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 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 發布文號 | 黑食藥監規〔2018〕6號 |
---|---|---|---|
發布日期 | 2018-04-03 | 生效日期 | 2018-04-03 |
有效性狀態 | ![]() | 廢止日期 | 暫無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http://www.hljfda.gov.cn/spjg/16646.jhtml |
各市(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省墾區質監局、工商局,省農墾總局衛生局:
為進一步加強食用油質量安全監管,保障百姓食用油質量安全,維護我省食用油品牌形象,依據《食品安全法》《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按照全省食用油全鏈條監管工作現場會要求,省局制定了《食用油全鏈條監管工作指導意見(試行)》,請各地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8年4月3日
食用油全鏈條監管工作指導意見
(試行)
為進一步規范我省食用油生產經營行為,有效落實食用油全鏈條從嚴監管,依據《食品安全法》《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按照《黑龍江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食品品種全鏈條監管工作方案》,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工作目標
創新推動食用油生產經營全鏈條監管,以“四個最嚴”為統領,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圍繞食用油生產加工、銷售及餐飲服務等環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排查和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著力解決散裝食用油無標簽標識流入流通餐飲環節問題,督促食用油生產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守法誠信生產經營,有效提高食用油生產經營各環節風險防范能力,保障百姓食用油質量安全,維護我省食用油品牌形象。
二、食用油生產經營主體的責任和義務
食用油生產經營主體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要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生產經營,保證食用油生產、銷售、餐飲服務各環節質量安全。鼓勵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推進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良好生產規范(GMP)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ISO22000)等實施,通過“前展后延”實施全產業鏈控制和風險防控機制,落實行業風險分析及報告制度,發揮行業引領和示范作用。
(一)食用油生產者要做到“九規范九不準”
一是制度規范。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自查及報告制度,建立并有效落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進貨查驗記錄、生產過程控制及記錄、出廠檢驗記錄、出廠銷售記錄、食品召回等制度及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定期對食品安全狀況和各項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評價,并向轄區監管部門報告;
二是生產規范。按照許可類別、申請時的生產工藝流程和產品執行標準組織生產,加強原(輔)料進廠把關驗證,嚴格執行生產工藝和關鍵控制點要求,生產的產品既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又要符合產品明示標準和標簽標注明示要求。生產條件發生變化的,應及時申請變更手續,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要采取整改措施,整改合格方可重新組織生產;
三是追溯規范。按照《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施意見》規定,建立并有效落實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采用紙質或電子信息記錄方式,實現產品全程可追溯管理。有條件的企業可通過省局食品生產許可監管追溯管理系統或自建網站,以商品條碼、二維碼或手機APP等形式,公開產品生產加工信息,實現產品的可追溯、可查詢;
四是防控風險規范。嚴格把控關鍵控制環節和關鍵點,強化風險管控,定期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和應急演練,及時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潛在風險的,應當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并向所在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要嚴格控制原(輔)料質量,加強生產過程控制,防止苯并芘、酸值、過氧化值、脂肪酸組成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問題發生,采用浸出工藝生產加工食用油的生產者要加強工藝把控和檢驗檢測,防止溶劑殘留超標;
