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管理 1.不良的來源—變異 1)變異來源之一:機器 2)變異來源之二:材料 3)變異來源之三:方法 4)變異來源之四:人員 5)變異來源之五:環境因素 6)變異來源之六:管理因素 2.防止不良品的要素 1) 制定品質標準 2)采取矯正措施并追蹤效果 3)建立標準化 4)良好的執行力 5)消除環境臟亂現象 6)收集現場數據,分析變異來源 7)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商 8)完善的設備設施保養制度 3.如何解決問題 正確做好應做的事就是管理,要做好品質管理,首先要合理有效的解決生產中的各種變異帶來的問題,如何把握、解決問題? 1)以全局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2)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 3)反省工作方法。 4)站在他人的立場。 5)下一工序即是客戶。 4.品質管理的原則 1)了解并與現場保持密切的接觸,是品管員工作的重要內容。 2)每當出現問題或異常的狀況時,品管員應該到現場去檢查,在現場對發生的情況進行檢查時,要重復地問“為什么”并且應用一般常識和低成本的方法,就應該能夠確認出問題的原因,而用不著那些高深復雜的科技。 3)改善時從確定問題開始。 4)問題一旦發生了,就必須去解決,并且確定不會再因同樣的理由而發生,特別是大批量的發生。 5)查找問題的原因,要注意“邊緣管理“的概念和思維。 6)有時出現問題是不是苦苦找不到原因?甚至覺得“不可能”,是不是客戶找我們麻煩? 擴大一下思維的空間和范圍,考慮一下“邊緣管理”問題。 5.邊緣管理 邊緣管理應該不僅是要將容易忽視的地方管好,同時也包括對一些靠進界限值的管理好。 1)區域邊緣 2)時間邊緣 3)人員邊緣 4)過程邊緣 6.異物管理 來源之一:生產和管理人員(包括參觀人員) 來源之二:機械設備、工器具、容器 來源之三:原料、輔料、內外包裝物料 1)品質確認的內容 產品的外觀、成分構成、配方成份、味道、口感、化學特性、營養成份、有害物質殘留、生物特性、包裝。 品質確認的基本環節 生產前的品質確認/事前確認:(人、機、料、法、環) 生產過程中的品質確認 生產后的品質確認 3)品質確認的方式 a.記錄確認 咨詢確認 c.現場確認 d.實物確認 綜合確認 f.結論確認 4)品質確認的方法 目視(眼到)、測量(手到)、鼻聞(鼻到)、品嘗(嘴到)、對比、化學分析、生物檢測 品質確認的時機(以防為主,抓住重點) a.首件確認 末件確認 變更確認 間歇確認 異常確認 過程確認 品質確認的廣度、深度和效果(PDCA) 目的要明確 b.標準要把握 方法要正確 手段要科學 責任要分明 實施要及時 效果要評估 失誤要糾正 8.現場管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工作服的規范問題; 2)洗手消毒程序的規范管理; 3)消毒班人員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 4)袋子的系口、開口(包括所有工作的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的換袋)的方法問題(異物隱患、衛生); 5)產品的防護問題。 1.質量管理的方法和理論 1)品管七工具(舊) 檢查表、散布圖、特性要因圖、直方圖、管制圖、層析圖、柏拉圖 2)品管七工具(新) 關聯圖、系統圖、親和圖、矩陣圖、PDPC法、箭頭圖法、優適法 3)質理管理重要理論 科學管理 統計過程控制理論 統計抽樣檢驗方法 質量改進 全面質量管理 “零缺點”概念 戴明循環圖又稱PDCA循環 朱蘭三步曲 2.品管職責與權限 1)進料管理 2)過程管理-人員 3)過程管理-文件和標準 4)成品管理 5)監視和測量裝置管理 6)質量保證-體系推進和考核 7)質量保證-品質計劃 8)質量保證-制度、文件及其它 9)客戶投訴 10)實物樣品(或圖片)1.問 題 的 類 別 問題的最常用的兩種分類方法: Ø 依掌握問題差距分類法: ü 救火類問題 ü 發現類問題 ü 預測類問題 Ø 問題所在層次分類法: ü 操作層次的問題:現狀與“通常水平”之間的差距, ü 管理層次的問題:現狀與“期待水平”之間的差距。 