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 沈陽市人民政府 沈陽市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 | 沈政發〔2017〕31號 |
---|---|---|---|
發布日期 | 2017-06-23 | 生效日期 | 2017-06-23 |
有效性狀態 | 廢止日期 | 暫無 |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http://www.shenyang.gov.cn/zwgk/system/2017/06/28/010186547.shtml |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四化同步”的戰略選擇。近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通過建園區育龍頭,重質量樹品牌,抓服務創環境,夯實了產業基礎,延伸了產業鏈條,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為深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93號)、《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16〕19號)精神,加快推進我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為核心,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就業增收為目標,通過壯大龍頭企業、引進重大項目、建設產業園區等方式,著力推進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建設,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提升轉變,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ǘ┗驹瓌t。
——堅持農民增收原則。完善農產品加工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模式,建設專業化、標準化、規?;仙a基地,形成企業與農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高效聯結機制,有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遵循經濟規律,優化生產結構,采取多種形式拓展國內外市場,提高經濟效益。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引導企業走新型工業化的科學發展道路。
——堅持科技創新原則。大力培育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工藝裝備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提高關鍵技術和裝備的自主化程度,增強國際競爭力。
——堅持融合發展原則。充分借助高新技術,實現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與一三產業之間的融合聯動發展。
——堅持質量安全原則。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嚴格執行標準、規范操作,實施原料、生產、銷售等關鍵環節的質量控制,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主要目標。到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規模穩步增長,壯大龍頭企業、推進精深加工、促進產業融合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和新突破,穩居全市主要支柱產業第二位,在全省處于領先水平,建成全國乃至東北亞地區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基地。
——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
——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200戶以上;
——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5%以上,精深加工比例達50%;
——建成6個主導產業突出、集群效應顯著的農產品加工園區。
二、主要任務
?。ㄒ唬┤鎯灮a業布局,著力發展優勢產業。
1.優化區域布局。根據各地區資源優勢,著重發展優勢產業。在康平縣、法庫縣重點建設以玉米、大豆、雜糧、牛奶為原料的糧油、乳制品生產加工基地;在遼中區、新民市重點建設以玉米、蔬菜、水果為原料的飼料、果蔬生產加工基地;在蘇家屯區、沈北新區重點建設以水稻、畜禽為原料的稻米、肉禽生產加工基地;在于洪區、渾南區、沈北新區重點建設以傳統主食品、豆制品、休閑食品等為主的食品加工基地和農產品冷藏物流集散區。(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發展改革委、服務業委)
2.優化產業結構。繼續做大做強糧油、飼料、畜禽、乳品等四大優勢產業,著力培育和扶持果蔬、水產等短板產業。其中,糧油加工業重點發展優質稻米、玉米油、稻米油、精煉油等產品,積極開發副產品綜合利用;飼料加工業著重開發和生產配方飼料、專用飼料、飼料添加劑等產品,以扶優做強、提質增效為發展原則,打造北方地區最大的飼料產業集散地;畜禽加工業以擴大冷鮮、速凍、熟食產品規模為主,同時開發毛、骨、血、內臟等副產物的加工,逐步建成北方地區最大的禽肉加工基地和重要的畜肉加工基地;乳品加工業重點支持全產業鏈建設,發展液態奶、嬰幼兒奶粉、奶制品等產品,打造世界級企業,創建中國乳業知名品牌;果蔬加工業重點扶持酸菜加工、果蔬冷藏、速凍加工,積極開發果蔬飲料、新型果蔬膨化脆片等深加工產品;水產加工業力爭實現零突破。(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發展改革委、科技局)
3.發展產地初加工。以康平縣、法庫縣、新民市、遼中區為重點區域,發展以蔬菜、水果和薯類為主的產地初加工。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在農產品優勢產區集中連片建設一批產地初加工設施,有效帶動農戶和專業合作社引進先進適用的農產品生產、加工的技術、裝備和理念,積極發展保鮮、貯藏、包裝、清選分級、冷鏈配送等產業。通過延長農產品貯藏期、加工期,有效解決農產品收獲期集中上市而導致價低、賣難等問題,實現農產品的錯季銷售和均衡供應。形成“基地+設施+冷鏈物流”、“基地+設施+市場”、“基地+設施+加工企業”等多種發展模式,實現農產品減損提質和農業生產方式轉變,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市場穩定供應、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融合發展。(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局)
?。ǘ┘涌旖ㄔO加工園區,放大產業集聚效應。
