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宇宙墻為宇宙劃定了邊界……等都在本月的科學流言榜中。
據介紹,“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
1. 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
流言:
人的體質有酸堿性之分,偏酸性的體質會導致包括癌癥在內的各種疾病。想要健康,必須保證身體的堿性環境。
真相:
首先需要指出,“酸堿體質”本身就是一個偽理論。自從十幾年前這個“理論”誕生以來,國內外眾多科學家、醫生和科普工作者,就一直強調它是一場騙局。
酸堿理論的倡導者利用大眾對健康的渴望和對癌癥等疾病的恐懼,大肆推崇偽科學的概念。一些逐利的商家,用這套理論給某些食品包裝上“健康”外衣,加價售賣。
事實上,人體內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其中很多反應對酸堿度十分敏感,人體有一套強大、有效的調節系統,使人體的PH值保持基本穩定,只會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波動。也就是說,人食用任何食物都不會過多地影響血液的PH值,就算是喝醋也不會讓血液變成酸性。
2.宇宙墻為宇宙劃定了邊界
流言:
意大利的科學家們在離地球一百億光年之外的波江座里,發現了一條橫跨35億光年的真空帶,也就是所謂的宇宙墻。在其內部,不說星團、星球了,連點暗物質都沒有,像一堵墻一樣,為宇宙劃出了邊界……我們的宇宙被一堵墻包圍著。一種可能是,我們是由某種更高的文明培育起來的試驗場。
真相:
這完全是一則假新聞。這則假新聞所引用是的《新科學家》雜志的報道。該雜志在2018年10月17日發布的新聞中,提到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被命名為亥伯龍神(Hyperion)的巨大原始超星系團(proto-supercluster),打破了形成最早、質量最大的紀錄,并配發了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發布的圖片。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天文學家們就在觀測中發現了這種由許多星系組成的、長條形的大尺度結構,被天文學家們戲稱為 great wall ,可以譯為星系長城或者星系之墻(國內當時一般翻譯為“巨壁”)。
這樣的結構并沒有什么太神秘的性質,以往也已經發現很多次了,算不上什么特別重大的新發現。這一次發現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比以往發現的類似結構更大、形成更早。大多數英文媒體(包括《新科學家》)的報道也主要是強調這一點,而并非中文假新聞那樣說這是宇宙邊界之墻。
進一步的檢索發現,原來早在2007年11月21日,《新科學家》發表過一篇題為“巨洞:另一個宇宙的印記”(The Void: Imprint of another Universe) 的文章,很可能就是這些“宇宙墻”之說的源頭。
這篇文章介紹的是當時的一個發現——巨洞(void)。這些巨洞周圍環繞著一些星系長城,但它們并不是如假新聞中所想象的那樣,如同一堵墻那樣把巨洞和宇宙的其它部分分隔開來,實際上巨洞有點像海綿中的洞洞一樣,每個巨洞都連著多個其它巨洞。另外,巨洞也是相對的,很多的巨洞中并不是一個星系都沒有,只是相對比較稀少而已。
3.不吃晚飯只吃水果可以減肥
流言:
用水果替代晚餐,既能保證攝入適當的營養,又能減去多余的脂肪,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真相:
不吃晚飯,短期內體重會下降,但這種快速減掉的體重,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脂肪反而減得不多。
一方面,不吃晚飯,會讓第二天早餐時饑餓感非常強烈,吃飯狼吞虎咽、渴望主食或油炸類高熱量食物等。這樣算下來,前一天不吃晚飯省下的熱量,不僅全吃回來了甚至還反超。
另一方面,從第一天午餐到第二天早餐之間的時間間隔大概有15至20個小時,如果不吃晚飯,人體肝臟存儲的糖原近乎耗竭,血糖就會降得過低。此時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用來促進糖異生、維持血糖穩定,而糖原耗竭后最主要的糖異生途徑,就是消耗肌肉的蛋白質來轉化成血糖,使夜間血糖不至于過低。而肌肉的量決定了一個人基礎代謝率水平,肌肉蛋白質被過度消耗、肌肉量減少,基礎代謝率隨之降低,相當于發動機排量從3.0降配到2.0。也就是說,能量包括脂肪的使用效率也會明顯下降,結果就是不僅體重很快卡在平臺期,身體也變成了“易胖體質”。
