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擘畫新時代藍圖的2018年全國兩會正式落下帷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重要講話中84次提到“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催人奮進、鼓舞人心。 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曙光在前。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所在。每一個食業人的身后,都是一方水土、一方百姓。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舌尖上的民生工程,食業必須在全產業鏈上各個環節追求高質量發展,為公眾提供安全可靠、營養美味的產品。為此,本報特別推出專版,食業人積極暢言,談發展,話改革,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拿出智慧方案,以奮斗創造不凡,在新征程上書寫新的傳奇。 孫寶國委員 科普與科創要“比翼齊飛” “聲稱無添加,王婆在賣瓜,到底加沒加,誰來監管它?合法添加劑,從未出問題,安全又合理,無須去質疑……”掃一掃孫寶國院士名片背后醒目的二維碼,一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千字詩映入眼簾。這首已為許多消費者所熟知的有關食品添加劑的科普詩,是新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利用閑暇之余創作的。多年來視科普為一種責任的孫寶國院士,更將科普放在他今年的提案中。 為此,本報記者就專家該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科普、如何看待科普與科創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專訪了孫寶國院士。 法規和標準漏洞待補 孫寶國的兩個提案之一是禁止在食品標簽和廣告中使用“不含食品添加劑”等字樣的建議。孫寶國告訴記者,許多百姓還沒有了解食品添加劑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質量和健康水平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存在“談添(食品添加劑)色變”的現象。為什么會“談添色變”?孫寶國認為原因如下: 輿論的誤導造成了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錯誤認識。孫寶國說,食品添加劑在各類食品中使用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有的企業一邊使用食品添加劑,一邊把“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作為噱頭,在食品標簽上醒目標示類似“不添加防腐劑、不含人工色素、不含人工香料”“不加香精、不加防腐劑、色素,不含農藥、激素、膽固醇”,甚至“不含人工糖精”等字樣;還有的企業在各種媒體上做沒有食品添加劑的廣告宣傳。 孫寶國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當前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存在漏洞,讓一些食品企業鉆了空子。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并沒有明確規定不準標示食品中沒有什么或沒有添加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也沒有明確規定不準宣傳食品中沒有什么或沒有添加什么。這些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的漏洞,給了一些食品廠家可乘之機。 對此,孫寶國建議:一是盡快修訂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明確規定預包裝食品標簽禁止標示食品中不含有的成分,禁止使用“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之類字樣;二是盡快修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或進行司法解釋,明令禁止做“無添加”“不添加”“零添加”之類的廣告;三是進一步加強食品添加劑科學知識的普及工作,讓生產者和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和安全性有更科學的了解和認識。 專家要擅長什么講什么 多年來,孫寶國一直致力于科普工作。作為一位多次榮膺國家科技大獎的院士,為何多年來執著于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普工作,哪怕面對“拍磚”等逆境也不退縮?在孫寶國看來,做好科普工作和科學創新同樣重要。 “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造成的社會恐慌,已經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破展ぷ魇强冈诩缟系呢熑巍?rdquo;面對食品添加劑被當作食品安全“替罪羊”的問題,孫寶國深刻認識到,普及食品添加劑科學知識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而做好科普工作,除了要找到民眾對食品添加劑誤解的癥結所在,還要注重科普的方式和方法。 專家應該如何作科普?孫寶國說:“專家要擅長什么講什么,要有虛心學習的態度,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領域,要以小學生態度來學習??破諘r,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或者科研成果,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做科普。知道的講,不知道的不講。” 他強調,專家在做科普時要跳出“科研模式”,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把高深的道理講好。做科普就應該深入淺出,講大實話、講真話,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 科創與科普并重 “科普還是要注重方式和內容,要抓住熱點問題,解惑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孫寶國說,在《躲不開的食品添加劑》中所設的118個問題,正是各個院校學生深入百姓,在1萬多份實地問卷調查中梳理出來的。