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13日電 螞蚱又叫蝗蟲,是公認的一種莊稼害蟲,但是近些年來很多地方興起吃螞蚱熱,螞蚱食品進入餐桌。在山東濟南西部山區,“90后”女孩張丹丹把害蟲變成了“致富蟲”,并帶動了當地山村的經濟發展。
記者13日走進濟南市孔村鎮高路橋村發現,高路橋村三面環山,零星散布著石頭累積的房屋。該村土壤貧瘠,田地多分布在半山腰上。在張丹丹的養殖基地,一排排低矮的養殖棚整齊地排列著,密密麻麻地螞蚱沾滿了養殖棚紗網。張丹丹把割好的青草一放進棚內,數百只螞蚱蜂擁而上,把青草蓋的嚴嚴實實。
張丹丹是臨沂沂水人,去年通過孔村鎮“增力強基”工程招聘,成了該村鄉村振興助理員,她想通過養殖螞蚱探索幫助村民致富的產業。“在沂水老家,很多人都養螞蚱,年邁老人在自家門口養,每年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濟南西部山區氣候干燥、光照充足,很適合養螞蚱。”去年5月,張丹丹便在田地里搭起四個大棚,從老家買來蟲卵孵化,嘗試養殖螞蚱。
“養殖紗網的選擇、每天投喂的次數、養殖棚地理位置的選擇……”張丹丹介紹說,由于不了解螞蚱習性,在初次養殖時也遇到不少困難。每次遇到困難,她便打電話向臨沂當地螞蚱養殖戶請教,逐漸摸索學習養殖螞蚱的訣竅。
有了成功經驗,張丹丹今年擴大了養殖規模,建了40個養殖大棚。“一個棚能產出100斤成蟲,大約1萬只螞蚱,一年能養四五茬,年產160萬只左右,幾乎都銷往山東及南方一些餐飲市場了。”張丹丹介紹說,她養殖的品種是東亞飛蝗,生長能力、適應能力、繁殖能力都非常強,除了做成菜品還可入藥。
“蝗蟲繁殖能力強,為了防止蝗蟲飛出養殖大棚,我們做了一些防護措施,避免發生災害。”張丹丹告訴記者,養殖棚有紗網和塑料薄膜兩層防護,避免蝗蟲外露。此外,因蝗蟲只吃尖葉植物、怕農藥,養殖棚周圍多是圓葉玫瑰花,地里會打農藥,多重措施防止災害發生。
高路橋村第一書記朱志華介紹說,張丹丹目前流轉了十余畝土地用來建立大棚、種草,也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