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工作,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有關規定,我部制定了《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F印發你們,請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農業部辦公廳 2016年11月9日
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 畜禽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農業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為進一步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促進現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畜牧法》,制定本規劃。 一、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 我國是世界上畜禽遺傳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已發現地方品種545個,約占世界畜禽遺傳資源總量的1/6。近年來,按照“依法保護、科學利用”的原則,各級畜牧獸醫部門著力強化政策支持、科技支撐和法治保障,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取得顯著成效。 表1 我國地方畜禽遺傳資源數量統計表
保護利用機制進一步完善。充實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專家隊伍,山西等14?。▍^、市)成立了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為深入開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撐。完善原產地保護和異地保護相結合、活體保種和遺傳物質保存互為補充的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體系。江蘇等省創新保種機制,積極探索“省級主管部門+縣市政府+保種場”三方協議保種試點。截至目前,通過遺傳物質交換、建立保種場等方式,全國累計搶救性保護了大蒲蓮豬、蕭山雞、溫嶺高峰牛等39個瀕臨滅絕的地方品種,保護了249個地方品種。 表2 采取搶救性保護措施保留下來的品種
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高。開展地方品種分子育種研究,在生長發育、肉質及抗病性狀選育改良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申請了一批技術專利,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開展深度基因組重測序,成功構建了68個地方豬種的DNA庫,為地方豬種質特性遺傳機制研究和優良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礎。研究建立地方家畜遺傳材料制作與保存配套技術體系,實現了國家家畜基因庫遺傳物質保存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應用蛋雞綠殼基因鑒定技術,成功培育“新揚綠殼” “蘇禽綠殼”配套系,縮短了育種周期。 資源開發潛力進一步挖掘。以市場為導向,地方畜禽遺傳資源開發利用步伐加快,滿足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逐步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十二五”期間,以地方品種為主要素材,培育了川藏黑豬配套系、Z型北京鴨等50個新品種、配套系。目前,黃羽肉雞占據我國肉雞市場近半壁江山,山羊絨品質、長毛兔產毛量、蜂王漿產量等居國際領先水平。隨著國家扶貧攻堅力度的不斷加大,地方畜禽遺傳資源開發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手段,為促進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 表3 地方品種產業化開發利用統計表
政策法規體系進一步健全。深入貫徹落實《畜牧法》,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制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鑒定技術規范(試行)》等配套法規,修訂《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國家級保護品種從138個增加到159個。浙江等5省(區)相繼出臺了配套規章,27個省(區、市)發布了省級保護名錄。農業部組織實施種質資源保護、畜禽良種工程等項目,支持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二五”期間,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數量由119個增加至187個。 表4 我國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數量
國際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發揮我國畜禽遺傳資源大國優勢,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參與畜禽遺傳資源保 護與開發利用領域相關國際規則制定,增強了國際話語權。積極參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國際交流活動,編寫《畜禽遺傳資源國別報告》,協助完成了全球家養動物多樣性信息系統數據更新。邀請國際知名專家開展技術培訓與學習交流,提升了國內資源保護技術水平。 資源文化價值進一步顯現。《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正式出版發行,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成為第一部獲得該獎的畜牧類圖書。云南、海南等9?。▍^、市)出版發行了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志。各地積極宣傳我國豐富多彩的地方畜禽遺傳資源傳統文化,建設畜禽遺傳資源博物館等文化場館,組織舉辦兔肉節、賽馬節、賽羊會、斗雞等文化活動,拓展了地方品種的娛樂性、競技性,豐富了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文化內涵。 