五是標簽標識規范。嚴格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28050)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標識標注。如果在食用油的標簽上特別強調一種或多種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較低或無時,應標示所強調配料或成分在成品中的含量。如果在食用油標簽或說明書上特別強調,或者特別使用文字描述產品中添加了或含有一種或多種有價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應標示所強調配料或成分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并注意關注、搜集、跟進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等規定的變化情況,及時更新標簽標識。
六是儲運規范。要加強原(輔)材料、成品的包裝、儲存、運輸等各環節質量安全控制,保證溫濕度等環境條件符合要求,對大豆、原料油等原料的儲存、晾曬、運輸、包裝等要加強管理,防止受到塑料等外界引入的塑化劑、包裝、機械、工業油脂、機械用油脂、瀝青、陽光直曬、高溫高濕、霉變產生毒素等化學性、物理性、微生物污染。生產、儲存、銷售過程使用的直接接觸的盛裝容器、工具、運輸過程中所使用的散裝食用油專用車輛和容器等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清潔衛生、無污垢,反復使用的車輛及容器應定期清洗或消毒并做好記錄。車輛及容器上應加貼標簽,標明產品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七是轉基因管理規范。以大豆、毛油等為原料生產非轉基因食用油的生產者(含小作坊),應防止轉基因原料混入造成轉基因成分污染,在大豆、毛油等原料進廠前,應當對原料進行轉基因成分檢驗或驗證,產品出廠時應向購貨方提供原料為非轉基因成分的驗證材料。食用油分裝者應當嚴格履行原料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向原料供貨方索取該批產品原料為非轉基因成分的證明材料,真實標注產品信息。以轉基因大豆等為原料生產或分裝食用油(含小作坊)的必須在產品標簽標注和說明書的顯著位置明示“轉基因”字樣,且字體清晰、易識別。
八是散裝標識規范。食用油生產者(含小作坊)銷售散裝食用油,應當具有散裝食用油標簽標識。由生產者提供包裝物的,包裝物應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加貼標注產品名稱、生產許可證(或小作坊核準證)、生產者名稱、地址、生產日期或批號、保質期、成分或配料表、產品執行標準等信息的標簽標注;經營者自帶盛裝容器或自用油槽車購買散裝食用油的,生產者應為經營者提供與銷售規格和數量相匹配的標簽標識,并由生產者粘貼到經營者自帶盛裝容器或自用油槽車上。不論食用油生產者還是經營者均應采取措施,確保散裝油標簽標注的牢固、完整、信息清晰可鑒;
九是小作坊生產規范。生產食用油的小作坊必須按照《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規定取得小作坊核準證,具備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條件。食用油加工小作坊只能以傳統壓榨工藝生產,使用的直接接觸包裝物應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食品標簽標注應符合《黑龍江省食品安全條例》第六十六條規定,生產銷售的散裝油要符合本意見中散裝油標簽標識要求。以轉基因大豆等為原料生產的應在標簽的顯著位置明示“轉基因”字樣,且字體清晰、易識別。
一是不準無證生產加工食用油;
二是不準生產銷售無標簽標識散裝食用油;
三是不準使用發霉變質、過度氧化碳化、超期陳化、重金屬超標、農藥殘留、被瀝青、塑料等污染的不合格原料生產加工食用油;
四是生產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準少于產品保質期(或合同約定保質期)滿后六個月;
五是不準以浸出法工藝冒充壓榨法工藝;
六是不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生產食用油,不準以轉基因食用油冒充非轉基因食用油;
七是不準循環使用直接接觸食用油的包裝容器、包裝物,不準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以及易在食用油中析出塑化劑的直接接觸包裝物、瓶蓋及墊片、工具、生產設備等,嚴防食品塑化劑污染;
八是食用油小作坊不準使用浸出法生產食用油,不準采取分裝形式生產食用油,不準生產混合食用油,不準接受委托生產加工;
九是散裝食用油包裝物上的標簽標注不準損毀、模糊或掉落,字體應清晰,易識別。
(二)食用油銷售者要做到“八規范八不準”
一是制度規范。建立并有效落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和培訓、食品安全自查、食品采購管理和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及進貨臺賬、銷售臺賬、食品退市、召回等制度及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切實履行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二是批發規范。從事食用油批發業務的銷售企業要建立食品銷售記錄制度,如實記錄批發食用油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銷售日期以及購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并保存相關憑證;
三是進貨查驗規范。認真查驗供貨者的資質和購進產品的合格證明文件;
四是轉基因專區專柜銷售規范。對購進銷售轉基因食用油的要設立專柜或專區,并在顯著位置進行轉基因明示;
五是標簽規范。銷售散裝食用油的容器、外包裝上要加貼標簽,標明產品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散裝食用油經營者標注的散裝食用油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及保質期等信息應以生產者提供的標簽標識(或合同約定)內容為準;
