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經濟、懂技術、懂管理的復合型經營管理隊伍。強化科技人才建設,穩定和壯大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重點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加強職業培訓、再就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大力培育種田大戶、養殖能手、能工巧匠、職業經紀人,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

 ?。ㄎ澹娀鐣芾?/p>

  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以人為本,關心職工切身利益,建立健全職工維權機制,拓寬民意表達渠道,做好信訪調解工作。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墾區平安創建活動。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堅持預防為主,堅決防止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提高危機處置能力。加強國有農場土地使用管理,加快土地確權發證,切實保護國有農場土地合法權益。弘揚農墾精神,加強文化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注:規劃數據采用統計公報數,最終以《中國農墾統計年鑒》為準。

 
推薦圖文
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24罐/箱 分享裝 RIO銳澳雞尾酒套裝洋酒女士網紅預調酒3度微醺330ml*10罐
灣仔碼頭 三全
推薦茶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