近年來,社會公眾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社會資本投入不斷增加,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加快應用,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畜禽遺傳資源面大量廣,投入不足,手段落后,我國地方品種數量總體下降的趨勢仍未得到有效遏制,面臨諸多挑戰。一是資源安全狀況日趨嚴峻。隨著畜牧業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散戶大量退出畜禽養殖,畜禽養殖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地方品種生存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保護難度不斷加大。目前,超過一半的地方品種數量呈下降趨勢,瀕危和瀕臨滅絕品種約占地方畜禽品種總數的18%。二是資源保護能力仍需加強。部分保種場基礎設施落后、群體血統不清、保種手段單一等問題突出。畜禽種質資源動態監測預警機制不健全,不能及時、準確掌握資源狀況。一些地方品種資源因未采取有效保護措施,仍處于自生自滅狀態。三是資源保護支撐體系不健全。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政策支持力度小,專門化管理機構少,專業化人才隊伍缺乏,保護理論不夠系統、深入,技術研發和創新能力落后,制約了畜禽遺傳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利用。四是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地方品種肉質、風味、藥用、文化等優良特性評估和發掘不深入、不系統,地方資源產業化開發利用比較滯后,產品種類比較單一、市場競爭力弱,特色畜產品優質優價機制沒有建立,特色畜禽遺傳資源優勢尚未充分發揮。 二、指導思想、總體目標與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畜禽遺傳資源有效保護和有序開發為目標,堅持依法保護,加大政策支持,強化科技驅動,完善體制機制,建立健全畜禽遺傳資源保護體系、種質評價體系和動態監測預警體系,努力開創保護與利用相結合、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相融合的新格局,為我國現代畜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支持保障體系進一步加強,主要畜禽品種重要性狀評估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預警體系初步建成。到2020年,國家級保護品種有效保護率達到95%以上,提高5個百分點,省級保護品種有效保護率達到80%以上,提高10個百分點,確保重要資源不丟失、種質特性不改變、經濟性狀不降低。以地方品種為主要素材,自主培育一批畜禽新品種、新品系、配套系,打造一批以特色畜產品開發為主導的產業化龍頭企業。 (三)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以國家為主,強化各級政府主體責任,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充分發揮技術推廣機構支撐作用,支持鼓勵科研教學機構、龍頭企業和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形成以公益性保護為主、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局面。 ——分級保護,突出重點。建立健全國家和省級分級保護制度,完善保護名錄,科學確定保護優先序。制定重點品種個性化保護方案,確保重要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依法管理,科技驅動。全面貫徹落實《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規,加強資源鑒定、保護、開發、合作利用等重點環節監管。創新保種理論和保護方法,充分采用現代生物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為資源有效保護利用提供支撐。 ——以保為主,以用促保。以有效保護為前提,以開發利用促進保護,推動資源共享和可持續利用。挖掘地方品種開發潛力,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實現保護與利用有機結合。 三、主要畜種保護重點與利用方向 (一)豬 重點保護42個國家級保護品種,以活體保護為主,提升完善現有國家級保種場,探索建設區域性活體基因庫,主要保護繁殖性能、肉品質、抗逆性等種質特性。 利用方向是,采用雜交選育與本品種選育相結合,開展有針對性的雜交利用和新品種、新品系和配套系培育。 (二)牛 重點保護21個國家級保護品種,以活體保護和遺傳物質保存相結合,加強基因庫建設,黃牛主要保護肉品質,水牛主要保護抗病力,牦牛主要保護抗逆性等種質特性。 黃牛利用方向是,有序開展雜交改良,提高肉用生產性能;選擇本品種選育基礎較好的群體,探索培育新品種。水牛利用方向是,在加強本品種選育的基礎上,有計劃地引入河流型水牛進行雜交改良,提高乳用性能。牦牛利用方向是,加強本品種選育,通過雜交改良,提高生產性能。 (三)羊 重點保護27個國家級保護品種,以活體保護為主,兼顧遺傳物質保存,試點建設國家級區域性活體基因庫,主要保護繁殖性能、肉品質、抗逆性等種質特性。 利用方向是,積極開展本品種選育和雜交改良,加快培育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品種。 (四)家禽 重點保護49個國家級保護品種,以保種場和活體基因庫為主,探索建設國家級區域性活體基因庫。雞主要保護肉蛋品質,鴨鵝主要保護抗逆性、肉品質等特征特性。 利用方向是,強化地方品種的本品種選育,積極培育特色配套系。 (五)其他 重點保護20個國家級保護品種。蜜蜂以保護區保護為主,兼顧基因庫保護;兔、馬、驢、駱駝、鹿等以活體保護為主,主要保護產品品質、抗逆性等特色種質特性。 利用方向是,加強本品種選育,因地制宜開展蜂蜜、蜂王漿、兔肉、驢皮、鹿茸等特色產品開發,拓展文化、體育和醫藥等功能。 四、重點工作 (一)完善保種體系,提升保護能力 適時調整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對列入保護名錄的畜禽遺傳資源全面落實保種主體,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保護體系。適當集中保種力量,統籌規劃國家級核心基因庫和區域性基因庫建設,制定基因庫保種計劃,逐步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交換機制,提高保護效率。加強保種場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豐富血統,擴大保種群數量,提升資源保護能力。因地制宜建立保護區,以區內核心場(站)為主,帶動周邊農戶開展聯合保種。