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有油菜研究終身成就加身,但傅廷棟仍然謙遜低調。年近八旬,還常年奔波在全國各地油菜田里。 傅廷棟說,油菜花是世界上最美的花。 一朵小小的油菜花背后,有傅廷棟一生的故事和一幅農村美、農民興、農業富的鄉村振興美好圖景。 “下田上癮”的院士 “我一點都不老,我是‘70后’!”對油菜的熱愛和執著,讓傅廷棟停不下科研的腳步。 他不太贊同別人稱他為“世界雜交油菜之父”,“我覺得‘油菜學科帶頭人’比較恰當些!” 每年三月,油菜花開,傅廷棟一天有八個小時都在田里。甚至某年大年初一,天都沒亮,學生也在試驗田里看到了傅廷棟的身影。 “傅老師不在實驗室,就在油菜田。”學生說,這對他們影響很大。 “下田。下田多了,你就會有發現了?!备低澯眯袆幼C明。 1965年,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油菜遺傳育種方向的研究生,傅廷棟畢業留在了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他把油菜雜種優勢利用作為自己研究的主攻方向,從此成了油菜田里的常客。 1972年3月20日,對傅廷棟來說,對油菜種植史來說,都意義非凡。 這一天,國際上一直尋找未果的雄性不育型油菜,傅廷棟在學校的試驗田里一次性找到了19株。 世界上雜交油菜應用于生產的第一個十年(1985—1994年)里,國內外大約80%的雜交種是用傅廷棟這次的發現培育成的。 為了這個發現,彼時34歲的傅廷棟已經在田里經歷了3年的試驗,排除了幾十萬株樣本。 1991年7月,國際油菜研究理事會授予傅廷棟世界油菜科學界最高榮譽——“杰出科學家”獎,以表彰他“在發現波里馬雄性不育及發展國際雜交油菜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傅廷棟成為世界上第二位、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亞洲地區獲此殊榮的科學家。 讓農民“不哭” 在華中農業大學的師生中,流傳著“傅氏六件套”的說法——草帽、挎包、深筒靴、水壺、工作服、筆記本。這正是傅廷棟的“經典”裝扮。 相比德高望重的“國寶級”學者,他更像在土地里扎根的農民。 傅廷棟堅持一個理念:“科研就得圍著農民打轉!”能適應生產的需要,得到農民的認可,并給他們的生活帶來福利,這才是做科研的意義。 1955年,珠江三角洲發生大面積螟蟲災害,災害程度歷史罕見。一畝田應該收250公斤農作物,但農民只收了100公斤左右,有的老農坐在田邊直落淚?!拔覀兗夹g員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心里有愧?!睆拇?,傅廷棟立志,要用自己之所學改變農民的生活。 上大學的機會難得,傅廷棟從不浪費時間。大學期間,除了吃飯睡覺,時間都被學習占得滿滿當當。傅廷棟總是感到自己所學的知識太少,想進一步提高自己。 傅廷棟的心里永遠想著油菜,想著讓油菜更好地服務人民。 他在調研中發現,七八月份收割完小麥,西北地區的土地就空著了,容易造成生態環境惡化,同時,農牧地區飼料嚴重短缺的情況也讓人揪心。 1999年,他開始在甘肅試驗、推廣麥后復種飼料(綠肥)油菜。自此,秋閑種飼料油菜,逐漸成了西北、東北多地的選擇。不但緩解了西北、東北秋冬青飼料不足的難題,而且增加了綠色覆蓋,這對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畜牧業、生態建設和精準扶貧都有重要意義。 花開了,開遍中國大地 從“食用之油”到“旅游之花”,油菜花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儼然成了“軟黃金”。 傅廷棟的同行們,仍孜孜不倦追求在油菜培育事業一線。 在湖南臨澧縣白云村,沈昌健和父親沈克泉潛心研究油菜品種,成為“感動中國”的“油菜花父子”。沈昌健欣慰地說,過去他和父親是孤軍奮戰,現在很多人認識到油菜花的價值,并且愿意到農村發展,鄉村振興肯定有希望。 在江西農業大學的油菜花試驗田里,紅色、橘紅色、桃紅色、白色等各色油菜花競相綻放。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青年教授付東輝說,鄉村除了提供農產品,還有休閑、旅游甚至教育等多重價值,應該在這些方面更多發力,形成推動鄉村振興的合力。 “國家、政府、人民,對我們很多肯定,給我們很多獎勵,我們實際做的還很少。”傅廷棟說。 大地之子,夢想仍在這一片片盛開的油菜花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