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第十六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食品產業暨食品安全發展論壇”舉行。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邊振甲,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劉兆彬,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姚輝教授,食品安全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羅云波教授出席論壇并作主題演講。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邊振甲: 中國特殊食品產業 發展邁入新征程
邊振甲表示,目前,中國特殊食品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無論產業研發的裝備,還是產品質量水平都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也是監管最嚴的時期,中國特殊食品產業呈現出了強大的活力和發展的潛力。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特殊食品主要包括三方面產品。第一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第二是特殊醫學配方食品;第三是保健食品。
邊振甲在介紹特殊食品產業發展時表示,中國特殊食品產業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耕耘,現在已邁入發展的新征程。首先,嬰幼兒配方乳粉嚴格注冊及監管,處于騰飛發展的階段。到目前為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含原國家食藥總局)批準1195個配方,生產企業一共是155家,其中國內108家,國外47家,奶粉市場規模將近千億元。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從默默無聞到進入臨床,再到現在的有序科學發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這類食品要在醫生或者臨床營養師的指導之下用于不能獨立自主進食或進食受限的人群。臨床實踐證明,特醫食品能夠在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減少慢病發生、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醫療費用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F在很多醫院把營養治療作為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目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市場規模在30億左右,市場空間巨大。很多生產企業已開始進入特殊食品領域,除了嬰幼兒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特殊醫療配方食品之外,運動營養食品、老年兒童營養食品、嬰幼兒輔食產品也值得食品營養類的企業去關注。
在保健食品方面,保健食品經歷20多年的發展,從發展中到規范,從規范化到如今的高質量發展。保健食品適用于特定人群,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對人體不能產生危害。現在國家注冊的保健品批號有17400個,有2500多家企業,產值銷售額不完全的統計是4000億,約有千萬人從事這個產業。
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劉兆彬: 中國食品工業發展要更加重視品牌建設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中國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劉兆彬在做“新型工業化食品行業健康產業如何發展”主題演講時表示,新型工業化要具備新科技、新生態、新動能三個突出特點。新科技可以概括為新四化: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量子化。劉兆彬強調,新型工業化最核心的要義就是綠色、安全、健康、生態、可持續發展,這就要求企業生產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實行循環經濟。美國最近有一個報告:如果中國在現有能力下,到2030年在各個行業實施循環經濟,經濟成本將會節約32萬億元。中國食品行業的循環經濟做得也不夠,在包裝方面一年就損失、浪費2千億。
劉兆彬表示,新動能的出現意味著在未來的新工業化發展當中,促進經濟增長的不再是簡單的資本、土地、勞動力,而是知識以及人力資本。知識的變革在食品工業中,最強大的知識改變未來一定是用知識管理知識,用知識創造知識,甚至要用知識來改變人類。
談到食品產業健康發展,劉兆彬指出,最近幾年,中國的食品工業一直是保持了9%到10%的增長,去年GDP的總量超過了12.1萬億,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進步。但是,我國的食品工業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第一,現在的中國食品工業90%是小企業、小作坊,規模以上的企業只有3.5萬家,還不到總量的10%;第二,中國食品行業是一個完全競爭的產業,90%都是民營經濟;第三,中國食品行業90%還處在初級加工階段;第四,90%的企業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專利,多數企業沒有知名品牌。這四個90%就決定了中國食品行業還處在一個發展的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的轉化。
對于中國食品工業下一步的發展,劉兆彬給出了四點建議:
第一,要更加注重中高質量的發展。
第二,要更加注重綠色、安全、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我國產品質量抽查合格率雖達到了95%,96%,97%,但是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滿意程度只有50%,所以要更加注重產品的安全、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第三,要更加重視品牌建設。英國品牌公司發布了今年世界品牌一百強,有50家美國企業,中國只有一個企業上榜,食品產業在國內有一些品牌,但可持續的品牌不多,國際品牌更少。劉兆彬認為,品牌是一個企業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綜合體,是一個價值和信任的“航空母艦”,所以食品產業在今后發展中要更加重視品牌建設。