ü 結構層次的問題:現狀與“理想水平” 之間的差距 3.第一類(操作層)問題的解決 v 通過宣導和培訓給員工“洗腦”用新觀念、新方法。代替原有的舊觀念、舊方法。 v 制定新的制度,規定,操作方法,讓員工按新方法執行。 v 利用獎罰來規范員工行為→養成好習慣。 v 5S工作的深入 4.提 高 問 題 意 識 缺乏問題意識常見的現象 Ø 重復問題一而再發生。 Ø 品質不良率偏高且無任何改善。 Ø 極少改善提案。 Ø 工作極為被動,推一下才動一下。 Ø 各種浪費多。 Ø 安全問題常發生。 Ø 無標準作書。 Ø 規范性差。 Ø 有標準,但執行力度差。 Ø 有異常情況常被掩蓋。 Ø 5S工作表面化,不深入。 Ø 作業率低,無有效改善。 Ø 推諉、扯皮現象多,遇事找藉口。 Ø 不知道如何設定挑戰目標。 Ø 客戶抱怨多卻無特別舉措。 Ø 無科學,系統地收集并分析重要資訊。 Ø 沒有任何中、長遠的規劃 Ø 沒有問題意識的人,根本無從發現問題,更不用說解決問題了 Ø 差不多,沒什么大礙-這是行不通的,應該有強烈的企圖心,多方發掘問題 Ø 僅僅提高主管的問題意識事實上是不夠的,唯有提高組織內整體成員的問題意識,才能健全企業本身的體質 5.主管重點執行事項 ◇ 以事實真相告知部屬,使其產生迫切感 ◇ 使部屬產生使命感 ◇ 培養吸收資汛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 具有愈挫愈勇的認識 ◇ 開拓部屬的視野 ◇ 協助部屬建立自我成就感。 6.問題的發現 現場管理的金科玉律 1)當問題/異常發生時(現時),要先去現場。 2)檢查現物(有關的物件)。 3)當場采取暫行處置措施。 4)發掘真正原因(現實)并將之排除。 5)標準化以防止再發生。 “問5次為什么”-挖掘問題方法
1.標準化的目的: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最佳是整體利益最佳,不是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或一個企業。 2.我國標準分四級管理: 1)國家標準 2)行業標準 3)地方標準 4)企業標準 3.標準的實施 實施標準就是把標準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去,實施標準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Ø 采用 Ø 引用 Ø 選用 Ø 補充 Ø 配套 Ø 提高 4.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采用: 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采用程度分為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和非等效采用。
1.食品微生物污染控制 1)控制pH 2)控制水分活度 3)化學抑制劑 4)控制包裝 5)通過冷藏和冷凍控制 6)通過熱處理控制 7)微生物控制的新技術 a.輻照;b.高強度脈沖光;c.高強度脈沖電子場;d.高壓加工;e、紫外線;f、臭氧 臭氧用來消毒新鮮水果和蔬菜尚未被FDA認可。 2.食品加工微生物控制的指標菌 1)菌落總數 2)大腸菌群 3)金黃色葡萄球菌 4)沙門氏菌
1.消毒滅菌的方法: 1)物理消毒滅菌法 2)化學消毒滅菌法 2、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 a.溫度;b.濕度;c.酸堿度;d.有機物;e化學中和作用 3、安全知識
1.對食品衛生有害的傳染病的主要癥狀 2.個人衛生應做到 1)保持雙手清潔 2)保持衣帽整潔 進入車間前,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服、鞋、帽。工作服應每天洗凈,被臟物污染后應立即更換。接觸直接入口的食品還應穿戴口罩。頭發不得露出帽外,避免零亂的頭發或頭皮屑落入食品中,不在加工場所梳理頭發。還應注意不要穿著工作服、鞋進入廁所或離開車間。 3)重視操作衛生 4)培養良好衛生習慣編輯: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