六是儲存銷售規范。要定期檢查庫房貯存設施設備,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用油,銷售、儲存場所應干凈整潔、溫濕度適宜,符合食用油明示儲存條件要求。盛裝、銷售散裝食用油的器具、工具等應清潔、無污垢、無塑化劑析出污染,反復使用的器具、工具要定期進行清洗或消毒,清洗或消毒器具設備要有記錄,確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七是追溯管理規范。認真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索證索票進貨臺賬、銷售臺賬、標簽標識制度等,做到來源可溯、過程可控、去向可查,確保散裝食用油產品銷售全程可追溯管理;
八是網絡銷售管理規范。網絡平臺提供者應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嚴格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對其平臺銷售食用油經營者資質條件進行嚴格審核,并按要求進行實名登記。入網銷售食用油經營者應證照齊全,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及記錄、銷售臺賬及記錄制度,認真查驗生產者(或供貨者)的有效證照、檢驗合格證明(按批次)或其他證明文件,如實記錄所經營食用油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進貨日期以及供貨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保存相關憑證,并在食品信息發布頁面的醒目位置公示該批次產品合格證明文件。對銷售轉基因食用油的,應當在其網頁顯著位置標示“轉基因”等字樣。
一是不準無證銷售食用油;
二是不準在網絡平臺銷售散裝食用油;
三是不準將食用油放在陽光暴曬或暖氣、爐具等熱源附近存放,防止過度氧化、變質、酸?。?/p>
四是不準將不同批次、不同廠家、不同類別的散裝食用油混入反復使用的油桶或其他容器中混存、混賣;
五是不準銷售無標簽標識食用油;
六是包裝物上的標簽標注不準損毀、模糊或掉落,字體應清晰,易識別;
七是不準隨意篡改產品的生產日期或批號、保質期等與產品質量相關的信息,產品銷售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準少于產品保質期(或合同約定保質期)滿后6個月;
八是不準采購銷售無生產經營許可資質、來源不明、無法提供檢驗合格證明材料、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食用油。
(三)餐飲服務環節要做到“六規范六不準”
一是記錄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要落實食用油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及記錄制度,查驗并保存加蓋有供貨方公章的許可證、營業執照和產品合格證明文件復印件;留存蓋有供貨方公章(或簽字)的每筆購物憑證或每筆送貨單。嚴格落實進貨臺賬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采購食用油名稱、進貨日期、規格、數量、生產日期或批號、保質期、供貨商名稱、地址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二是標簽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使用散裝食用油加工食品,采購或貯存散裝食用油包裝物上應有加蓋供應商公章的購貨日期、生產者(供貨商)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生產日期或批號、保質期等以及是否是轉基因食用油信息的標簽標注,或粘貼與進貨臺賬索證索票信息一致的食用油名稱、生產(供貨)商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保質期等信息的標簽標注;
三是貯存規范。餐飲服務食品經營者應當按照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運輸、使用食用油,直接接觸食用油(包括散裝食用油)的器具、工具等應清潔、無污垢、無塑化劑析出污染,反復使用的器具、工具要定期進行清洗消毒,確保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應定期檢查庫房,及時清理氧化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用油;
四是使用規范。要制定明確的管理規范,加強對油炸用油等反復使用的食用油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鼓勵和倡導學校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中央廚房等高風險餐飲服務業態采購使用預包裝食用油;
五是公示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使用轉基因食用油加工食品,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公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網上公示菜品名稱和主要原料名稱,使用轉基因食品原料的應顯著公示,公示的信息應當真實。
一是不準采購無生產經營許可資質、來源不明、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食用油;
二是不準使用無標簽標識的散裝食用油用于餐飲服務;
三是不準使用酸值、過氧化值、苯并芘超標、塑化劑超標等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油脂加工食品;煎炸用油的極性組分、羰基價指標不準超標;
四是不準用回收油脂加工食品;
五是不準將食用油放在陽光暴曬或暖氣、爐具等熱源附近存放,防止過度氧化、變質、酸敗。
三、監管部門的工作要求