對這些問題進行回答以及科普需要匯集眾家之所長。此書正是集北京工商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福州大學、浙江萬里學院等6所院校、9位專家的智慧而成,每位專家都在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做科普工作。“科普內容一定要準確??破眨皇菍W術交流活動,而是科學普及活動,講出來的話必須是正確的。”孫寶國說。 “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密不可分,食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不能只注重科創,而忽視科普。”對此,孫寶國表示,不管是對于食業發展還是科研工作者本身,科普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全民科學素質提升了,解決了疑惑和誤解,食業才能穩定健康發展。同樣,對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在科普的過程中,有利于發現好的科研選題,進而反推科研活動的精準立項和展開。 宋虎振代表 “四優四化”推進中原糧倉供給側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宋虎振說,糧食生產是河南一大優勢、一張王牌,河南始終扛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糧食產能跨越1200億斤大關,占全國1/10,其中小麥常年產量在700億斤左右,占到全國1/4強,為國家口糧絕對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為推動農業高質量轉型,調優結構融合發展,打造“國人糧倉”,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以“四優四化”為突破口,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是調優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果蔬,統籌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⑸a標準化、發展產業化,推動種養業轉型升級。在發展優質小麥上,重點發展市場需求旺盛的優質強筋、弱筋小麥,以22個示范縣為帶動,開展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實行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加強產銷對接,與230余家企業簽訂了優質小麥購銷協議,訂單覆蓋率達到85%,每畝增收100元左右,實現了產量、品質、效益的提升。2017年,全省共種植優質小麥840萬畝。在發展優質花生上,重點發展高油和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達到606萬畝,占全省花生面積1/3,國家級花生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魯花集團已經入駐河南建立花生生產加工基地。在發展優質果蔬上,重點發展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40萬畝,占到全省蔬菜播種面積1/5,提高了種植效益和均衡供應能力。好想你棗業、信陽毛尖、靈寶蘋果等特色優勢農產品,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在發展優質草畜上,重點打造百萬頭肉牛產業化工程和百萬噸優質生鮮乳產業化工程,走秸稈換肉換奶、農牧結合、循環發展的道路。 二是調強加工能力。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做強肉、面、乳、油、果蔬制品五大優勢產業,強力推進綠色食品產業轉型升級。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7986家,實現營業收入2.36萬億元,占全國的11.6%。 三是調大經營規模。重點通過深化農村改革,激活主體、市場和要素。2017年,河南省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為進一步放活承包地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基礎。因地制宜發展土地集中型、服務帶動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讓土地資源在流轉中增值。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24.7萬個,是5年前的2.38倍,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到53%,比全國高13個百分點。 四是調長產業鏈條。重點規劃培育了520個農業產業化集群,初步形成了以三全、思念、白象為代表的面制品、速凍食品產業鏈,以雙匯、牧原、雛鷹為代表的生豬產業鏈,以科爾沁、伊賽、恒都為代表的肉牛產業鏈,以蒙牛、伊利、花花牛為代表的乳制品產業鏈,以華英、永達為代表的肉禽產業鏈,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7年全省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4萬億元,成為河南省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 劉文新代表 加強茶業品質源頭管理 茶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文化融合加劇的今天,中國傳統茶文化應為社會各界重視與扶持。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文新建議,借助茶文化弘揚中華文化自信,加強茶葉品質源頭管理,借鄉村振興機遇開展茶旅游。 劉文新認為,弘揚中國茶文化,應當強化“茶為國飲”的實質地位。他建議,各級政府應協調茶葉學會、茶文化研究會、茶葉流通協會等社團,聯合開展茶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大力弘揚中國茶文化,打造廣泛的群眾基礎。針對各類消費者的不同需求,鼓勵茶企多做探索,研究不同消費群體喜愛的飲茶方式,創新推出各類口味的茶飲品。 同時,制定茶文化推廣戰略,在學校教育中植入茶文化課程,使中國茶文化從娃娃抓起。建議在中小學課堂中開設茶文化、茶知識課堂,將茶藝、茶道、茶禮教育等相關知識編進教科書,大力培養茶學專業人才,加大茶學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從教育層面大力推進茶文化知識的普及。 “茶葉質量安全在源頭管理控制上沒有得到根本保障,茶區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和使用中仍然存在著監管隊伍不穩、監管力量不足、監管能力不強等現象。”劉文新說,建議從加強一線執法隊伍建設與完善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兩方面加以改進。針對目前農業投入品監管力量不足、經費不足、任務繁重的實際情況,建議各級財政安排充足資金,保證日常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工作和違法案件查處工作的正常運轉,借助信息化監管手段,發揮農資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優勢,拓展移動執法、現場采集農資信息、GPS監管定位等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實現農業投入品源頭和市場準入的有效控制。同時,建立規范科學的農業投入品監管工作程序、監管范圍、處罰依據,加大對違法行為的震懾力度,提升監管效能。 劉文新表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而我國廣大茶區均坐落于鄉村,具有良好的生態基礎和資源優勢。茶產業是一個生態產業、健康產業、名片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民生產業,茶旅游是一張具有重要文化特色的旅游名片,可涵蓋吃、住、行、觀光、體驗等功能,增加茶農收入渠道,同時通過旅游發揮“以游帶購”的作用,打開賣茶通道,讓茶農真正實現因茶脫貧、因茶而富。 建議大力支持茶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茶旅游資源培育和開發,按照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著力打造主題鮮明、富有特色、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茶旅游目的地。在土地征用、稅收減免等服務項目上給予優惠,并針對性地出臺相關政策,為茶旅游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名茶產區基地、酒店、旅游景區、旅游特色商品發展建設等方面進行獎勵。以基地促產業、以休閑促消費,進一步提升我國茶產業與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實現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就業增收。 此外,在支持鄉村游、茶旅游中制定人才保障政策。發展精品茶旅游,人才是關鍵。改革開放后,億萬農民進城務工,加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地吸走農村年輕、高素質的勞動力,鄉村發展缺乏人才政策保障。讓已經達到相當程度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民協調發展,必須制定切實有效的鄉村發展人才政策,激勵更多優秀人才下鄉創業,延伸城市價值鏈、資本鏈,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加強農村干部、農民和新型主體培訓,培養和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業、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帶動農民致富,推進鄉村發展。 王守聰代表 高質量發展打造現代農業 黑龍江墾區作為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體,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特色農產品現代化管理整體布局。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董事長王守聰表示,我們以思想發動為先導,一手抓深化改革,消除體制機制障礙,一手抓加快發展,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一是以“兩化一改革”為重點,堅持創新引領,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就是將農墾總局整體轉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管理下屬企業從以行政管理為主向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轉變,對農墾總局所屬二級公司進行整合重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做實北大荒集團;對農場進行公司制改造,生產經營與辦社會職能實行機構、人員、財務、資產、債務“五分開”,改革勞動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土地承包經營制度,使農場真正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同時將本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全部移交出去,把辦社會職能分類、分項、分步移交,位于中心城鎮的全部移交,遠離城鎮的實行內部分開,管辦分離政策。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 二是以“雙控一服務”為標志,堅持動能轉換,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進一步鞏固提升北大荒生產環節的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優勢,形成主導產業突出,技術裝備先進,產品質量安全有保證,生產與銷售有效利益連接的生產體系。一方面提供優質價廉投入品,另一方面推進保底加分紅的產品銷售,同時提供全程專業化的服務,確保標準化生產和綠色化生產全覆蓋和訂制式生產。 三是以“一體兩翼”為抓手,堅持改革開放,建設現代農業的大企業。在現有北大荒下屬企業的基礎上,通過利益連接機制的構建,形成大型企業集團帶動產業公司、國有農場、新型經營主體和傳統小戶的一體化發展經營體系。大型企業集團以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體,以科技創新和資本運營為紐帶,通過提高經營規模、資本規模和品牌規模,降低和消除市場風險,帶動小企業和小農戶發展。 