1.創新運營管理模式。繼續加大對全市6個加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新民市、遼中區、渾南區等新建加工園區的建設進度,完善沈北新區、法庫縣、康平縣等已建加工園區的各項配套設施,強化加工園區的承載和運營能力。支持渾南區、新民市、遼中區等加工園區積極探索和開展專業化企業運營模式,由運營管理公司全面承擔園區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推動市場化運作,有效解決園區在開發建設中存在的資金問題。(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發展改革委、金融辦、財政局)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各地區要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加強招商隊伍建設,把招商引資作為推進加工園區建設的重要抓手。依據本地區產業優勢和加工園區規劃目標,瞄準全國百強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精準招商,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市場潛力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項目落戶園區。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優先安排農產品加工項目用地指標,優化行政審批程序,營造優良的服務環境,確保項目早日落地開工、達產生效。(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規劃國土局、營商辦)
3.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加工園區管理水平,采取“一個園區、一個專業化運營管理團隊、一個公共服務平臺、一套扶持政策體系”的方式,構建專業服務網絡,提供物流、檢測、信息、融資、培訓、交流等特色化服務,為企業發展提供環境優良、服務一流的創業空間,不斷增強加工園區吸引力,提高企業集中度,建成管理機構健全、區域特色鮮明、產業優勢突出、功能設施完備、集群效應顯著的產業集聚區。(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發展改革委、服務業委、財政局)
?。ㄈ┨剿鞫嘣J剑苿悠髽I轉型升級。
1.創新發展思維。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品牌嫁接、資本運作、產業延伸等方式,打破地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實施聯合兼并或重組,促進二三產業之間的聯合,實現發展壯大和轉型升級。積極扶持有條件的企業適時通過上市、“新三板”、區域股權市場掛牌融資發展。以創新的思維和尊重市場規律的態度,充分借助資本力量,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成為行業領跑者。抓住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機遇和核心,結合“互聯網+”、“農業大數據”、“雙創平臺”等技術,實現農產品加工業產業經營模式、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服務方式的集成創新。(責任單位:市農經委、金融辦、大數據管理局)
2.發展精深加工。通過精深加工和精細化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科研成果供需雙方直接合作平臺,充分發揮涉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龍頭企業各自優勢,使科研成果真正轉得出、用得上,讓農業產業鏈更加精準對接科技創新鏈。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組建研發中心,增強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開展生物制造技術研究及信息化、智能化精深加工裝備研制,逐步實現關鍵精深加工裝備國產化。(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3.強化品牌意識。進一步引導龍頭企業強化品牌意識,激發品牌創建、管理、維護的內生動力,形成差異化品牌定位。強化品牌文化內涵,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品牌建設中,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堅持“兩個市場一個標準”,積極開展產品國際認證,不斷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加大政府監管和保護品牌力度,健全完善監管機制,凈化品牌發展環境,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搭建宣傳平臺,促進展銷對接。利用各種展會、媒介宣傳和展示龍頭企業產品,提高品牌產品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鮮明、產品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影響范圍廣的知名品牌。鼓勵國內外知名品牌農產品加工企業在我市設立總部或投資建廠,充實壯大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聚和品牌效應。(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工商局、質監局)
?。ㄋ模┙⒎€定聯結機制,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1.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圍繞各地區主導產業,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專業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引導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推動企農合作向產權聯結轉變。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鼓勵和支持新型經營主體以農產品加工或鄉村休閑游為核心紐帶,采取土地流轉、出租、入股等方式,建立生產原料或休閑觀光基地,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形式,形成“產+銷”或“產+游+銷”等產業鏈發展模式。(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
2.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大力推廣訂單農業,規范企業、農民的權責利,強化契約約束力,建立緊密、穩定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積極發展“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鼓勵企業投資或參股合作社,在自愿互利基礎上建立多種形式的經營聯合體。努力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利潤返還等新型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以資金、土地、勞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入股龍頭企業。(責任單位:市農經委、發展改革委)
3.建立監督管理機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對企農利益聯結的監督和管理機制。規范企業行為,強化企業責任。加強農民培育,提高農民素質。增強企業與農戶的契約觀念,提高訂單農業的履約率,不斷密切企農利益聯結關系。在企業發展的同時,讓農民共享產業化經營成果,確保良性的企農利益聯結機制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
(五)打造完整產業鏈條,加快推進產業融合。
1.加強原料基地建設。支持龍頭企業依據產品需求在優勢產區建設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推廣優質專用品種、高新種養技術、統一管理模式。支持土地有序流轉,實行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經營。推行農業“三品一標”和質量安全認證,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高標準化生產和監管水平。(責任單位:各區、縣(市)政府及市農經委、質監局)
