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城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 不同收入消費者對進口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認知 進口食品月均購買次數人口學因素相關性推斷分析
注:“++”表示強正相關關系;“+”表示顯著正相關關系;“--”表示強負相關關系;“-”表示顯著負相關關系;“×”表示相關關系不顯著
近些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要素水平,進口食品消費量大大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進口食品銷售年均增長15%左右。2016年,進口常規食品銷售達到630億元。而據美國食品工業協會預測:2018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食品消費國。在這種趨勢下,研究消費者對進口食品與國產食品的不同消費行為、進口食品的消費傾向、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尤為必要。值得關注的是,一項對全國10個城市消費者進口食品消費行為的調研獲得了一系列發現。
研究背景簡介
為研究我國消費者的進口食品消費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本次調研綜合考慮地區地理位置、人口規模以及經濟發展水平,選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以及東北部的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中部的湖北省武漢市、荊州市,西部的陜西省西安市、寶雞市,每個城市樣本家庭數量300個,總樣本家庭數量3000個。
調查根據PPS與隨機抽樣相結合方法,共獲得3000份有效問卷。從調查對象分布情況來看,3000個調查對象分布在4個一線城市、3個省會城市和3個三線城市。調查對象在所在城市居住年限以20~40年的最多(占43%),多數調查者在調查城市居住年限在5年以上(82.8%),絕大多數屬于在城市中長期居住的群體。他們的消費行為和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評價具有充分的地域代表性,可以體現當地真實情況。另外,調查對象中男女比例各50%,基本符合一般消費者人群分布。91.6%的被訪問者為21~40歲的青年人,他們更多地接觸進口食品,也具有代表性。被訪者整體學歷水平較高,70%的人為本科以上學歷。本次調查的主要對象屬于社會較為穩定的中產范疇,被訪者家庭月收入集中在6000元~40000元。
消費因素:質量>安全>口感
調查結果顯示,被訪者選購食品時主要考慮因素依次為:食品質量(60.6%)>食品安全(59.3%)>口感或味道(53.0%)>品牌知名度(42.3%)>價格(33.2%)>個人習慣(18.9%)>生產地(18.7%)>外觀包裝(12.6%)>保質期(0.1%)。
食品安全與質量是大部分人購買時的優先考慮因素,說明消費者有一定的食品安全意識??诟谢蛭兜?、品牌知名度也是重要因素,說明人們可能為追求食物口感或味道而放松對食品安全與質量因素的考慮。此外,部分被訪者以價格為優先考慮因素,但是比重較小,說明當下消費水平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人們更關注高質量食品。但是,對于保質期這個重要食品安全因素,只有0.1%的消費者進行考慮,說明人們對當下購買食品的保質期問題較為放心。
交叉分析發現,從性別上看,女性相對于男性在選購食品時更關注食品安全與質量,而男性比女性更關注價格、食品生產地。從年齡上看,隨著年齡增長,人們更注重食品質量與安全、品牌知名度,逐漸放棄對個人習慣、食品口感或味道、生產地的依賴。其中,21~30歲的消費人群比其他年齡段人群更關注食品口感或味道,但對食品質量與安全的關注度較低,對價格也較為敏感;31~40歲的消費人群最不關注食品價格,但較其他年齡段更關注食品生產地和產品外包裝;41~50歲消費人群在選購食品時優先考慮食品安全與質量,對食品口感與味道、外觀包裝關注度較低,對食品價格最為敏感;51~60歲的消費人群對口感或味道的關注度降低,但將品牌知名度及外觀包裝作為購買重要依據。另外,已婚消費者更關注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產地,未婚消費者更關注食品口感或味道,也更依賴于個人習慣選購食品。
從學歷來看,小學學歷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更關注食品品牌知名度、安全狀況以及個人習慣,對價格、生產地以及食品質量考慮較少;博士研究生在選購食品時對外觀包裝以及食品生產地的關注度最高,反而對食品質量與安全關注度較低;從高中生到碩士研究生,都對食品質量與安全有較高關注度,對外觀包裝、個人習慣以及生產地的依賴程度較低,其中本科與碩士研究生對食品價格敏感度最低,初中生最高。
