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新聞 > 國內

安徽: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 依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22 10:54:26 來源:互聯網

【編者按】

 

農產品關系千家萬戶的“米袋子”“菜籃子”,其質量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省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人大“法律巡視”的監督利劍作用,于8月上中旬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檢查,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日前舉行的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執法檢查報告。

 

  加強法治教育 提升質量安全意識

 

在此次執法檢查中,4個檢查組通過召開匯報座談會、實地查看、調閱資料、隨機抽查等方式,聽取了市、縣(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匯報,征求了部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意見建議,并深入檢查了農產品種植企業、養殖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農資市場、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檢測中心等50多家單位,對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法律法規情況進行了檢查。

 

執法檢查后《關于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指出,我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全面加強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勢保持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全省農產品年度綜合抽檢合格率多年來穩定保持在96%以上,未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持續開展面向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法治宣傳培訓活動,不斷提高法治意識和安全意識,全省每年發放宣傳資料260余萬份,培訓人員2萬人次。

 

從執法檢查情況看,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取得較大成績,但安全風險隱患仍然不少,生產經營中的違法違規現象不同程度存在,質量安全法治意識有待增強。少數縣鄉政府和相關部門對深入貫徹落實“一法一條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法定管理職責落實不到位。部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依法安全生產經營的自覺性不高,法治意識有待增強。法治宣傳培訓缺乏深度和廣度,重城市輕農村、重市場輕生產、重市民輕農民,社會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和相關科普知識缺乏充分了解。

 

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要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治教育,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把法治宣傳、學習、培訓作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性工作,增強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曝光典型案例、“以案說法”等多種形式,警示生產經營主體增強誠信守法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嚴守法律底線,落實主體責任。

 

完善標準體系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我省堅持標準先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不斷鞏固。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先后制訂修訂農業地方標準1010項,初步實現主要農產品生產有標可依。突出示范引領,大力推進蔬果茶標準園、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場“三園兩場”示范基地建設,著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示范創建,以點帶面,推動標準化生產。全省共建成國家級和省級蔬菜標準園537個、水果標準園77個、畜禽標準化示范場543個、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478個;共有“三品一標”產品4758個,其中地理標志商標居全國第10位;共有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5個、創建試點縣9個,省級45個、創建試點縣18個。

 

執法檢查報告認為,我省標準化生產雖然逐步推進,但覆蓋率仍不高。由于基層農產品標準化推廣體系比較薄弱、實施標準化生產能力不足等原因,全省“三園兩場”示范基地、“三品一標”優質農產品覆蓋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要進一步推動落實農業標準化生產。突出農業發展“提質”導向,不斷加大地方農業標準的研制力度;強化示范引領,持續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三園兩場”基地建設、發展“三品一標”等綠色優質農產品,推動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建立產品有標準、生產有規程、記錄有臺賬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基礎,以農業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將千家萬戶分散的農戶聯系起來,帶動依法按標生產,不斷提高標準化生產規模。

 

提高檢測能力 建立健全追溯體系

 

農產品質量法律法規均規定了監測檢測制度,并對檢測機構的條件和能力作出規定,要求具有計量認證和考核認證“雙認證”資質。執法檢查發現,全省檢測機構普遍存在人員編制少、專業人員少、硬件設施有待提高等問題,絕大多數檢測機構因沒有“雙認證”資質,檢測結果不能作為行政執法依據;少數市級檢測機構設備閑置,部分縣級檢測機構和鄉鎮快檢設施由中央和省財政支持建設,后續經費保障不足、人員配備不足,重建設、輕管理、輕運行,檢測頻次不高、覆蓋面不廣;多數生產主體不愿意承擔購置檢測設備的費用和人員支出,自檢能力不足。

 

執法檢查組指出,要進一步推進全過程追溯管理,持續組織實施質量監測、風險評估、常態監管、專項治理等各項工作。認真總結準出、準入試點工作經驗,不斷擴大試點工作范圍,規范產地準出證明材料,加大貯藏、運輸等流通環節監管力度,落實農產品市場開辦者、銷售者的入場查驗留存責任。加快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省追溯平臺運行機制,加快市、縣平臺建設進度,激勵生產經營主體開展產品追溯,率先把“三品一標”產品納入追溯管理,確保農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易查詢、流向可追蹤、產品可召回。

 

推動源頭治理 注重產地環境保護

 

近年來,我省堅持對農產品實行源頭管控,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加大產地環境治理,積極推進產糧(油)大縣編制環境保護方案,全面啟動農用地污染狀況詳查樣品采集工作,建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庫。加快推進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全省劃定畜禽禁養區2627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69.1%,規模養殖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83.3%。實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全省建成監測點618個。嚴控投入品使用,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和動物疫病綜合防治技術,全省綠色防控覆蓋率27.6%。深入推進化肥“零增長”行動,去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比2015年下降5.7%。加大對禁限用投入品使用的監督檢查,高毒農藥和禁用獸藥問題基本解決。連續5年開展農藥及農藥殘留、“瘦肉精”、獸用抗菌藥、生豬屠宰監管、“兩魚兩藥”、生鮮乳違禁物質、農資打假治理等7個專項整治行動,重大安全隱患得到根本遏制。

 

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要進一步聚焦產地環境保護,把產地環境保護作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和關鍵,加快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立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及早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摸清“底數”。推動建立產地環境風險等級制度,對不適合農產品生產的地方要劃定禁止生產區域,并積極開展治理與修復。堅定不移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加大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提高農村污水治理率。大力推行農業綠色生態防控技術,持續開展化肥“零增長”行動,切實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格登記許可制度,通過控肥、控藥、控添加劑,推動重塑農產品生產過程。

 

強化人才支撐 充實基層監管力量

 

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紅榜”和“黑名單”制度,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經營。各地依法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制度,完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及時開展風險評估,全面排查隱患,省級例行監測年檢測樣本數4435個、檢測參數100多項,基本覆蓋日常消費農產品和主要風險指標。省直有關部門建立部門聯席會商、信息通報、案件移送、涉案產品處置等“無縫對接”機制,上下級監管部門建立日常安全信息報告和專項整治報告制度,初步形成左右溝通、上下聯動、快速反應、協同應對的監管長效機制。

 

執法檢查報告認為,我省堅持全程監管,長效機制初步建立,但基層監管體系依然比較薄弱??h鄉基層監管體系建設不夠健全,有38%的縣(市、區)尚未設立專門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監管工作由農技推廣中心或農業執法大隊承擔,多數縣鄉監管機構人員結構老化、專業人才匱乏,絕大多數鄉鎮監管機構與鄉鎮農技推廣服務等機構合署辦公,沒有專職監管人員??傮w上看,縣鄉兩級監管機構缺人員、缺經費、缺能力的現象比較普遍,與繁重的監管任務不相適應,影響了監管效果。

 

執法檢查組認為,要進一步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強化屬地管理責任,建立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并納入預算,強化經費保障和投入力度,利用新一輪機構改革契機加強監管人才隊伍建設,整合執法力量,加強綜合執法。厘清部門監管職責,嚴密監管鏈條,做到既守土有責,在職責范圍內監管到位,又密切配合,做到監管全覆蓋;特別要加強縣鄉監管隊伍和監管能力建設,通過人才招聘、定向培養、業務培訓等多種形式,充實基層監管力量,優化知識年齡結構,著力解決基層監管專業知識不足、技術能力不足、人手力量不足等問題。

 
推薦圖文
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24罐/箱 分享裝 RIO銳澳雞尾酒套裝洋酒女士網紅預調酒3度微醺330ml*10罐
灣仔碼頭 三全
推薦茶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