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是中國重要文物,最初是用來燉肉的炊具,之后還演變為祭祀的禮器。在中國通常出現在博物館展示柜里的鼎,在與中國萬里之遙的非洲大陸南端的南非只會擺在餐桌上,里面還盛著美味佳肴。在南非的餐館里,記者看到外形酷似中國古代三足鼎,而且功能與中國古時的鼎一樣是炊具的“波基火鍋”。
此鍋鑄鐵制成、通身黝黑、造型古樸、雙耳三足、圓腹闊口,像極了商周時期的三足鼎,不同的是沒有花紋和篆字,并多了實用的鍋蓋和提手。根據使用人數不同有不同的型號,最大的25號鍋可以滿足59人吃飯。記者餐桌上的是1/2號,但一個人吃也是綽綽有余。打開鍋蓋,香味撲鼻而來,里面牛尾、土豆、胡蘿卜、南瓜等一鍋燴,讓人不禁聯想到東北亂燉。這就是南非特有的波基火鍋燉牛尾。牛肉鮮香軟嫩,土豆入口即化,濃稠的湯汁非常下飯,吃起來味道也給人一種熟悉的家常菜的感覺。
這種南非炊具的歷史遠不及商周時期那樣悠久,和中國的鼎也沒有親緣關系。但它與南非的歷史緊密相關。荷屬東印度公司1652年建立開普敦殖民地,其后主要來自荷蘭的移民不斷涌入,這些移民也帶來了家鄉的鐵鍋,在移民的遷徙擴張中,鐵鍋逐漸發展出三足,可以直接置于篝火之上,鍋蓋內凹,可以放木炭從上方加熱,不僅能燉肉燉菜,還可以烤面包,鑄鐵鍋能很好地保存熱量,在露營和旅行中非常方便。荷蘭移民后裔布爾人就是帶著波基火鍋向南非內陸地區進行大遷徙,侵占了原屬于科伊桑人和班圖人的土地,建立起布爾人的共和國。
不過,波基火鍋也傳入當地族群,班圖語系的祖魯人將其稱為普圖鍋,他們用它來制作名為帕普的食物,類似于中國西北地區的玉米面團,他們會在部落的婚喪大事時用普圖鍋準備食物。隨著殖民貿易的發展,來自亞洲的各種香料和食材也進入波基火鍋中,形成南非獨特的烹飪方法。來自亞洲的印度尼西亞人、印度人、華人也隨之來到了南非。
泰晤士報駐南非記者安迪勒·恩德洛沃說,南非文化就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巨大波基火鍋?!董h球時報》記者也認為,鍋的三足象征來自非洲、歐洲和亞洲各族裔構成南非社會,鍋中美味成分豐富。納爾遜·曼德拉曾說過:“沒有什么事物是非黑即白的。”僅有一種材料無法烹制出美味佳肴,只有一足的波基火鍋也無法站立,即便在種族隔離時代,食物也并未隔離,不論什么膚色,人們都會吃帕普和烤肉。實際上,生活在南非,平常的生活中就能體驗到這個國家的多元和包容。南非憲法第一章第6款明確11種語言為官方語言。
在南非的種族隔離博物館里,在南非象征種族和解的六色國旗前,可以聽到絕無僅有,每段歌詞都是不同的官方語言的南非國歌,讓人從黑白分明的種族隔離時代走向色彩絢爛的彩虹之國新南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