按照“抓兩頭帶中間差別化智慧監管”理念,堅持監管部門的職責定位,堅持“風險管理”,堅持用好現場檢查的手段,堅持處罰到人的原則,堅持陽光監管的理念,堅持智慧監管的創新,科學劃分各層級監管權限,建立屬地管理與分級負責相結合、權利與責任相平衡、目標與手段相統一的食品監管工作機制,營造“職責清晰、高效運作、上下聯動”的食品監管工作體制。
(一)加強日常監管
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按照《黑龍江省食品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要求,摸清生產經營者底數和生產經營狀況,對轄區所有食用油生產經營者確定風險等級和監督檢查頻次,實施風險分級管理。要嚴格落實日常監管職責,根據本地實際和企業實際,科學制定年度監督檢查計劃,確保全覆蓋高質量完成食用油生產經營者監督檢查任務,提高日常監督檢查問題發現率、整改合規率。要按照本指導意見要求,認真排查食用油生產經營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點,列出問題和風險清單,擬定解決問題和化解風險的具體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二)強化重點檢查
食品生產環節重點做到“六查”:一查原(輔)材料質量控制。查驗食品油生產企業原(輔)材料的采購進貨驗收記錄,核查原(輔)材料庫房儲存的原(輔)材料及食品添加劑,驗證企業是否對原(輔)材料進行質量安全把關,賬物是否一致,所使用的原(輔)材料及食品添加劑是否符合標準規定。二查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檢查企業是否對關鍵質量控制點實施了嚴格的控制,工藝記錄是否規范,生產過程是否存在交叉污染,是否按標準、按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有無使用非食品原(輔)料加工食品,有無在食品中摻雜使假等情況,對不合格原(輔)材料處置是否規范。三查環境衛生條件。檢查企業廠區、生產加工車間、原(輔)材料與成品庫房、貯運工具是否符合規定要求;生產車間、生產場地是否清潔衛生;操作人員個人衛生是否符合要求;防蠅、防鼠、防蟲和洗手、更衣、消毒等設施是否完備有效;四查成品質量控制。查驗企業出廠檢驗記錄,看其是否按要求對出廠產品進行把關;檢查不合格品的處理記錄,看企業對不合格品的控制是否有效,處置方法是否正確。五查食品的包裝標識標簽,是否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要求,重點檢查標注的食品名稱能否反映其真實屬性,有無混淆概念和誤導消費問題;使用的所有原(輔)材料及食品添加劑是否在配料表中予以明確標注;是否以浸出工藝冒充壓榨工藝;散裝食用油標簽標識是否符合規定要求;六查產品的可追溯性,隨機抽查其成品庫中存放的待售品或銷售記錄中銷售的產品,通過其生產日期或批次(號),倒查追溯其檢驗情況、關鍵質量控制情況、原(輔)料來源和原(輔)料采購驗證情況,查驗能否實現可追溯,標簽標注是否規范等。
食用油銷售環節重點做到“四查”:一查經營資質。查驗食用油銷售者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或食品小經營核準證,核查所銷售的食用油是否與許可或核準項目一致。嚴禁未經許可或核準銷售散裝食用油。二查進貨臺賬。查驗食用油銷售者購進食用油的進貨憑證,核查是否按規定索取并復印留存供貨方營業執照、生產(經營)許可證、小作坊核準證等資質文件及產品質量合格證明文件,產品合格證明文件是否與所銷售產品批次一致。三查銷售行為。檢查食用油銷售者是否按照規定條件貯存和銷售食用油,是否存在貯存銷售來源不明或無合法來源食用油的行為。檢查直接接觸散裝食用油盛裝容器和銷售工具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定期更換清洗或消毒,是否及時清理盛裝容器內變質或超過保質期的散裝食用油。是否將不同批次、不同廠家、不同類別的散裝食用油混入反復使用的油桶或其他容器中混存、混賣等。四查標簽標識。核查食用油標簽是否符合規定,散裝食用油的容器或包裝上是否按照規定要求標注相關信息,轉基因食用油是否按照規定顯著標示,是否專區專柜銷售。
食用油餐飲服務環節重點做到“六查”:一查進貨查驗索證索票制度落實情況。查驗餐飲服務提供者進貨臺賬記錄、索證索票是否完整、規范,加工使用的食用油是否與臺賬記錄一致;二查食用油貯存情況。是否按照食品安全要求貯存食用油,直接接觸散裝食用油貯存容器是否干凈整潔、材質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標簽標識是否清晰完整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超保質期或來源不明的食用油;三查食用油使用情況。是否使用來源不明、超保質期食用油加工食品問題,是否存在用回收油加工食品行為;四查反復使用油脂管理情況。是否有反復使用食用油的管理制度,是否按照管理規定執行并有記錄;五查轉基因食品公示情況。檢查使用轉基因大豆油等轉基因食品是否在經營場所或網站(頁)顯著位置公示。
(三)完善信用管理
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建立完善生產經營者動態監管信用檔案(獲證食品生產者檔案要錄入黑龍江省食品生產許可監管追溯管理系統,建立電子信息化監管信用檔案管理),實施信用管理。
1. 食品生產者檔案信息內容應包括:
(1)生產者信息
生產者基本情況,包括企業名稱、生產地址、變更信息、企業法人代表及聯系方式、企業質量安全負責人及聯系方式、企業性質、人數、固定資產、設計及實際產能、上年度產值、主營業務收入等;
生產許可(或核準)信息,包括生產許可證編號、生產許可證發證日期及有效期、生產許可證換發、變更情況等;
產品信息,包括產品品種、執行標準、標簽信息等;
企業生產許可(核準)條件信息,包括車間布局、設備設施、檢驗檢測、人員情況等;
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信息,包括企業停產、復產情況等信息。
(2)監督管理信息
監督檢查信息,包括企業風險分級情況(包括《黑龍江省食品生產經營者風險等級確定表》和《年度食品生產風險分級審批表》)、日常監督檢查、飛行檢查、雙隨機檢查等掌握的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情況及發現的違法違規情況、依法處置結果、企業整改情況等;