另外,由于午飯和第二天早飯中間幾乎沒有能量攝入,大腦會誤以為正處于饑荒的危險中,為此會調節激素,調低基礎代謝率,讓身體的能量消耗“省吃儉用”,盡可能保證基本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激素的調節主要是降低甲狀腺激素和升高皮質醇。甲狀腺激素水平下降帶來代謝率下降,人就乏力、萎靡、發冷;皮質醇用來應對慢性壓力,不吃晚飯這種節食(饑餓)也屬于一種慢性壓力,會引起皮質醇水平升高,皮質醇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肌肉、升高血糖、重新分布脂肪促進向心性肥胖(例如腹型肥胖),不僅如此,皮質醇還會抑制免疫力,讓人更容易生病。
4.“速食包”外賣不安全
流言:
我們吃的外賣很多是用“速食包”簡單加工而成的,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真相:
餐飲業最大的食品安全風險來自微生物,速食包在前端是熱加工,到門店還要做復熱處理。食物經過充分加熱,發生食物中毒的風險會大大降低。而且速食包的模式使得參與食品制作的人員減少,食品安全風險自然也會減少。
速食包主要的風險來自包裝,比如用的塑料袋是否是合規的材質,有沒有塑化劑污染等。其次是物流和倉儲環節的風險,因為如果溫度失控,原料(尤其肉、蛋、水產)可能會變質。速食包如果在物流、倉儲中解凍,微生物可能繁殖產生加熱無法破壞的毒素,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等。
所以說,只要是經過嚴格規范的制作和運輸, “速食包”外賣的食品安全風險還是較低的。不過對商家來說,外賣添加“速食包”有義務明示,以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
5. 食品脫氧劑有害
流言:
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有毒,哪怕少量泄漏到食品中,都存在安全隱患。
真相:
脫氧劑是可吸收氧氣、減緩食品氧化作用的添加劑。在密封食品包裝中,脫氧劑可以創造一個幾乎無氧的環境,并且可以長時間保持,因而可以防止食品因氧化變色、變質和油脂酸敗,也對霉菌、好氧細菌和糧食害蟲的生長有抑制作用。一般的脫氧劑毒性不大,少量的脫氧劑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脫氧劑有鐵系脫氧劑、亞硫酸鹽脫氧劑、有機脫氧劑等。其中,由于鐵系脫氧劑成本低、效果好、安全性高,因此應用范圍最廣。
鐵系脫氧劑一般使用透氣的塑料膜或紙進行包裝,然后放置在食品包裝袋內,其成分除了鐵粉外,還有氯化鈣、鹽分、活性炭、硅藻土等輔助成分。由于鐵系脫氧劑需要少量水分的參與才能發揮作用,添加氯化鈣等可以吸潮的成分就是這個目的。鐵殼船在海水中更容易被腐蝕,因為鹽分會讓鐵的氧化還原反應加快,因此在脫氧劑里還常常會添加少量鹽分。另外,鐵粉表面積越大越容易吸收氧氣,因此利用活性炭、沸石或硅藻土等多孔材質增加表面積,可以提高脫氧劑的效果。
可以說,鐵系脫氧劑的成分都是很安全的,雖然不能食用,但也不可怕。 6. 腦卒中是老年病
流言:
腦卒中是老年病,跟年輕人并沒有多大關系。
真相: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得腦卒中,發病也無關性別。如今腦卒中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而中青年人群體也應引起足夠重視,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史或有家族史的年輕人。
年輕人發生腦卒中的大部分原因是自身先天性疾病,或是外部傷害導致血管壁損傷。還有長期不良生活習慣導致血管痙攣血壓升高,以及長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過大、熬夜等導致血管痙攣,大腦的供血受到影響,這些都是可能導致腦卒中的原因。
情緒也和腦卒中有很大關系,老年人情緒波動可能會導致血壓增高,進而導致腦出血。年輕人工作繁忙,緊張心理壓力會導致血管緊張收縮,引起血壓波動,也是腦卒中誘發因素。所以平時生活工作中應盡量保持開朗、樂觀心態,情緒穩定可以幫助神經中樞更好調節血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