2.推進全產業鏈建設。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引領作用,以農產品加工為核心,帶動上下游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倉儲物流業和農業服務業。打造生豬、肉禽、乳品、稻米等產業從繁育、種養、加工到物流、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其中,重點推動飼料加工、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畜牧服務業全產業鏈發展,力爭實現畜產品產業鏈產值超千億元。(責任單位:市農經委、服務業務、發展改革委)
3.積極發展新興業態。引導和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旅游+現代農業”、“產業+現代農業”等多種新興業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實踐。加強信息化建設,引導和幫助龍頭企業利用大數據及時根據市場需求和走勢調整產品結構,增強競爭力。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智慧農業,培育和打造我市優質農產品“十大品牌”。鼓勵龍頭企業自建農產品電商平臺。支持“農博網”、“供銷快線”建設,組織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入駐平臺。鼓勵農民個人、專業合作社、企業入駐各大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鼓勵區縣(市)、鄉鎮(街道)、村創建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副食集團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試點建設,加強農產品產地預冷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鮮活農產品直供直銷體系。(責任單位:市農經委、科技局、大數據管理局、服務業委)
三、政策措施
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設立專項資金或產業發展基金,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和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給予支持。
?。ㄒ唬┲С铸堫^企業發展。支持龍頭企業新建農產品加工項目或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規模擴建,對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給予政策補貼;積極爭取金融機構對龍頭企業的支持,落實貸款擔保抵(質)押政策,建立健全財政支持的各級農業擔保體系,對擔保機構給予貸款擔保風險補償;繼續推進村鎮銀行發展壯大,規范縣域小貸公司發展,支持農業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融資;積極落實企業在用電、納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優先落實農產品加工項目用地指標。(責任單位:市農經委、財政局、金融辦、規劃國土局、國稅局、地稅局,沈陽供電公司)
?。ǘ┲С旨庸@區建設。支持各地區積極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實行以獎代補;對獲得省級以上政策扶持資金的園區給予配套支持;鼓勵園區招商引資,對招商成效顯著的地區給予適當獎勵。積極爭取國家科技資源,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加快發展,支持沈北新區創建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在科技金融、孵化器建設、創新服務平臺、國際科技合作及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為全市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提供示范。(責任單位:市農經委、科技局、財政局)
?。ㄈ┲С忠欢a業融合。支持龍頭企業與一定數量的農戶或合作社、家庭農場合作共建標準化原料基地;支持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直銷配送;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或合作社、家庭農場提供貸款擔保;支持龍頭企業與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的農戶,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開展股份合作。(責任單位:市農經委、財政局)
四、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保障。我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優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重大意義和戰略目標,嚴格履行各自職責,全力做好各項服務。建立和完善協調機制,及時解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齊抓共管、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圍,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健康持續發展。
?。ǘ娀萍贾?。積極打造產學研一體的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推廣體系。加強與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緊密聯系,重點研發集成農產品及加工副產品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裝備,積極促進科研部門與龍頭企業的有效聯合,加速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對具備條件的龍頭企業申請國家和省、市重大科技專項,優先予以支持。
?。ㄈ┘訌娙瞬排囵B。著力培養和宣傳一批視野寬、理念新、水平高、責任感強的企業家,強化領軍效應;優化企業人才激勵機制,加快引進職業化、專業化和國際化人才;加強新型農民培訓,促進企業與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戶之間的緊密聯結;鼓勵大學生、企業職工和農村青年創業培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平臺。
?。ㄋ模┘訌娖脚_建設。積極搭建各類公共服務平臺,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產業融合創造有利條件。搭建融資擔保服務平臺,建立“政企銀”聯動協調機制;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做好行業運行分析和監測預警,指導行業和企業健康發展;構建人才培訓服務平臺,積極推進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大專院校之間的人才交流。
沈陽市人民政府
2017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