四是以“三庫一中心”為依托,堅持補齊短板,打造現代農業的大產業。補短板、強弱項,在管理、營銷、品牌、資本等上發力,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和延長產業鏈條,形成以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現代物流和社會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產地建設倉儲供應庫、在城市建設消費分銷庫、在大型物流節點建設中心物流庫。同時建設以現貨為主的倉單式交易中心,用分布式倉儲和金融屬性的公開透明交易,掌握產品控制權和價格話語權。另外,爭取國家改革支持,對產儲加銷一體化的企業給予補貼支持,建立起全產業鏈可控的購銷體制。 王填代表 營造線下線上企業公平競爭稅收環境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我國對電子商務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以優惠的稅收政策,讓電子商務行業減輕了稅務負擔。”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表示,實體經濟與電商行業相比,承擔的稅費相對較重,且對實體經濟的稅收監管機制也相對比較完善。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引發了新的投資熱潮,開辟了就業增收新渠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新空間。眾所周知,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不斷發展,如繼續讓電子商務經營者享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勢必將對實體經濟帶來影響,損害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王填認為,如何營造線下線上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促進電商與實體經濟共同發展,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電子商務法的立法正當時。 王填認為,在目前正在制訂的電子商務法(草案)中,尚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不利于對實體經濟的平等保護;二是不利于電商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三是不利于電商行業的規范發展;四是不利于征稅發揮對經濟行為的監測作用;五是不利于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六是不利于形成線上線下統一的稅務監管體系;七是有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原則,不利于線上線下企業的公平競爭。 目前,電子商務立法已經納入我國立法進程,并對外公布了電子商務法(草案)。電子商務的立法,能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對于優化我國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王填認為,此次立法應達到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建立健全線上線下統一的稅收監管體系;嚴厲打擊電子商務行業的偷稅漏稅等非法行為;建立電子商務稅務誠信檔案和誠信體系等目的。 在制訂電子商務法(草案)時,應當充分考慮電子商務目前在稅收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的立法。為此,王填對正在制訂的電子商務法(草案)提出了具體建議:如關于電子商務法(草案)第十五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并依照專門稅收法律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的權利”。他認為,該規定直接以立法的形式,賦予了電子商務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權利,不利于對實體經濟的平等保護。因此,建議將該條修改為“電子商務經營主體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依法接受稅務主管”。 此外,王填還對電子商務法(草案)關于電商開具發票、個人網店工商登記管理、電商產品交付等內容也提出了相應的修訂建議。 趙皖平代表 引領“中醫農業”有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所謂“中醫農業”,是將中醫原理和方法應用于農業領域,實現現代農業與傳統中醫的跨界融合,優勢互補,集成創新。中醫不僅能醫治人的疾病、保障人體健康,其原理和方法對動物與植物也可起到醫治病蟲害、促進健康生長的作用,并能有效改善農產品的產地環境和質量問題。 趙皖平介紹,在我國很多地方,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破壞了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環境,也打破了土壤平衡,迫切需要中醫藥農藥進行綠色防控。 對此,趙皖平提出發展“中醫農業”的建議: 政府主導,統一認識,高度重視。政府在推動“中醫農業”的發展中應發揮引領作用,將“中醫農業”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普及教育和宣傳,并成立專門的辦公室,制定國家層面的“中醫農業”發展規劃,引領和推動“中醫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制定“中醫農業”行業標準,構建統一認證監管平臺。加快制定“中醫農業”生產規范及產品標準,設立專門機構對“中醫農業”的生產、物流、加工和銷售、檢測進行監管;嚴格產品認證標準和規程,構建統一的產品認證平臺和溯源體系,實現產品的可追溯、規范處罰和退出機制。 科技部門和農業部門協調管理,多學科協同攻關。推進大學及相關科研院所“中醫農業”的學科體系建設,加深“中醫農業”關鍵領域和作用機理研究,培養后備人才。加強產品研發,對接“中醫農業”全產業鏈和市場需求,開發出一系列實際效果顯著的“中醫農業”肥藥產品。 結合化學肥藥“雙減”措施,在全國開展“中醫農業”肥藥替代化學肥藥行動。突出區域重點,聚焦優勢產區,以縣為單元,抓好一批蔬菜水果生產大縣以及生產基地,試點先行,梯次推進。 