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在美國餐廳的菜單上,可能就會多一項“人造肉”的選擇。 美國Just公司代表喬舒·蒂特里克(Josh Tetrick)表示,2018年底,人造“干凈肉”(clean meat)將可能出現在美國和亞洲國家的各大餐廳。Just公司從事動物干細胞“干凈肉”的培育。蒂特里克稱,第一批面向餐廳的人造肉包括雞塊、香腸和鵝肝。 比爾·蓋茨李嘉誠等紛紛投資“人造肉” 近年來,“人造肉”技術在硅谷已經成為投資熱點,受到了比爾·蓋茨和李嘉誠的青睞。2017年,美國“人造肉”初創公司“孟菲斯肉類”(Memphis Meats)獲得1700萬美元融資,參投方包括比爾·蓋茨和供應全美22%肉類食品的美國食品公司嘉吉。另一家美國初創企業“不可能食品”(Impossible Foods)也完成7500萬美元融資,比爾·蓋茨和李嘉誠旗下的風投基金均參與其中。 美國最大肉制品生產商泰森也看好“人造肉”的市場前景,投資了一家人造肉公司。 市場調研公司NPD 去年的調查顯示,平時以肉食為主的美國人里,有70% 的人至少每周會有一次吃植物性食品來替代肉食。 不會帶來疾病,也不會損害環境 《每日郵報》稱,新的人造肉不會帶來疾病,也不會損害環境。 人造肉有另外一種叫法:“干凈肉”,意味著在生產肉的過程中不耗費飼料和水,也不需要進行垃圾廢物處理。研究人員通過提取動物的干細胞進行培育,生產過程全部在實驗室內完成。一些環保人士認為,該產業可能是減少全球變暖的關鍵,研究預測,該生產過程可將有害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96%。 據統計,美國的牲畜屠宰業每年會拋下14億噸的垃圾。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當前全球陸地面積有30% 都被用于養殖業(包括牧場和飼料田)。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中,有18% 來自養殖業。 “人造肉”可以減少水,土地和抗生素的使用量,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此對環境是比較友善的。制作出第一個“人造肉”漢堡的 Mark Post 博士曾經在采訪中表示:想象未來 30 年之后,你有兩個相同的產品,一個是你必須屠宰牛才能獲得。“另一個”是完全一樣的,而且更便宜,沒有溫室氣體排放,沒有動物屠宰,你會選擇哪一個? 向餐廳供應還需1-3年 一些專家稱,制定“干凈肉”衛生標準需要時間,所以向餐廳供應這種肉還需要1-3年時間。 報道稱,公眾的看法和與傳統養殖業的背離是該產業最大的障礙。但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愿意定期吃人造肉或者用人造肉取代養殖肉類。 動物權利慈善機構Peta已經在過去六年時間里對體外培育肉食的技術進行投資。在2014年它為第一個體外培育雞肉并將其推向市場的科學家提供了100萬美元的獎金。該慈善機構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認為這是我們朝夢想邁進的重要一步,未來總有一天我們能夠把對環境無害的真正肉食提供給那些堅持肉食的消費者。” 科學家估計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有14.5%來自于飼養家畜,這一排放量超過了交通運輸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家畜能夠排放甲烷氣體,這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氣體,而開荒和施肥也能夠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的碳。 釋疑 人造肉的兩種制造方式:植物提取和細胞培養 Impossible Foods與Memphis Meats是兩家生產“人造肉”的公司,但兩家公司用的技術手段并不相同。Impossible Foods將源于植物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組合成肉類和奶酪。而Memphis Meats 采用另一種聽起來更極端的方法:在實驗室利用真正的動物細胞培養肉類。 他們分別代表了目前制造人造肉的兩種方法。第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它實際是一種對肉類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的豆制品,是一種“假肉”。而另一種是真正意義上“人造肉”,研究人員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營養物質“喂養”提取自動物身上的干細胞,讓它不斷“長大”。 “人造肉”之所以能讓它吃起來和普通的肉餅味道非常相似,其中的秘訣就是添加了一種從血紅蛋白中提取的血紅素,這種天然的紅色素存在于一些固氮植物根莖中。血紅素含鐵,一旦與氧氣接觸就會變紅,并且能產生與肉接近的味道,這也是“人造肉”在賣相和口味上與肉類如此接近的關鍵因素。 美國某酒店行政主廚布拉德·法爾米利:因此人造肉也會“流血”,會變成紅色,還能被完美地烹制成三分熟。
編輯: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