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有力保障了民生供給,但所帶來的污染問題也日益突出。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圍繞農畜牧業生態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他表示,農畜牧業產生的廢棄物是資源,不是污染源,建議打造生態循環模式,實現經濟和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循環模式實現“變廢為寶” 畜牧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農業實現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有機廢棄物產生量最大的國家。農畜牧業廢棄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環境中,使“資源”成為“污染源”,威脅我國環境質量和安全。 冷友斌介紹,如果我國有機廢棄物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將產生巨大的環境效益。從大氣環境的角度來說,每年至少可減少 400 億立方米二氧化碳的排放;從水環境的角度來說,每年至少減少 2億噸 COD、650 萬噸氮素、250 萬噸磷素的排放;從土地資源利用的角度來說,可減少約 2 萬公頃(堆高 5 米)土地的占用,減少和避免有機固體廢棄物對土壤的污染。創新農畜牧業態循環模式,是實現“變廢為寶”,將農畜牧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根本途徑,無疑也為生產更高品質的奶粉提供了保證。 經濟生態雙贏補齊農業短板 冷友斌認為,當前農畜牧業生態發展模式的難點在于廢棄物處理成型技術及模式少,生態循環模式前期投入成本巨大。 他建議從六個方面推動農畜牧業生態循環模式建設,解決農業秸稈、畜牧業糞污等難題:鼓勵企業積極實踐,實現種養一體 (糞污 + 秸稈)的生態循環模式;推動中央和地方出臺配套政策措施,推動養殖大縣實現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廢棄物綜合利用區域統籌;站在建設農業生態文明,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上,制定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方式的獎補政策;設立相關扶持資金,擴大生態循環模式的應用實踐;盡快出臺諸如生物天然氣行業標準、有機肥施用技術標準等相關政策措施;明確主管部門,積極為條件具備的企業頒發生物天然氣特許經營權證及批準加氣站建設指標。 優質環境鑄就產品更高品質 保護生態環境、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關系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對于企業而言,好的生態環境是好產品的基礎,對于乳企而言則是好奶粉的基礎。 冷友斌認為,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完善、監管保障機制的不斷健全以及消費者認知觀念的轉變,乳業迎來了良好發展機遇。但要形成能夠與外資抗衡、在國際市場立足的中國品牌,還需要加強奶源建設,逐漸調整國外奶源比例,實現自給自足;調整奶業結構,實現多元化發展。同時構建牧場種養殖循環經濟體系,實現農牧業可持續發展。飛鶴已率先探索并應用種養一體(秸稈+ 糞污)的生態循環模式,形成農業、牧業廢棄物的生態循環利用,實現大生態循環。 冷友斌表示, “中國市場是全球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經濟的體量和質量決定了其潛力巨大。高質量發展是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中國乳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就是針對國人體質,生產更好的產品來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而環境的改善、食品品質的提高,符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最終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編輯: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