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屠宰加工常用術語及釋義 一、高檔牛肉、優質牛肉和普通牛肉 按規范工藝屠宰加工,根據GB-18393標準檢驗合格,品質達標準S級以上的高檔部位肉為高檔牛肉,達A、B級為優質肉,C級及C級以下為普通牛肉。 二、胴體 指牛經屠宰放血后,除去皮、頭、四肢下部(腕及關節以下)、尾、內臟后剩余的軀體部分。 三、二分體、四分體和六分體 把屠宰加工后的整只牛胴體沿脊椎中線縱向鋸(劈)成兩片稱為二分體,將二分體從第6~7肋骨間橫向切開后稱為四分體。在四分體基礎上,在末腰椎與仙椎間橫向切,順髖關節及股四頭肌外緣切開,這樣每半胴體三大塊,共為六塊稱為六分體。 四、成熟 指牛宰殺后,胴體或分割牛肉在0℃~4℃無污染環境下吊掛或存放7~10天,肉的pH值回升,嫩度和風味改善的過程。 五、排酸 牛在屠宰以后,體細胞失去了血液對其的氧氣供應,進行無氧呼吸,體內糖元在糖元酵解酶的作用下,開始無氧酵解,生成乳酸(C6H10O5)n +n H2O→2n C3H6O3 。生成的乳酸不能進一步氧化和運走,當乳酸積蓄到一定界限時(肉中pH值下降到6.5下),糖元酵解酶活力逐漸消失,此時無機磷酸化酶活躍分解三磷酸腺苷(ATP),產生磷酸,放出能量,pH繼續下降,肌凝蛋白與肌纖蛋白結合成肌纖凝蛋白,產生肌肉收縮現象,肉質變硬。 經過在排酸間內以胴體形式在0℃~4℃環境下懸掛72小時、分割后在真空及0℃~4℃狀態下16天以上,隨著肌肉中糖元消耗殆盡,ATP大量分解而減少,組織蛋白酶活動急劇增強,肌纖凝蛋白解離為肌凝蛋白和肌纖蛋白,結締組織被軟化,部分蛋白質被輕度水解,肉變得柔軟多汁,富有彈性,并有特殊的香味和鮮味。這種在排酸間內性質被改善的牛肉稱為排酸牛肉。 六、分割牛肉 將牛胴體分割成的不同部位的肉塊。牛肉經預冷間移至分割間的過程,應確保溫度保持在12℃以下。胴體從分割至入庫速凍應在45min以內完成。 七、凍結 分割肉塊應在-25℃以下,風速2m/s以上的冷庫內速凍36h,使肉塊的中心溫度達到-18℃以下。冷庫內溫度波動幅度小于2℃,相對濕度應保持在80%~95%。 八、牛齡 根據門齒變化評定牛年齡指標。 肉牛屠宰加工中常見的質量問題 一、屠宰檢疫不完善 動物疫病是影響肉品安全的源頭,待宰的肉??赡軘y帶人畜共患傳染病、病毒(胸膜肺炎、結核病)、寄生蟲等,且活畜在整個飼養過程中可能進行治療用藥、預防用藥以及非法用藥,造成藥物殘留超過標準,這些都會影響牛肉品質安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這就使得屠宰檢疫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一些屠宰場雖然設有檢疫這一環節,但受工廠規模和資金投入等的影響,使得檢疫設備不完善,檢疫操作程序沒有完全實施到位,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在源頭上埋下了肉品安全隱患。 二、有害激素的影響 在裝卸、驅使、宰殺肉牛時都涉及到驅趕牛。由于少數工人動作粗暴、毆打牛只,造成了肉牛皮膚淤血損傷、內臟受傷、骨骼斷裂,使牛受到嚴重驚嚇,這都會直接影響牛肉的品質,也就無法保證牛肉的安全。肉牛看到同類被粗魯的宰殺,牛血、牛頭滿地都是,以及牛在瀕死前的凄慘叫聲,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大量分泌各種有害激素,也同樣會影響肉品品質。 三、溫度控制不當 在去骨、分割、包裝過程中,溫度對肉制品的影響十分明顯。肉品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需要防止的是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溫度過高會導致微生物大量繁殖,縮短產品的保質期;過低則會使肉品的微觀結構產生變化、影響牛肉的口感。 編輯:food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