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新聞 > 國內

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報告:超七成網購糾紛涉及食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6-25 11:14:04 來源:互聯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消費習慣的變化,我國網絡購物正在蓬勃發展中,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10億,占網民整體比例達73.6%。“民以食為天”的理念在網購中也得到充分體現,剛剛過去的2019年6·18期間,阿里線上平臺包括水果生鮮在內的農產品交易額近百億元,成交量達2億單。

 

  本周是我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尚德守法·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北京互聯網法院昨天(24日)披露,自2018年9月9日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受理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產品侵權責任糾紛案件中,網售食品類案件占比高達73%。網購食品有哪些隱患?消費者如何避免糾紛?

 

  北京互聯網法院去年9月9日成立以來,截至今年6月21日,共受理各類案件24510件。副院長姜穎介紹:“其中涉及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3032件,占比12.37%,互聯網購物產品責任糾紛案件104件,占比0.42%。在受理的這兩類案由中,涉網售食品類案件占比高達73%,凸顯的問題涵蓋食品標簽不合格、濫用食品添加劑、違反食品進口禁令、商家不具備生產資質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極大影響了網購食品的安全性。”

 

  各個電子商務平臺上都有不少商戶稱其從海外采購產品后在國內進行銷售,也就是俗稱的“代購”。典型案例顯示,劉某的網店稱其售賣的鵝肝醬系從香港所購的法國出口產品,屈某購買后起訴產品標簽標注的國內經銷商的信息為虛假信息。法官劉更超介紹:“在案件審理中,我院發現該店鋪的經營者劉某并沒有獲得食品經營許可,也無法提供涉案產品許可進口的證明文件以及檢驗檢疫證明,庭審過程中均以其香港代購為理由回避上述問題。”

 

  法官分析,以“代購”之名經營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隱患突出。劉更超表示:“這種所謂‘代購’的經營模式往往存在大量的違法經營行為,比如無證、無照經營,食品來源不明,沒有中文標簽,食品本身不符合我國的安全標準等。”

 

  典型案例顯示,吳某從網上購買了3箱亞麻籽油,頁面宣傳為綠色食品,收貨后發現沒有綠色食品標志,起訴網店欺詐,要求退還貨款并三倍賠償。被告主張“只是使用了‘綠色食品’四個漢字,而未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不違規也不構成欺詐”。法院如何認定呢?

 

  劉更超表示:“涉案產品未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該公司也未舉證證明該產品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其宣稱涉案產品為綠色食品明顯不實。該不實信息足以使人誤解并導致消費者基于此信息作出購買選擇,該行為構成欺詐。”

 

  對于一些“自制”網紅食品,法官劉更超提示消費者:“在網售食品中,眾多以‘自制’為賣點的食品雖然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但此類‘自制食品’缺乏必要的生產準入許可,食品安全、質量無法保證,消費者應當格外注意。”

 

  針對電子商務平臺存在的問題,法官助理魯寧分析:“電子商務平臺應當要求平臺內經營者提供相應的身份、資質信息,負有核驗、登記義務,但部分平臺經營者對此還未給予足夠重視,審查范圍不夠全面,缺乏定期核驗機制,對店鋪經營資質與實際經營產品范圍不符的情況發現不及時,對部分”一眼假“的產品和問題店鋪沒有及時識別出來,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北京互聯網法院綜合審判二庭負責人劉書涵建議消費者貨比三家,選擇到信譽好、規模大、售后服務保障完善的商家購買產品,在下單前和收貨后做到“四查四看多問”。

 

  劉書涵建議:“下單前,一查經營者資質,包括營業執照、視頻經營許可證等資質證照,查看其是否在其生產經營許可范圍;二查商品詳情,了解食品名稱、成分或配料、產地、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適用人群、生產者名稱、地址等信息;三查產品評價信息,了解經營者信譽、消費者評價及對消費投訴的處理態度;四查產品來源,了解銷售者是否履行其查驗義務,對于轉單銷售的店鋪應提高警惕。”

 

  法官提醒消費者,收貨后要查看商品包裝是否完好無損、商品情況是否與網頁發布的各項信息一致、是否超過保質期,是否存在提前標注商場日期或涂改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問題;還要看物流信息是否正常,了解貨源及發貨渠道。一旦出現問題,通過調解、訴訟,理性維權。

 
推薦圖文
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24罐/箱 分享裝 RIO銳澳雞尾酒套裝洋酒女士網紅預調酒3度微醺330ml*10罐
灣仔碼頭 三全
推薦茶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