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新聞 > 國內

警惕虛假宣傳陷阱 “保健品不是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08 10:49:07 來源:互聯網

  一瓶以水、山梨糖醇以及梨、苦瓜等蔬果汁和食品添加劑為原料的“本草清液”,賣到267元,仍然有人趨之若鶩。就因為他們相信這款權健的飲料有所謂“排毒功效”。隨著權健事件被揭開,保健品的亂象成為關注的焦點。

 

  實際上,保健品虛假宣傳并非新問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僅2018年第一季度,消協就受理保健食品投訴1381起,其中投訴“虛假宣傳”的最多,有374起;受理保健用品投訴386起,“虛假宣傳”問題有175起。

 

  “很多保健食品的銷售是在監管部門的‘盲區’里進行的。”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劉少偉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大多數保健品銷售采用直銷模式,甚至還涉及傳銷行為,通常以點對點銷售為主,由直銷員完成,這為市場監管造成很大困難。

 

  劉少偉說:“直銷員在銷售時,會對目標顧客說產品具備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口頭承諾很難查證。還有一些三無產品,就是通過拉熟人朋友,從人頭到人頭做直銷,監管部門的視線也很難捕捉到。”這些監管盲區都亟待掃清。

 

  值得注意的是,掉落在保健品“陷阱”中的大多數是老年人。公開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營養保健品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老年人消費占了5成以上。

 

  “我身邊也有一些老年朋友,拿退休工資買了一屋子的保健品,還不讓子女知道,勸也勸不聽,怎么辦呢?”劉少偉表示,最關鍵的是要改變這些老年朋友的觀念。

 

  2016年2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組織開展“保健食品消費者認知度問卷調查”,近七成的消費者表示對保健食品“大概了解”、“不太了解”和“不了解”。 結果顯示,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缺乏準確的辨識度和認知度,對于保健食品標識標志、保健功能、類別劃分等方面認知較為混亂。

 

  “老人年齡大了難免會出現一些身體問題,在渴望健康的情緒下,容易被保健品虛假宣傳的療效吸引,再加上銷售者的情感攻勢,不少老年人就會選擇購買保健品。”前博德嘉聯醫生集團CEO、中國非公醫療機構協會醫生集團分會副會長謝汝石告訴記者。

 

  在他看來,擋在保健品“陷阱”前最根本的屏障是,通過政府部門、媒體、社區醫生和家庭等多方科普,讓更多人清楚并牢記“保健品不是藥”。

 

  2017年,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放的《老年消費教育指導手冊》中,第一部分即“保健食品”篇,說明保健食品是“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并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強調保健食品的第一個消費誤區就是“保健品能治病”。

 

  “加強科普至關重要,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謝汝石說,“管理部門、宣傳部門、社區醫生以及家里的子女,都要行動起來,和老人有更多的溝通,讓老人對保健食品知識真正有科學的認識,說到他們心里去。”

 
推薦圖文
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24罐/箱 分享裝 RIO銳澳雞尾酒套裝洋酒女士網紅預調酒3度微醺330ml*10罐
灣仔碼頭 三全
推薦茶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