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別讓豐收變荒涼!1000噸小黃姜急盼出路,貧困山區一年的希望!政府證實求援!》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中被大量轉載。文中寫到:“在云南省富源縣,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的愿望是:賣掉 1000 噸銷路難的小黃姜,過個安穩年。”“下霜后,小黃姜要是再銷售不出去,村里1000多噸小黃姜就只能凍爛在地里了……”文章一經轉載,網友十分關注,想伸出援手的同時也有疑惑:富源的小黃姜是否真的出現了上述情況?
據記者查詢了解到,上述文章是于12月6日由某電子商務平臺微信公眾號原創發布,并配有富源縣黃泥河鎮魯納德村村民采收小黃姜的現場圖片和視頻,以及當地扶貧工作隊隊長燕志同接受采訪的視頻等。與此同時,文章末尾該公眾號還發起了助農活動,以“5斤裝小黃姜21.9元,8斤裝29.9元”等掃碼購買方式在電商平臺上售賣。
該文章發布后的第二天,閱讀量就已達到4萬余次,購買留言數近200條。針對文中所表述的情況,有不少網友提出質疑:“富源的小黃姜到底有沒有銷路難的情況?”“富源的小黃姜是否真要壞在地里了?”
為此,云南網記者致電富源縣宣傳部門,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全縣范圍內并沒有出現小黃姜滯銷情況,但小黃姜價格與往年相比確實有所偏低。
隨后,記者又與富源縣黃泥河鎮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系。據介紹,黃泥河鎮今年不存在小黃姜滯銷和銷路難的情況。“黃泥河鎮當地還設有生姜加工廠與當地龍頭企業合作,產品均外銷出去了。”該負責人還表示,在價格方面各個地方似乎都存在下降的情況,但他認為這種情況或許與市場調控有關,屬于正常現象。
同時,云南網記者還致電富源縣黃泥河鎮箐口村委會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燕志同。他告訴記者,魯納德村的小黃姜不存在賣不出的問題,而是存在價格低的問題。
燕志同介紹,目前市場上的小黃姜價格在5-6元每市斤,而魯納德村的村民把小黃姜從地里賣給經銷商的價格在0.5-0.7元。“今年黃姜價格太低,當地的銷售渠道比較單一,小黃姜在下霜之前必須挖出,要么按當前價格售賣,要么窖藏,等到價格回升后售賣。但窖藏存在著腐爛的風險以及市場風險。” 燕志同表示,此舉是想通過引入電商,通過與電商找到合作的切入點搭建新的銷售渠道,盡快在霜雪之前將當地的小黃姜銷售出去,同時通過新的渠道(電商)降低中間費用,提高農民地頭銷售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