從收入來看,收入越高的人在購買食品時越關注質量與安全、品牌知名度以及產品的外觀包裝,也會降低對口感或味道的依賴,價格敏感度也會降低,其中月收入在20001元~40000元的消費者考慮價格以及個人習慣的概率最小,但是最關注食品生產地。月收入在3000元~6000元的消費者對食品外觀包裝以及品牌知名度的考慮概率最小。
信息渠道:新媒體>傳統媒體>外觀包裝
雖然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會有一些標準,但這些標準與其實際獲取的相關食品信息密切相關。信息獲取越充分,消費者的食品消費行為就越理性。
消費者食品信息來源渠道分析發現,消費者接收進口食品和國產食品相關信息的渠道比重排序一致,依次是:新媒體(網絡、移動終端等)>傳統媒體(電視、報紙、雜志等)>產品外觀包裝信息>其他渠道。其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依舊是人們優先獲取信息的兩個渠道。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食品信息以新媒體為載體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消費者獲取進口食品信息渠道更多地依賴于新媒體,獲取國產食品更多地依賴于傳統媒體。
安全關注:國產食品>進口食品
數據顯示,消費者關注國產食品安全或質量問題的比例(比較留意和很留意的共占82.9%),顯著高于關注進口食品的人群(比較留意和很留意的共占64.1%)。在不控制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的情況下,針對消費者對進口食品以及國產食品安全關注程度進行人口學影響因素相關性分析,同時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對評價結果進行賦值打分(很關注=5分,比較關注=4分,一般關注=3分,不太關注=2分,一點不關注=1分),結果顯示:男士更關注進口食品;年齡越高的人對國產食品更關注,年齡越低的人對進口食品更關注,其中40~60歲的人對國產食品關注度最高,20~40歲的人對進口食品關注度最高,說明進口食品更受年輕人青睞。從學歷上看,本科生、高中生對進口食品最為關注,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對國產食品最為關注,博士生對國產食品及進口食品的關注不及高中生及大專生。從家庭上看,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更關注食品安全,這種性征在國產食品中更加明顯。從家庭未成年人情況看,有0~14歲兒童的家庭更關注國產食品質量安全,有1~14歲兒童的家庭更關注進口食品質量安全;三口之家關注進口及國產食品安全;家庭成員僅為1人的食品質量安全關注度最低。
對國產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在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以及三線城市中大致相同,三線城市略高。對進口食品安全的關注度卻有較強地域性,三線城市>省會城市>一線城市,三線城市關注度更高。不同城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點也各有側重,其中北上廣消費者對國產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遠遠高于進口食品,荊州市、寶雞市、吉林市消費者對進口食品安全的關注度遠高于其他城市。
關注度也隨消費次數的增加而增加,但當進口食品消費次數超過5次時,關注度反而降低。此外,居住年限在20年以下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關注度高于居住年限在20年以上的消費者,但居住年限在40年以上的消費者最不關注進口食品安全,居住年限在5年以下的消費者最不關注國產食品安全。收入會增加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關注,月收入在4萬元以上的家庭,食品安全關注度降低,月收入在2萬元~4萬元的家庭,對國產食品安全關注度最高,月收入在1萬元~2萬元的家庭,對進口食品安全關注度最高。
監管事權:58%被訪者認知正確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一條規定,“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出口食品安全實施監督管理”。為測試受訪者是否能夠準確認知進口食品安全監管的具體負責部門,問卷設置了一個檢驗性問題。結果顯示,58.4%的受訪者能夠正確判斷進口食品是由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負責監管,但有26.7%的受訪者認為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監管,還有少部分受訪者選擇衛生和商務部門。雖然大部分受訪者能夠正確判斷,但這個比例還是偏低,進出口檢驗檢疫部門在進口食品監管方面的宣傳工作有待提高,尤其是要針對月收入在4萬元以上的消費者和大專以下學歷的消費者加大宣傳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