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水稻越來越低的收購價格,同時超市里又售賣著高昂的大米,水稻市場到底是怎么了? 是啊,我國目前的稻谷種植業發展狀況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境遇,那就是產量高,但是種植成本也高,因此造成大家伙的種植收入不低,但是種植收益卻很低。 稻谷種植收益不再“風光” 幾年前,很多地區的稻農每年的種植收益還能夠達到近千元每畝,在幾大糧食作物中算是收益最高的那一個,在東北地區,不少農民選擇花大價錢進行土地的旱改水,就是為了種植水稻。 可是這些年隨著稻谷價格的越來越不景氣,再加上地租,農資成本原來越高,原本最賺錢的稻谷種植也不復當年的風采......從今年南方各早稻產區反饋的信息來看,今年的早秈稻市場價格較往年來比有明顯的下跌,在此情況下很多稻農甚至遭遇了罕見的賠錢種稻的情況,這大大挫傷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早稻產量為2859萬噸,比2017年減產128萬噸,下降4.3%。據了解,這是近年來我國首次出現早秈稻產量下滑。 更令人悲觀的是,而且從目前我國的稻谷收儲制度改革的進程來看,未來幾年,國內的稻谷價格遲遲上不去,甚至還有走低的可能。 而具體來說,我國的稻谷種植業所面臨的矛盾和危機則有以下幾種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