監督抽檢信息,包括企業每年接受的監督抽檢情況信息、對企業的不合格產品核查處置情況(含風險防控、企業整改報告、產品復檢情況、整改驗收、行政處罰、案件移送情況)等;
風險監測信息,包括風險監測發現的問題產品信息,企業排查及整改情況,產品及相關產品檢測報告等;
違法行為查處信息,包括違法違規類型,違法時間、地點,違法內容,處理結果等情況;
食品召回信息,包括企業主動召回和責令召回產品情況,包括召回食品種類、召回日期、召回報告、召回食品處置情況等;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包括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時間、地點,食品安全事故基本情況,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情況等;
部門通報信息,涉及其他政府部門通報涉及企業產品質量安全的負面信息等;
約談信息,包括約談原因、參加約談的人員及約談內容等信息;
其他需要記錄的監督管理信息。
(3)社會監督信息
消費者投訴舉報信息,包括消費者投訴舉報的產品名稱、數量、生產日期或生產批號,投訴舉報的質量安全問題,調查核實情況及處理結果等;
社會組織監督信息,行業協會或者社會組織反映的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調查核實情況及處理結果等;
媒體曝光信息,媒體曝光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調查核實情況及處理結果等;
其他需要記錄的社會監督信息。
2. 食用油經營者檔案信息內容應包括:
(1)企業基本信息。包括企業名稱、經營地址、企業法人代表及聯系方式、企業食品安全負責人及聯系方式、食品經營許可項目等;
(2)監督檢查信息。包括企業風險等級、日常檢查及專項檢查結果、監督抽檢及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情況、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情況等;
(3)社會監督信息。包括消費者投訴舉報信息及調查核實和處理結果信息、媒體曝光的虛假宣傳、欺詐銷售、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等。
(四)加大抽檢監測
各市(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結合年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計劃》,認真開展食用油抽檢監測工作,生產環節要在覆蓋所有的食用油生產企業的基礎上,加大對小作坊的抽檢力度;流通環節要覆蓋本地區占市場份額主導地位的食用油品種;餐飲環節要覆蓋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餐飲密集區的中小餐館、旅游景區的各類餐飲服務場所。重點抽檢散裝食用油和有餐飲專用字樣的預包裝食用油。對檢測不合格的食用油生產經營者,要依法依規查處。
(五)嚴懲違法違規行為
各地要在工作中要加大對食用油生產經營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嚴厲查處。對違反本指導意見,生產環節違反“九規范九不準”、銷售環節違反“八規范八不準”、餐飲服務環節違反“六規范六不準”,尤其無標簽標識生產經營者要依法監督整改、嚴格規范,嚴格監督其合法合規生產經營。對發現涉嫌使用餐廚垃圾、廢棄油脂、各類肉及肉制品加工廢棄物等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用油”,以及明知是利用“地溝油”生產加工的油脂作為食用油銷售等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立即移送公安機關調查處理。
(六)強化履職督導
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就要管安全、管行業就要管發展、管行業就要管作風”的“全系統一盤棋”思想,加大對基層的服務指導和督促檢查工作力度,按照“雙查”原則,加大“飛行檢查”、“雙隨機檢查”工作力度,既查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又查轄區監管責任落實,確保食用油質量安全,努力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同時,正確處理監管與發展的關系,扶持食用油企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質量安全把控水平和產品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檔升級。
(七)加強培訓宣傳
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按照圍繞食用油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日常監管制度創新、食用油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大案要案查處等方面工作,加強對食用油生產經營者的培訓指導和宣傳教育,使其了解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監管工作要求等,增強主體責任落實意識。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各類媒體公布各類各級監督檢查信息,震懾違法違規者,向廣大消費者普及食用油質量安全知識,增強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營造良好的食用油質量安全輿論氛圍。
各地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重大案件查辦、好的做法、對監管工作的意見建議等要隨時上報,以便改進工作,防范風險,提高監管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