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品質保證體系才能保持企業贏利和企業永續經營。離開了品質管理,企業絕對不可能有持續提升和企業長遠發展的后路。質量圈控制(QCC)、統計過程控制(SPC)、全面質量管理(TQM)、田口質量工程學、質量功能展開(QFD)、ISO9000系列標準、6σ管理法等等一系列的工具都在前面的質量發展歷史長河中陸續出現。 很多的企業也在尋求生存過程中得到了體會:品質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于是,好多的企業在引進品質管理方面的人才。所謂的品質人才在企業里帶來了ISO9000標準的建立和認證,品質工具的運用,可是生產中的質量問題不是真正的解決了。有人說:“ISO9000標準播下的是龍種,收獲的是跳騷!”。使用6σ管理法,也招聘了黑帶,可是形形色色的質量問題還是不會減少! 何為“質量管理工作三重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過三種境界,很多后人也推崇他這樣的說法,認為人生應當經歷知之、好之、樂之這三大境界,更有形象地將其比喻為“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字面意思我們不難理解,仔細體會一下,如果將它與我們經常接觸的質量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其實也是一種很形象的描述,很切合實際。 第一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是人生的一個初級階段,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會經歷不同的事物,最初接觸一類新事物的時候,我們常常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對于初入質量管理領域的人來說,最開始的思想意識里并沒有對質量有個正確、準確的認識,僅僅認為質量就是檢測,生產之中做好統計,生產之后做個把關,使得生產線正常運轉,沒有質量事故就好了。這是我國大多數質量工作者的想法,也可以說是質量人的初級境界。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隨著世界制造業不斷地發展,許多新興生產技術與管理模式發展迅速,質量管理工作在中國制造業領域也愈發收到關注,企業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質量管理工作中。質量工作者的工作范圍、工作方式逐漸與以往不同,在這條發展的道路上,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原來質量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視野越來越寬廣,對于質量的認知也就提高了一個層次。許多質量人常常感嘆,明明我們花費了大量精力與時間,可為什么沒有得到預想的結果,質量管理工作沒有進展沒有突破。漸漸地就變得越來越迷茫,而質量管理也成為了我國制造業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自身的知識與經驗不足以解決這一難題。這就是所謂的第二重境界,以為自己已經看清事物的本質,但其實自己還是身處迷茫之中。 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記得曾經大學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再復雜的代數式最終也可能由1+1=2把其推導出”。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和演變規律,在質量方面的認識上我認為也可以這樣看待,哲學性的東西在每個行業都能用上的。雖然現在才入行,對質量的了解和所悟還沒有境界可言,甚至有可能無論怎樣耗費精力也達不到這一境界。但是只要每一個質量人愿意不斷地實踐,總結經驗教訓,學以致用,最終都會撥開云霧見天日,“悟”到事物的真正本質。在我國的制造業領域,質量人能到達這一境界的并不多,或許大多數人依然處于第二重境界,但是我們要抱著一顆突破進取的心,掌握萬變不離其宗的本質,靈活運用,追中一定能找到屬于我們的質量管理方法。 質量管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只有質量工作做得好,我們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量改進有助于企業節省資金,從而增加利潤。只有將質量管理實施到位,滿足客戶的真正需求,才會得到客戶的信任,增加企業利潤。 什么是質量管理等級水平? 質量等級水平分為四個層級:質量檢查、質量保證、預防次品和完美卓越。下面我們就來了解這四個層級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質量等級水平:質量檢查 (一)管理特征: 1.通過檢驗保證質量; 2.