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坊現場制作、超市出售的袋裝面包品種多樣,為什么有的保質期才兩天,有的竟然能長達半年,時間上相差90倍。記者了解到,除了制作工藝的差別外,國家對面包保質期并沒有統一規定,企業可根據產品保質實驗的結果自行界定,防腐劑、添加劑的使用也大不相同。 面包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且由于其方便攜帶和存儲,不少家庭都將面包當作備用食品,早晨出門前吃一塊袋裝小面包,中午就近買一塊新鮮面包等,都是十分常見的現象。保質期是一種安全保障,吃面包就得看保質期,但保質期由廠家說了算,相信不少消費者會有所擔心。 由廠家來確定保質期有其合理性,因為面包的用料和包裝不同,質量保證的時間就會各異,而用料和包裝的類型太多,更何況即使用料和包裝相同,在不同的季節,保質期也會出現變化。對于品種繁多的面包,總不可能由監管部門來逐一確定保質期。因此,確定保質期要有一定的靈活性,而只有廠家最了解自己的產品,最能運用好這個靈活性。 然而,這也給一些不良的廠家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間,為了減少面包因超過保質期而下架帶來的損失,盡量把保質期確定得長一些,就成了一種逐利沖動。由于對保質期沒有統一規定,監管部門只能抽檢內在品質,沒法對保質期是否合理進行評價,在保質期相差90倍這個懸殊巨大的空間之內,難免會出現廠家隨意確定保質期的現象,不排除絕大多數廠家會運用好手中的自主權,但也不能排除有人會濫用這種自主權。 因此,對于面包的保質期,還是出臺一個統一的規定為好。盡管不可能為各種面包都確定保質期,但進行分類管理總可以,確定一類面包的優質期在一個范圍內波動,且保質期的長短必須與面包品質相對應,這樣就大幅壓縮了廠家的自主權,也使保質期監管有了標準和依據。 相信其他一些食品也是如此,也可能存在沒有統一的保質期標準的現象,在過期食品都會頻遭更換日期重新上架的背景下,食品保質期的確定僅依賴于廠家的自覺性,就顯得有些不靠譜。編輯:food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