制定“中醫農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加大對“中醫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國家和地方充分發揮農業專項資金的作用,對“中醫農業”項目予以重點扶持。 建立“中醫農業”國家試驗區,突出典型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目前,分布全國的 “中醫農業”試驗基地,形成了能解決有機農業不能高產、高效的生態模式,已在全國范圍內輻射帶動了一批農業企業,可上升為國家試驗區,以充分發揮其在高效生態農業方面的引領作用。 搭建國際合作平臺,盡快成立國際“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聯盟。 馮樂平代表 加大對農業環境的保護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樂平西甜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樂平表示,要加大對農業環境的保護力度,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綠色安全食品需要無污染的土壤、水和空氣。“種子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農村土地承包法的相繼出臺,推動了農村和農業的發展。”馮樂平希望,未來,從科技入手,在農業種植和農村環境保護方面加大力度。 20多年來,馮樂平用小西瓜拓出了大市場,自1993年春天在北京大興龐各莊鎮支起第一個西瓜大棚后,就一直沒離開過農業和西瓜種植。在馮樂平看來,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源泉。她與中國農科院、國家蔬菜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配合科研機構完成了斷根嫁接、立體栽培、多層覆蓋等多項全國西瓜攻關科研課題。同時,為保證供應鏈條不間斷,她在海南、遼寧發展了西瓜反季節種植。 喬曉玲委員 加強保健品規范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食品研究院副院長喬曉玲表示,有些保健品銷售公司利用老年人對身體健康的需求心理,夸大保健品的作用進行不當的銷售,獲取高額利潤。比如,大多數老年人缺乏營養健康知識,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一次性讓老年人購買多年產品,長年食用,綁架消費,對老年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傷害,也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為此,喬曉玲建議,一是企業對保健品的宣傳應適度,不宜擴大和夸張對身體健康及防病治病的作用。二是人體健康是由營養均衡保證的,任何單一營養素過度攝入都可能對身體有害,應該參照藥品說明書,提示該類產品適用的人群、有益或最佳的食用期限。三是提示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唐俊杰委員 職業打假牟利行為仍待遏制 “最高人民法院以是否購買食品、藥品作為限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為區分標準。但目前,無論是否在食品、藥品領域,職業打假人均呈現商業化、集團化的趨勢,而且越演越烈。”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東方食品集團總經理唐俊杰說,以食品領域為例,職業打假人往往關注的不是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而是利用公眾支持消費者維權的角度,以是否可以獲得“十倍賠償金”為目的,不惜使用各種不當手段,收集所謂“證據”。比如,舉報的內容多集中在食品配料表、生產日期、執行標準、營養成分、產品等級等食品標簽標識瑕疵方面。爭論的法律問題多集中在食品安全標準的適用、進貨查驗制度落實等方面,并對其訴求常常采取“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做法。一部分以營利甚至勒索為生的人群,利用商家息事寧人的心理獲得灰色收入。對市場經濟秩序產生負面影響的同時,大大消耗著政府的行政執法和司法成本。 唐俊杰表示,近年來,食品領域的案件數量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但由于法律規定的模糊性和有關問題的專業性等客觀原因,使得司法審判標準不統一。一部分法官認為,知假買假可以獲得懲罰性賠償;而另一部分法官則認為,知假買假的購買者不是消費者,不能獲得懲罰性賠償,如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16)蘇06民終2316號民事判決書明確指出,對于以營利為目的專門購買明知或認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而期望獲得十倍價款賠償的行為人不應認定為“為生活消費需要”的消費者。該案件中,法院裁決是否支持懲罰性賠償的標準并非以是否為食品糾紛,而是以原告是否以營利為目的。 對此,唐俊杰建議,相關部門應以職業打假人是否構成“消費者”身份作為是否支持懲罰性賠償的判斷依據,堅決遏制食品領域職業打假人的牟利行為。 首先,建議盡快頒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2016年8月發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明確,對以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行為作出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根據該條例,知假買假人將不被認定為消費者,進而也將無法獲得懲罰性賠償。雖然該條例尚未正式頒布,但其立法宗旨已經非常明確。因此,建議盡快頒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明確消費者的含義及法律保護的對象范圍。 其次,建議人民法院在審判相關案件時,本著維護食品安全的職責,對于那些濫用訴權,明顯以司法審判為牟利工具的職業打假行為予以有效遏制。從切實保障食品安全出發,維護真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減少社會負面影響,保護行政執法和司法資源。 最后,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建議相關部門在系統內建立職業打假人黑名單并予以公示,不予支持其知假買假的牟利行為。
編輯: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