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 | 內政發[2012]64號 |
---|---|---|---|
發布日期 | 暫無 | 生效日期 | 暫無 |
有效性狀態 | 廢止日期 | 暫無 |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暫無 |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國發〔2010〕22號,以下簡稱《意見》)精神,推動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健康快速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農牧業機械是發展現代農牧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發展農牧業生產、解決“三農三牧”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必備的技術裝備。大力發展農牧業機械工業,對于提高我區農牧業裝備水平、改善農牧業生產條件、增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拉動農牧區消費需求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農牧業裝備水平、促進現代農牧業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為主線,堅持發展高端先進的農牧業機械與發展經濟適用的中小型農牧業機械相結合的原則,以提高農牧業機械在自治區內市場占有率、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為目標,通過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招商引資、消化吸收、自主創新和強化品牌建設的力度,培育和扶植一批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擴大農牧業機械工業總量,提升創新能力和制造、服務水平,促進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 主要任務。
1. 加快發展,努力提升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產業規模和制造水平。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營造有利于農牧業機械工業快速發展的良好環境,努力促進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大發展,大幅度提升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的產業規模。積極引進國內外農牧業機械制造大企業、大集團及高端先進的農牧機械新產品、新技術,發展適合農牧區家庭生產經營需要的中小型、輕簡化農牧機械,形成適應我區不同地區經濟水平、高中低端產品共同發展的格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提升企業的自主發展能力和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2. 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增強農牧業機械工業科技創新能力。依托農牧業機械制造企業和科研院所,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組織開展主機裝備和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解決農牧機產品結構性矛盾,顯著增強農牧業機械工業科技創新能力。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加快技術改造步伐,不斷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工藝裝備水平,提升產品競爭力。
3. 加強農牧業機械生產企業質量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引導企業嚴格執行相關質量法規和政策,鼓勵企業通過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加強內部質量管理,開展爭優創優,努力提升產品質量。
4. 加快農牧業機械市場體系建設,提高售后服務能力。依托農牧業機械生產企業和專業流通企業的銷售網絡,建立新型農牧業機械市場體系,發展連鎖經營。健全農牧業機械零配件供應網絡,提高流通效率,方便農牧民購機。建立農牧業機械產品售后服務體系和信息服務平臺,依托重點生產企業、專業流通企業建立售后服務中心,提高服務能力。
(三) 發展目標。
到2015年,通過招商引資、消化吸收、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和產業集聚,培育農牧機械產業園3—5個、規模以上龍頭企業25家,總產值達到30億元。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農牧機械在自治區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5%以上、在自治區外的市場占有份額逐年增大。
到2020年,培育農牧機械產業園5—8個、規模以上龍頭企業50家,總產值達到100億元,農牧機械在自治區內的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
二、發展重點和布局
按照《意見》的總體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今后10年,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要通過重點發展五大領域、努力打造四大產業基地、培育和扶植發展一批重點龍頭企業,實現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一) 發展重點。
根據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現狀和農牧業發展需求,今后的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在五大領域。
1. 耕種施肥機械:大力發展免耕播種機、精量播種機、旋耕機、深松機、馬鈴薯播種機、中耕施肥機、除草機、滅茬機、甜菜移栽機等耕種施肥機械,積極開發生產適合農牧區家庭生產經營需要的中小型、輕簡化的節肥、節藥、節種等資源節約型機械。
2. 農田排灌機械:大力發展噴灌設備、滴灌設備、提水泵具等農田排灌機械,積極開發生產高效節能機泵設備、節水灌溉設備、小型抗旱排澇機械等。
3. 作物收獲機械和農用動力機械:大力發展馬鈴薯收獲機、胡蘿卜收獲機、玉米收獲機等作物收獲機械,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技術和品牌,積極開發生產小麥聯合收割機、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等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物收獲機械及關鍵部件,積極開發生產大中馬力拖拉機等農用動力機械。
4. 農產品加工機械:大力發展小麥面粉成套設備、干燥設備、薯類淀粉加工機械、乳制品加工機械、油料加工機械、牲畜屠宰機械、脫粒機、篩選機等農產品加工機械,積極開發生產種子清選和種子處理機械等。
5. 畜牧業機械:大力發展割草機、割灌機、壓捆機、揉草粉碎機、擠奶機、冷藏罐、貯奶罐、飼料加工機械、畜牧業運輸機械等具有地方特色并具有比較優勢的畜牧業機械,積極開發生產青飼料收獲機及關鍵零部件、奶油分離機、剪毛機、畜禽飼喂和飲水機械、畜禽舍除糞及糞便處理機械、畜禽舍環境控制和疫病防治機械等。
(二) 發展布局。
積極引導國內外技術資本和實力雄厚的農牧機制造企業向農牧業機械工業產業基地集中,充分依托現有產業基礎,重點打造四大農牧業機械制造產業基地。
1. 以呼倫貝爾市為中心的畜牧業機械制造產業基地:依托呼倫貝爾經濟開發區,重點引進和發展割草機、壓捆機、摟草機、捆草機、鍘草機、揉草粉碎機、飼料粉碎機、網圍欄、擠奶機、冷藏罐、貯奶罐等制造產業,提高畜牧業的機械化水平和產能。重點發展適合林業大型魚鱗坑整地、開溝機械以及林果采收機械、種苗培育設備等。
2. 以赤峰市為中心的種植機械、作物收獲機械、設施農業機械、農田排灌機械制造產業基地:依托赤峰經濟開發區和寧城經濟開發區,重點引進和發展播種機、脫粒機、青飼料收獲機、馬鈴薯播種機、馬鈴薯收獲機、噴灌設備和滴灌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等制造產業。