食品安全專家、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羅云波: 大部制改革力度空前 對于未來要有合理預期
論壇現場,羅云波介紹了大部制改革帶來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變化。
第一是,不斷調整中國食品安全體制。國家對食品安全做了很大的調整,有兩個最重要的舉措,一是十八大第一部《食品安全法》出臺以后,建立了新的食品安全的監管機制。在總則里把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主體做了進一步集中,把食品安全集中在原農業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兩個監管主體部門,另外,國家衛建委作為“裁判員”負責風險評估和標準審定。十九大以后體制又進行了調整,成立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使得監管主體進一步集中,監管更加全面,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共設27個內設機構,除了食用農產品由農業農村部監管,其它方面都納入到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體制改革有一些亮點,一是大大減少了食品安全監管鏈條中的空白、盲點、重復交叉。今天的食品安全監管框架是建立在以科學風險評估基礎上,一個防御性的科學體系。二是食品的評估標準制定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分開,避免了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不合理的局面。三是把食品與藥品分開更合理,因為食品有食品的特點,在治理上應該和藥品有區別,不能因為食品安全形勢嚴峻,就把食品當成藥品來管,這是不科學的,但可以借鑒藥品的一些監管方法利用到食品監管上,尤其是特殊食品監管。
第二是,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對于未來是值得期待的,但也要有一個合理的預期。目前食品安全的問題還很突出,一是農藥殘留、重金屬有害物質的超標、微生物和毒素的超標,以及摻假等問題。目前,食品安全的管理基本面仍需進一步提高,還沒有質的改變。值得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形勢在好轉,但老百姓的滿意度沒有提高,說明很多信息不對稱。另外,監管能力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人均監管資源,盡管有兩個監管主體,但我國人口較多,跟國外相比我國的監管資源還是不足,監管人員和專業素質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第三是,目前,還要理性看待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個是法律法規要進一步完善和修訂,以適應新的監管體制機制,避免造成一些法律合法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困境。另外,地方政府機構內部協調機制也面臨考驗,很多機制合并在一起的,需要協調好管理。
最后,羅云波介紹了四點對食品安全的思考:一是一些法律與今天的監管體制不相適應。二是農業農村部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兩個部門在食品安全管理的責任劃分與協調機制的建立,兩個部門之間要協調好,不要出現重疊、交叉,或者空白。三是要盡快建立有效的風險溝通機制,使得信息對稱,讓老百姓對食品水平的提高有現實的獲得感。四是傳播科學知識,杜絕謠言,需要對新媒體和自媒體進行一些必要的約束。
中國人民大學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姚輝: 食品安全戰略將在法制保障下穩步實施
姚輝在做“食品安全的法制保障”主題演講時指出,中國的食品安全立法是本世紀才開始的,2015年的4月24日,我國新修訂《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現在的食品安全法一共154條,比原來增加了50條,其中對70%的條文進行了實質性的修改。與之相適應的是,國務院也對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進行了相應的修訂,現在食品安全法制,既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食品安全法,也有國務院的行政法規。
對于大家比較關注的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應該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等相關問題。姚輝表示,法律規定第三方平臺應當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實施管理責任,依法取得許可證的食品經營者才能經營。
關于保健食品標志的問題,姚輝指出,食品安全法第78條明確規定了保健食品說明書上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等,內容應該真實,與注冊備案內容一致,要說明適用人群和不適用人群,申明本產品不能代替藥品。另外,關于轉基因產品,生產轉基因食品的企業應該顯著標識,否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比如:轉基因食品標志不明顯,法律能做到的基本規定就是必須標識出來,至于是否購買,由消費者選擇。
關于懲罰性賠償的問題,姚輝表示,企業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購買之后除了要求賠償損失之外,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不足1000元的按1000元計算,這是基于食品安全對于老百姓生活的重要性所規定的一項特別制度。由于賠償力度大,實踐中開始出現許多職業打假人,懲罰性賠償制度是用來保護真正的消費者,職業打假人的打假行為還算不算食品的購買消費行為,懲罰性賠償制度是否保護職業打假人法學界一直充滿爭議。其實,食品安全法的懲罰性賠償條款在真正的消費者,即普通老百姓當中并沒有多少人去用,真正把這個條文用活的恰恰是職業打假人,相信爭議還會繼續下去,這也是擺在法律人面前的課題,面對這個問題,確實要做到既能夠通過法律規范去遏制,同時能在法理上、理性上能夠通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