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制作工藝:采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干燥(曬干、陰干). 現代制作工藝(人工熟化):采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干燥(烘干). 普洱熟茶才具藥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準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制程高溫:殺青、毛茶干燥、緊壓茶干燥。以下就談談生普制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 烘青機毛茶干燥 + 烘房高溫成品干燥 滇青與滇綠: 云南普洱察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云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制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干燥方式為日曬或烘干,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制作過程是茶葉從云南大葉種茶樹上采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后進行炒制殺青?,F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鐘左右。殺青之后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F代"滇綠"普洱茶制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干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采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干燥通常使用烘干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干燥:滇青蒸壓后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反日曬2小時后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后進烘干房,通過45度熱風烘干后立即出廠。 使用滇青與滇綠工藝制作出的普洱茶對比: 1、茶品制成初期,滇青和滇綠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滇綠無論是香氣還是顏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綠色、青氣)茶湯(青草味、苦澀而濃烈)葉底(深綠黃、韌性佳) 滇綠:茶青(鮮綠色、清香)茶湯(清甜味、清爽但單?。┤~底(鮮綠黃、韌性差) 2、經過1-2年陳放,滇綠的劣變就逐漸突顯出來,滇青的越陳越香才剛剛"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變成沉香濃郁的老茶,而滇綠已經是廢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紅褐色油光、陳香)茶湯(清亮蜜香回甘)葉底(韌性好) 滇綠:茶青(暗褐無光澤、平淡潮悶味)茶湯(渾濁、發霉味)葉底(韌性差) 之所以滇綠和滇青有這么大的區別,就在于干燥方式不同。烘干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用6~7分鐘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干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余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茖W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作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干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 曬青、烘青、炒青: 曬青、烘青、炒青在傳統茶葉分類中,同屬綠茶類,它們的初制工藝組合相同,都是鮮葉、殺青、揉捻、干燥。但是,曬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質風格。 1、殺青: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于普洱茶后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于普洱茶后期"發酵". 2、揉捻:傳統曬青采用手工揉捻,細胞破碎率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條粗壯完整,色墨綠少油潤,芽葉斷碎少,毛茶特別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檔細嫩名優茶外,常采用機械分兩段揉捻,細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葉條緊實粗壯,芽葉斷碎多,色墨綠油潤,毛茶耐泡性不如曬青。曬青毛茶采用手揉,細胞破碎率低,茶條粗松多孔,有利于普洱茶儲藏、"發酵"中氣體交換而加速陳化。烘青、炒青常采用機械揉捻,條心緊實,陳化慢。 3、干燥:曬青毛茶揉捻后直接曬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綠少油潤稍顯枯。烘青毛茶: 忌日曬。用烘籠、烘干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烘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滾筒、鋼炒機先炒而后烘。毛茶含水量4-6%,色澤墨綠油潤。炒青毛茶:忌日曬。用滾筒、鋼炒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炒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烘籠、烘干機先烘而后炒。毛茶含水量4-6%.色澤灰綠披霜。曬青毛茶日光干燥,干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湯杏黃透亮,葉底具荷香,帶青氣。烘青、炒青經高溫干燥,毛茶湯綠、具花果香。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后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后,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后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