3. 以興安盟為中心的種植機械、農田排灌機械制造產業基地:依托烏蘭浩特經濟開發區,重點引進和發展免耕播種機、除草機、鍘草機、水泵、噴灌設備和滴灌設備等制造產業。
4. 以巴彥淖爾市為中心的作物收獲機械、農產品加工機械、農田排灌機械制造產業基地:依托巴彥淖爾經濟開發區和杭后工業園區,重點引進和發展小麥聯合收割機、脫粒機、篩選機、榨油機、番茄收獲機、噴灌設備和滴灌設備等制造產業。
5. 其它農牧業機械工業產業園區:依托呼和浩特經濟開發區、通遼經濟開發區、錫林郭勒經濟開發區、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察哈爾工業園區等,積極引進高端先進的農牧機械新產品、新技術,以園區內重點農牧機械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為依托,重點發展翻轉調幅犁、馬鈴薯收獲機、胡蘿卜收獲機、潛水泵、風力揚水機、植樹機、開溝機、挖樹機、甜菜移栽機及枸杞、山茱萸、沙棘采摘器等制造產業,逐步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水平,實現產業化、規?;l展。
(三) 培育和扶植龍頭企業。
加大資源整合和核心技術引進開發的力度,引導要素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改變目前少、小、散和大中型農牧機裝備制造幾近空白的現狀。培育和扶植一批相互配套、特色鮮明的農牧業機械制造龍頭企業,提升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農牧業機械制造產業體系。進一步加大對農牧業機械生產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促進農牧業機械加工制造產品的升級換代,引導企業開發、生產適宜我區農牧業發展需要的產品,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根據我區實際,采取政府支持、各部門綜合施策、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和產業布局引導等多種措施,重點培育和扶植一批農牧業機械制造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三、政策措施
(一) 認真貫徹《意見》精神,加大對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意見》精神,加強領導,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切實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金融部門要加強與農牧業機械工業主管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制定適合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特點的金融政策,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購機信貸規模,做好融資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務。要積極推進大中型農牧機具抵押貸款業務,合理確定還貸期限。對符合產業政策和信貸原則的農牧業機械制造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農機流通設施建設,給予信貸支持。自治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要向農牧業機械生產企業傾斜。
自治區設立促進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對農牧業機械工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發予以重點支持,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的農牧業機械制造企業進行資助。
(二) 與實施承接產業轉移戰略相結合,努力壯大產業規模。
發揮我區農畜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與實施承接產業轉移戰略相結合,積極承接引進山東、河南等農機工業發達省市農機制造企業及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等大企業、大集團的高端先進的農牧機械新產品、新技術,承接關聯產業和配套產業,提高關鍵零部件和配套產品技術水平,提升配套服務能力,優化產業布局,引導產業集聚,努力壯大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產業規模,提升制造水平。
對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屬于自治區煤炭資源配置范圍的項目,經自治區人民政府確認,在煤炭資源配置政策上給予傾斜。
(三) 加快農牧業機械工業園區建設,引導產業集中集聚發展。
著力加大農牧業機械工業的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支持小型農牧業機械企業專業化發展,打造相互配套、特色鮮明的農牧業機械產業集群。加快促進農牧機械工業產業園區以及園中園的建設,引導轉移產業、新上項目以及老舊企業搬遷改造向園區集聚,積極發揮園區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吸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進一步落實園區政策,對進入園區的農牧機企業在土地使用、用地規模、企業規模等方面降低門檻,為農牧機企業辦理各種手續開辟綠色通道。
(四) 完善人才培養、培訓和獎勵機制。
支持自治區內高等院校農牧機工程學科建設,強化農牧機工程基礎教育。支持自治區各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加強合作,聯合培養農牧業機械工業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級技工,為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大培訓力度,定期組織開展農牧業機械工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培訓,進一步提升農牧業機械工業管理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與實施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相結合,重點引進和培養農牧業機械工業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術研發人才,對農牧業機械裝備研發和技術推廣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五) 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成立以自治區副主席王波為組長,以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牧業廳、水利廳、林業廳、質監局、工商局、地稅局為成員單位的自治區加快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自治區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的指導和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聯系,密切合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要把發展農牧業機械工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區實際,研究制定發展農牧業機械工業的實施計劃和配套政策措施,統籌協調推進。呼倫貝爾市、興安盟、赤峰市、巴彥淖爾市要切實加強對打造農牧業機械制造產業基地的政策引導和政策支持,地方財政每年預算安排500萬元專項配套資金,支持本地區農牧業機械工業發展。要建立工作責任制,明確工作職責,加強目標考核,發揮農牧業機械制造產業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我區農牧業機械工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