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8日中美兩國元首通話以來,市場“豆粕人”聚焦中美貿易磋商重啟及即將到來的G20會晤,由于此前美方數次“變臉”行為,市場普遍對G20峰會達成貿易協議的期望不高,保持相對理性的態度。
臨近季末,市場亦關注將于月末公布的美豆種植意向及谷物庫存報告。今年春播時期,美國大豆主產區降雨不斷,致使種植進度嚴重緩慢,遠遠落后于去年同期及五年均值,在此背景下,市場“豆粕人”普遍認為USDA將下調美國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且美國3月份曾遭遇洪澇災害,其損失或將在此次庫存報告中得以體現。
G20會晤及USDA季度報告數據暫不得知,不過關注供給的同時亦不可忽視需求。“豆粕人”監測到近段時間南方遭遇強降雨天氣,為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帶來難度,在其他一些北方省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時候,華南地區的部分養豬人則受強降雨影響尚來不及把豬深埋。據統計,春節過后,兩廣的生豬存欄削減45%,能繁育母豬減少60%。同時受強降雨影響,水產養殖亦被波及,進一步削減對豆粕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飼料企業心態疲軟,多采取隨采隨用的備貨心態。
南方豆粕需求疲軟,一方面降低我國整體對進口大豆的需求,另一方面,就當地來說,出貨難、需求差,現貨基差一降再降,截至昨日,兩廣地區豆粕現貨成交價在2830-2840元/噸,現貨基差降至-70元/噸,較華北地區低80元/噸左右,國內豆粕現貨市場呈現較為明顯的“北強南弱”格局。
經濟學中有一種原理叫做“看不見的手”,一旦某種商品在兩個區域形成了“不合理”的價格差,市場就會發揮他天然的調節作用。因此在“豆粕人”在緊盯月底美農報告是否要為農產品帶來契機的同時,也要適當的考慮需求弱勢影響下的南方地區后期將帶動其他地區豆粕市場發生怎樣的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