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香港中文大學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與其進食習慣息息相關,夜間進食的風險更高。 該研究由香港中文大學與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共同進行。研究將“夜間進食”定義為:每周至少一次在晚上10點后吃東西,且持續1年。研究團隊于2012年~2015年,在香港多家醫院共調查1835名20~84歲的香港女性,其中922名為乳癌患者,913名為非乳癌患者。調查內容包括,日間及夜間的飲食行為及習慣、夜間進食的時點、持續時間、食物種類及頻率。 分析結果發現,在晚上10點至晚上12點進食的女性,患乳癌的風險會增加80%;晚上12點至凌晨2點進食的女性,患乳癌的風險最高,增加120%;凌晨2點至4點,患乳癌的風險則增加90%。 報告還指出,夜間進食長達20年或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128%。同時,在夜間進食高能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之一謝立亞表示,這是因為,夜間進食有可能改變神經內分泌功能,如胰島素、褪黑激素及皮質醇激素的分泌,從而產生幾種與乳癌高度相關的代謝結果。她建議,晚上10點后,尤其是晚上12點至凌晨2點應避免進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免擾亂人體生理時鐘?!?/p> (徐文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