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 酸奶、奶酪、泡菜……這些我們常見的食物中就含有益生菌。近年來,我國益生菌市場規??焖贁U大,2018年已形成近千億元的產業市場。但在益生菌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益生菌概念使用不當、核心菌株模糊不清、功能性質難以科學界定等諸多問題。日前在杭州舉行的“第十四屆益生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益生菌對健康的作用具有個體差異性,不存在一種“萬能”的益生菌菌株可適用于每個人和所有體質的情況。因此行業需加強消費者科普教育,明確益生菌“量”的科學概念,讓消費者理性選擇益生菌產品。
加強益生菌類產品科學監管
益生菌系指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夠數量時,對宿主健康有益。目前我國益生菌標準法規逐步完善,益生菌產業成為食品工業健康轉型的重要支撐。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邵薇表示,近年來,對益生菌研究逐漸從功效轉向其作用機理,使益生菌與人體健康的研究體系更加完善。益生菌行業成為食品工業中增速最快的營養健康產業之一。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處長宛超表示,在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已明確,推進保健食品注冊與備案雙軌運行。在益生菌行業,要關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如何規范加強注冊環節益生菌產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審查;另一方面,如何實現益生菌產品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而這離不開兩大核心要素,一是明確定義益生菌產品。通過制度法規建設對益生菌有一個清晰的限定,以規范市場,從而讓消費者更加清晰、理性地認知這一產業的發展。二是在安全和功效方面,要朝著以菌株為依托的發展水平努力,研究菌株的安全性和功效性,這也是下一步發展的整體方向。
在益生菌產業成為炙手可熱的“朝陽產業”并迅猛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面對行業快速成長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和挑戰。為此,邵薇建議:一是持之以恒地夯實益生菌的科學基礎。與國外菌株相比,國產菌株在安全性與功能性方面的研究仍然有著較大差距。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個長期、嚴謹、科學的過程,對益生菌研究需要保持定力,切忌將益生菌科技空心化。二是益生菌法規標準體系建設需與行業創新發展協調。持續推進法規標準制修訂、完善我國益生菌法規標準體系,需要科技界與產業界予以強有力的支持。三是益生菌類產品宣傳需要嚴格規范。加強公眾科普,鼓勵消費者理性選擇益生菌產品。
益生菌行業聚焦法規、健康評價、功能解析
本次大會設置益生菌與宿主健康、益生菌功能解析、益生菌、益生元新技術與產業化應用三大專題,重點就行業關注的話題展開充分深入的探討。
近年來,益生菌行業在標準法規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尤其在益生菌保健食品的法規建設上,國家監管機構明確了益生菌保健食品的定位,積極推進注冊與備案雙軌制建設。近期公開征求意見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征求意見稿)》受到各方關注,新修訂征求意見稿明確了益生菌定義,并將益生菌安全性與功效性審查聚焦于菌株,逐漸與國際接軌。同時,隨著備受關注的9種益生菌與7種益生元納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研究的范疇。本次大會全球監管格局下的益生菌類產業法規標準新挑戰展開探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就目前我國保健食品原料(益生菌、益生元)的備案管理研究作大會報告。
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認識到膳食是影響腸道菌群的重要因素,其中營養因子如益生元、植物化學物、微量元素等,可通過調節腸道菌群而發揮益生功能,為此,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就“膳食與菌群:人體健康調控新靶標”話題做大會報告。來自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楊瑞馥研究員圍繞“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對下一代益生菌研究方向的啟示”向參會代表分享他的觀點。
從全球看,與食品相關的益生菌產品主要包括發酵乳制品、飲料、保健食品、糖果零食四大類。根據相關統計報告顯示,近年來,植物基益生菌發酵產品正在進入主流消費領域,越來越多針對植物蛋白發酵的菌種大規模開發并產業化應用,植物源益生菌產品的開發成為行業關注的新的創新趨勢。本次會議聚焦益生菌創新發展的新動向。益生菌的多元化和菌株的本土化一直是我國必須解決的產業發展瓶頸,并受到行業的極大關注。中國海洋大學特聘教授張蘭威就乳酸菌優良特性及其高活性制品產業化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進行大會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