進一步完善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體系,制定和完善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和場區庫管理辦法。 (二)建設預警體系,提升監測水平 建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動態監測預警體系,搭建畜禽遺傳資源監測平臺,組織實施地方品種登記,實時監測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狀況,提高資源保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制定畜禽遺傳資源瀕危狀況判定標準,及時有效預警資源瀕危風險。實時監測各級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保種狀況,實現全程監督管控和綜合考核評價,指導保種主體適時調整完善保種方案,提高保種效果。系統開展藏區畜禽遺傳資源調查,查清我國藏區范圍內牛、羊和蜜蜂等主要畜種的數量、分布、特性等,基本實現我國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信息全覆蓋。 (三)完善體制機制,提升管理水平 實施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績效管理,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的管理辦法,建立保種單位獎勵和退出機制,保證資源保護工作的持續有效性。加強畜禽遺傳資源合作研究、開發利用管理,完善畜禽遺傳資源利益分享機制,保障各參與方互利共贏。組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創新聯盟,建立省際保種協作組,完善聯合協作資源保護機制。鼓勵有條件的省份組織開展“省級主管部門+縣市政府+保種場”三方協議保種。進一步發揮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作用,組織開展國家級場區庫和專家組一一對接技術服務與考核。 (四)強化科技支撐,提升保護水平 以國家級場區庫為依托,開展地方畜禽品種種質特性評估與分析,明確重點保護的表型性狀和基因類型,制定個性化保種方案,科學規范保種行為。創新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理論,開展水禽和蜜蜂保種方法技術研究。完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方式,研究應用畜禽遺傳資源胚胎、精子、細胞等各種遺傳物質超低溫冷凍保存技術。整合保種場區庫、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的資源和科技力量,為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提供有力支撐。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加強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專業人才培養。 (五)推進種質創新,提升利用水平 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積極開展畜禽遺傳資源本品種選育和經濟雜交利用,挖掘市場潛力。鼓勵支持以地方品種為素材,采用常規育種與分子育種技術,培育優質、高產、抗病、節糧型畜禽新品種和配套系。完善畜禽新品種審定辦法,探索開展畜禽新品系審定。加大蜜蜂、兔、水禽、馬、驢、駱駝、鹿等特色畜種的開發,挖掘地方品種文化內涵,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加快已育成新品種、新品系和配套系產業化開發,打造自主品牌,提高特色畜產品供給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依法保護 全面貫徹落實《畜牧法》《畜禽遺傳資源進出境和對外合作研究利用審批辦法》等法律法規,完善《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鑒定辦法》《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提高資源保護利用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深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制度改革與創新,強化主體責任,確保資源保護利用事業依法、有序、規范、有效推進。 (二)加大支持力度 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具有公益性、戰略性和長期性。要逐步建立各級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資源保護利用,構建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引導各地開展資源保護保險試點,改善資源保護條件,提高保護能力。繼續實施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和畜禽良種工程等項目,嚴格落實監管責任,確保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三)營造良好氛圍 加強輿論引導,充分利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提高公眾參與意識,爭取廣泛支持。舉辦畜禽遺傳資源主題文化活動,鼓勵社會公眾、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參與畜禽遺傳資源科普宣傳,提升特色品種資源文化品牌的影響力,營造有利于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良好社會氛圍。 表5 我國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瀕危品種列表
備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標準,某一品種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即可判定為瀕危:繁殖母畜在100至1000頭(只)之間或繁殖公畜在5至20頭(只)之間;種群總數量雖然略高于1000頭(只),但呈現出減少的趨勢,且純種母畜的比例低于80%。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即可判定為瀕臨滅絕:繁殖母畜總數量低于100頭(只)或繁殖公畜低于5頭(只);種群數量低于1000頭(只),且呈現減少趨勢。 附件: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