缺乏質量意識和專業知識; 3.對質量的要求僅限于廢品率和返工率; 4.高層管理層不參與質量活動,通常只介入重要顧客意見的處理過程; 5.質量管理職能與其他職能分離,幾乎由質量保證部獨立負責產品質量。 (二)質量與可靠性技術的應用: 1.主要應用檢驗技術; 2.在生產過程中應用了有限的預防措施,只占質量成本的13%; 3.不了解使生產過程穩定的措施方法。 (三)質量業績水平: 1.平均缺陷率:≈4,800ppm(即0.48%注:ppm—百萬分之缺陷率) 2.廢品率:>5% 3.返工率:>3% 4.過程能力指數CPK:沒有測定 (四)具體內容 1、處于這一級的企業保證質量的主要方式是進行臨時性和最后階段檢查,然后消除次品。 2、質量功能與其他功能分離,幾乎由獨立部門負責產品質量。 3、這些企業的最終產品容易出現重大缺陷。 4、研究開發工作同生產幾乎相互完全脫節。 質量等級水平:質量保證 (一)管理特征: 1.通過檢驗保證質量; 2.缺乏質量意識和專業知識; 3.對質量的要求僅限于廢品率和返工率; 4.高層管理層不參與質量活動,通常只介入重要顧客意見的處理過程; 5.質量管理職能與其他職能分離,幾乎由質量保證部獨立負責產品質量。 (二)質量與可靠性技術的應用: 1.使用了基于數據的分析技術,如:Pareto圖、因果圖、SPC、生產過程的風險分析等,但僅一般性地用于提高生產過程的質量; 2. QFD、田口方法、實驗設計等“質量設計”方法,沒有系統地被采用。 (三)質量業績水平: 1.平均缺陷率:≈900ppm 2.廢品率:≈3.1% 3.返工率:≈2.7% 4.過程能力指數CPK:<1.33 (四)具體內容 1、質量目標仍主要通過生產部門實現,通過生產部門進行生產工藝的優化和穩定化。 2、Cpk(工序能力指數)通常低于1.33。 3、服務質量已經明確,設計質量的測定標準還沒有確定。 4、處于這一質量級的比例最高。 質量等級水平:預防次品 (一)管理特征: 1.管理層認識到“設計”對質量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注重開發階段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設計質量,采用了“質量設計”和“預防措施”,以保證質量問題在“源頭”得到根本解決; 2.不僅生產和采購部門,而且包括開發部門都制定了高標準的質量目標; 3.將質量職責授權到所有職能領域,中央質量保證部門轉化為質量顧問的角色; 4.引入“并行工程”的“跨職能工作組”方法,各個職能部門參與開發過程,使質量問題在源頭得以解決。 (二)質量與可靠性技術的應用: 1.大量地應用了質量設計的方法,如:QFD、田口方法、質量損失函數分析、實驗設計、DFMEA、PFMEA、FTA、過程能力分析等; 2.大量應用了預防性質量措施,如防錯措施(Poka-Yoke)等; (三)質量業績水平: 1.平均缺陷率:≈900ppm 2.廢品率:≈3.1% 3.返工率:≈2.7% 4.過程能力指數CPK:<1.33 (四)具體內容 1、產品設計與生產工藝相互影響,而且在此階段產品首次出現面向顧客的特征。 2、生產過程Cpk達到1.67,極為穩定。 3、與供應商密切協作。 4、1/4企業處于這一層。 質量等級水平:完美卓越 1.高層管理者設定了及其嚴格的質量目標,如:“零缺陷”。質量問題不可或缺地被列入高層管理者的議事日程; 2.每一個職能部門和層次都制定了各自具體的質量目標,如果這些目標實現的話,產品即可達到“零缺陷”質量; 3. 70—80%的員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參與“質量改進”活動。質量改進活動成為日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質量改進不僅針對設計、生產等一線部門,而且擴展到所有部門; 4.創造一種有助于質量提高的企業文化氛圍,每一位員工都意識到“質量”對企業的重要性,并為之努力。這種企業文化氛圍形成了對每一位員工的無形的激勵機制; 5.形成了跨職能的團隊協作,以達到質量目標; 6.形成核心流程:零缺陷生產與質量設計。 (一)質量與可靠性技術的應用: 質量與可靠性工程技術以及實現高質量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被應用。 (二)質量業績水平: 1.平均缺陷率:<100 ppm 2.廢品率:<0.8% 3.返工率:<0.8% 4.過程能力指數CPK:≈2.0 (三)具體內容 1、頂尖的“優質企業”——用今天的標準看; 2、有內在的文化氛圍,方方面面都有助于質量的提高; 3、員工意識到質量的重要性,都在尋求提高質量的途徑; 4、始終如一地面向外部顧客,最大限度地優化從供應商到顧客這個流程中所有重要程序。 5、Cpk達到2.0 綜上所述,質量檢查是質量管理的第一個等級,接下來依次是質量保證、預防次品和完美卓越。質量等級水平揭示了一個企業的質量管理等級,每個企業都應該追求質量的完美卓越,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質量檢查。 編輯:foodq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