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5月20日訊 日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2019年全省夏大豆生產技術意見》,旨在加快推廣夏大豆綠色高產高效生產技術,提升全省大豆綜合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大豆增產、農民增收。
全省夏大豆要重點抓好“寬幅間作、優質品種、免耕精播、節水省肥、綠色防控、機械收獲”等六個關鍵生產環節的提質增效技術推廣,充分考慮綠色生產和機械化生產要求,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大豆質量和生產效率,全面提升夏大豆綜合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確保大豆增產、農民增收。
大力推廣玉米大豆寬幅間作技術
玉米大豆寬幅間作具有高產高效、共生固氮、改良土壤、增強群體抗逆性、便于機械化生產等優點,能夠大幅度增加單位面積作物產量,顯著提高玉米大豆綜合種植效益,因此在全省糧食產區要大力發展玉米大豆寬幅間作。
種植模式。主要推廣適合機械化作業的玉米∥大豆3:4模式。帶寬3.5米,玉米行距55厘米,大豆行距40厘米,玉米大豆間距60厘米。玉米選用鄭單958、迪卡517等緊湊或半緊湊型品種,大豆選用齊黃34、冀豆12等耐蔭、抗倒品種。
規范播種。玉米、大豆都采用機械播種。要適墑播種,越早越好,最遲不晚于6月20日。玉米播深3~5厘米,株距13~14厘米;大豆播深3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播后,畝用75~100毫升96%精異丙甲草胺,對水30~35公斤,均勻噴霧除草。
加強管理。玉米大喇叭口期,在玉米行10~15厘米處,畝追施純氮8~12公斤。大豆鼓粒初期,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5~10公斤;大豆鼓粒中后期,每7~10天葉面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1~2次。生長較旺的半緊湊型玉米,在10~12葉展開時,畝用40%玉米健壯素水劑25~30克,對水15~20公斤,噴灑玉米上部葉片控制旺長。大豆分枝初期或初花期,畝用24~48克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對水40~50公斤,噴灑莖葉控制旺長。
注重選用優質專用新品種
良種是高產高質的基礎。要合理選用品種,注重選用優質專用品種,搞好種子處理,打好大豆增產增收基礎。
合理選用品種。根據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和種植水平,合理選用熟期適宜的大豆新品種。魯中南熱量條件相對較好,可選用生育期相對較長的菏豆12、菏豆19、菏豆23、臨豆10號、山寧16等品種;魯北可選用生育期相對較短的濰豆8號、濰豆9號、中黃39、菏豆13等品種。齊黃34、齊黃35適應范圍較廣,可在全省推廣。
選用優質專用品種。注重選用高蛋白、蛋白脂肪雙高、抗病性好、適合機械化收獲的大豆新品種,顯著提高夏大豆品質,滿足食用大豆消費市場需求,促進大豆機械化生產。齊黃34屬蛋白脂肪雙高品種,豆腐產出率高,抗病性好,耐澇性強,耐鹽堿,適于機械化收獲,是我省重點推介的優質大豆品種。
搞好種子處理。種子工廠化生產能夠提高種子生產效率,確保種子質量。要精選種子,剔除病粒、殘粒、蟲食粒及雜粒,確保種子飽滿、均勻、活力強,種子質量達到種子分級二級標準以上。針對山東大豆種植常見的大豆根腐病、蠐螬等病蟲害,可選用26%多·福·克懸浮種衣劑1:60或15%福·克·酮懸浮種衣劑1:60,進行種子包衣處理,預防苗期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微肥拌種和種子包衣同時應用,要先微肥拌種,陰干后再進行種子包衣。根瘤菌應避免與酸性農藥同時應用。
著力推廣免耕機械精播技術
播種是夏大豆生產最關鍵的環節,要在抓好“適墑播種、搶時早播、增施肥料”等關鍵播種技術的基礎上,著力推廣免耕機械精播技術,切實提高播種質量,打好苗全、苗勻、苗壯的基礎。
適墑播種。土壤相對含水量為70%~80%時,最有利于大豆種子萌發和出苗。6月20日前,要密切關注降雨預報,雨后適墑即可播種。墑情不足,要先澆水后播種,或播后微噴或滴灌,確保適宜的土壤墑情。采取播后噴灌時,要淺播種,少噴水,不積水,以免土壤板結,造成出苗困難。
搶時早播。夏大豆生育期較短,是影響大豆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播種過晚,將嚴重影響大豆產量。小麥收后,適墑就要搶時播種,越早越好,最遲6月25日前結束播種。
增施肥料。大豆苗期根瘤不能固氮,還需從土壤和植物體中吸收養分。播種時,適量增施肥料,有利于壯苗和根瘤生長。要結合機械播種,畝施大豆專用復合肥10公斤,注意種肥分離。
免耕精播。免耕機械精播是搶時早播、增施肥料、提高播種質量最有效的途徑。無論采用何種機型,免耕播種都要嚴格機械精播程序,行株距、播深、噴藥量等指標都要達到農藝要求。種子間距要均勻一致,播種深度2~4厘米。根據地力和品種特性,選擇合理的株行距。一般中上等地力采用40厘米或50厘米等行距,或50×33厘米寬窄行,畝播大豆種子4~6公斤,畝留苗12000株左右。中下等地力畝留苗15000株以上,上等地力畝留苗10000株左右。 著力推廣節水省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夏大豆水肥管理要著力抓好“中耕培土、經濟灌溉、葉面噴肥”等節水省肥關鍵技術措施,提高水肥利用率,在資源節約的基礎上,充分改善大豆營養狀況,增強大豆群體光合生產能力和物質積累能力,充分挖掘夏大豆高產潛力。
中耕培土。中耕培土是提高水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徑,要按先淺后深的原則,在真葉展開后,搶晴及早進行第一次中耕。最后一次中耕在初花期前進行,培土在最后一次中耕時進行,高度為10~12厘米。
經濟灌溉。山東夏大豆主要生長發育階段正值雨季,要積極采取“三溝配套”等措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滿足夏大豆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如夏大豆生長發育關鍵時期遇旱,要采用噴灌或滴灌等經濟灌溉方式澆水,重點澆好開花結莢水和鼓粒水,有效增加單株莢數、粒數和粒重。
葉面噴肥。大豆中后期固氮,減少了對氮肥的需求。土壤肥力不足的地塊,可追施鼓粒肥。在鼓粒初期(播種后60天左右),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0公斤,保莢、促鼓粒,增加單株有效莢數、單株粒數和百粒重。一般地塊要在鼓粒中后期著重進行葉面噴肥,每7~10天葉面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1~2次,延緩大豆葉片衰老,促進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產量。對旺長田塊,于初花期葉面噴施5%的烯效唑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控制基部節間伸長和旺長,防止倒伏。要嚴格控制烯效唑、多效唑等生長調節劑的施用量和使用時機。 著力推廣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
大豆病蟲害防控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著力推廣綠色防控病蟲害技術,加強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的協調與配套,重點推廣低毒、低殘留、高效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技術,在有效控制病蟲危害的基礎上,改善生態環境。
病害防治。苗期重點防治根腐病,可選用噻蟲·咯·霜靈、或噻蟲嗪·咯菌腈等兼顧殺蟲殺菌的藥劑拌種防治。開花期重點防治病毒病,可用10%吡蟲啉、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結莢鼓粒期重點防治紫斑病和灰斑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防治2~3次。
蟲害防控。蠐螬、金針蟲、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防治,可用30%多·福·克種衣劑,藥種比例1:50,進行種子包衣。苗期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直接撒施,噴施48%毒死蜱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防治成蟲。點蜂緣蝽防治,在現蕾、開花和初莢期,用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噴霧防治,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早晨或傍晚害蟲活動較遲鈍,防治效果好。甜菜夜蛾、斜紋夜蛾、棉鈴蟲、豆莢螟、卷葉螟、食心蟲等鱗翅目害蟲防治,可用甲維鹽、茚蟲威、虱螨脲、蟲螨腈、高效氯氰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的復配制劑,如甲維鹽?茚蟲威(蟲螨腈、虱螨脲)+高效氯氰菊酯+有機硅助劑,噴霧防治。
防除雜草。田間雜草的防治應以農業措施除草為主,化學除草為輔。苗期中耕培土可有效預防雜草。由于大豆對許多化學除草劑非常敏感,因此應該謹慎使用?;瘜W除草有播前土壤處理、播后苗前封閉、苗后莖葉噴施等方式,應正確選擇高效低毒的除草劑,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避免造成當季大豆藥害或影響后茬作物生長。田間秸稈量大的地塊,可根據土壤情況、雜草種類和草齡,選擇除草劑進行苗后除草。 切實抓好機械收獲技術
今年大豆收獲重點推廣機械收獲技術。當籽粒含水量降至15%以下,為適宜的機械收獲時期。對不裂莢、抗倒伏、底莢高度適中的大豆品種,提倡采用機械收獲。機械收獲最好選用大豆專用收割機,要調整好收割機的撥禾輪轉速、滾筒轉速、間距以及割臺的高度,降低大豆籽粒的破損率,減輕撥禾輪對植株的擊打力度,減少落莢、落粒損失,降低破碎率。機收時應避開露水,清除雜草,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響外觀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