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 甘肅省農牧廳 甘肅省農牧廳 | 發布文號 | 甘農牧發〔2018〕71號 |
---|---|---|---|
發布日期 | 2018-02-27 | 生效日期 | 2018-02-27 |
有效性狀態 | 廢止日期 | 暫無 |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http://www.gsny.gov.cn/apps/site/site/issue/tzgg/xztz/2018/02/28/1519790020282.html |
各市州農牧(農業、農林、畜牧)局(委),廳機關相關處室、廳屬相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甘發〔2017〕33號),進一步落實質量興農、綠色發展理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全面提升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現提出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發展理念,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農業和大健康的重要任務,按照“四個最嚴”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綠色化發展、規模化經營、品牌化創建、法制化監管,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努力提高全省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切實保障全省農業產業健康發展和公眾消費安全。
(二)基本原則
1.從嚴監管,全程管控。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推進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地準出等各項監管措施落實,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2.強化標準,注重源頭。加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標準制定和推廣,把標準作為農業質量發展的根本,實現農業生產的品種優良化、生產規范化和產品標準化,從生產源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部門聯動,分級負責。界定責任分工,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消除監管空白,形成監管合力。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提升生產經營主體責任意識。
4.強化能力,推進共治。加大人員和經費等投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有效監管模式,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加快農業信用體系建設,通過宣傳培訓和有獎舉報等措施,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基本建立,人員、設備、經費切實得到保障,工作制度和運轉機制建立健全,全面提升源頭控制能力、標準化生產能力、風險防控能力、追溯管理能力和執法監管能力等五大能力。
——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農產品綜合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源頭控制能力明顯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有序推進,耕地重金屬污染、白色污染等得到有效遏制,優先保護類耕地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穩中有升。農獸藥監管不斷強化,畜禽屠宰不斷規范。
——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顯著增強,新制修訂先進實用的農業標準400項以上,建成符合我省實際和結構合理的農業標準化體系。生產標準得到宣傳普及,農業投入品經營和使用進一步規范。
——“三品一標”農產品年增長速度達到8%以上,產品總數達到2200個,創建一批省內外市場影響大、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的農產品品牌。
——農產品、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基本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建成并投入運行。農業產業化國家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三品一標”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主體及有條件的“菜籃子”產品率先實現可追溯,生產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增強。
——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基本覆蓋“菜籃子”主產縣,探索形成因地制宜、產管并舉、全程控制的縣域監管模式。力爭到2020年,建成8個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35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個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3個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二、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
(一)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責任??h級人民政府要對本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范圍,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政府考核體系、績效考核機制、責任追究制度和地方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加強組織協調,明確部門職責,強化保障措施。
(二)落實部門監管責任。各級農牧部門要緊緊圍繞質量興農戰略,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明確職能,細化任務,靠實責任。要及時研究新情況,找出新辦法,制訂新措施,探索新機制,形成權責統一、運行高效的工作機制。要積極主動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工作,加強與食藥、質監、公安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全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三)落實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建立縣域內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和“黑名單”制度,規模以上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與合作社要100%建立農產品生產經營記錄、質量承諾和從業人員培訓等制度,生產經營記錄要如實記錄生產、投入品使用、收購、檢測等情況,嚴格執行禁限用農獸藥、休藥期(安全間隔期)等規定。要配備人員和設備,完善管理制度,依法開展自檢或委托開展檢測工作。建立健全病死畜禽和不合格農產品無害化處理的長效機制。
三、落實“雙安雙創”要求,深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
(一)鞏固創建成果。按照“雙安雙創”總體部署和“五強化、五提升”具體要求,繼續提高首批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水平,通過調研督導和宣傳培訓,督促各創建縣人民政府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大投入力度,實施全程監管,創新制度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命名后的監督管理,實行定期考核、動態管理,嚴格執行退出機制,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示范引領和公信力。
(二)擴大創建規模。做好第二批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適時開展創建中期巡查評估,確保創建實效。同時,進一步擴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規模,做好創建試點單位遴選摸底工作,每年確定一批縣(市、區)作為創建試點單位,到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基本覆蓋到所有“菜籃子”大縣。統籌建立創建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加大項目安排、資金投入等方面傾斜力度,為創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總結推廣經驗。聚焦創建過程,緊扣創建重點、難點問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的總結和提煉,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模式,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推進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以“雙安雙創”現場會、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推進會、“12316三農服務熱線”等為載體,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宣傳力度,提高公眾認知度和參與度,形成良好的創建氛圍。
四、加強源頭管控
(一)落實《甘肅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圍繞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與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以改善農用地環境質量為核心,按照“分類施策、農用優先,預防為主、治用結合”的原則,落實“國家統籌、省級推進、市縣落實”的責任分工,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逐步建立用地養地結合、產地與產品一體化保護的耕地可持續利用長效機制,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耕地污染防治體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為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提供環境安全支撐。
(二)落實農藥管理法律法規,規范農業投入品管理。圍繞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農藥經營許可,嚴格審批條件,規范經營行為,整頓市場秩序。強化源頭治理,嚴格執行購貨銷售臺賬制度和溯源管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藥和非法添加隱性成分農藥,特別是對違法添加高毒農藥成分行為從重從嚴依法嚴懲。強化市場監管,嚴格執行經營者準入條件,推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專柜銷售、實名購買制度。加強科學用藥培訓,嚴格落實安全間隔期施藥,依法打擊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特別是在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藥材等農作物上使用高毒農藥行為。
(三)落實獸藥飼料管理法規,規范獸藥飼料管理。認真貫徹落實《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嚴格獸藥生產經營審批條件,規范獸藥生產經營管理。嚴格執行獸藥經營、使用臺賬制度和獸藥休藥期規定,扎實推進獸藥信息二維碼追溯工作。強化獸藥監管,積極開展獸藥專項整治等行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獸藥和非法添加隱性成分行為,依法打擊違規使用禁限用獸藥。加強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監管,嚴格飼料生產準入,督促飼料生產企業全面落實《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實現從原料到成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督促飼料經營企業(門店)和養殖場(戶)建立健全產品購銷(使用)臺賬,嚴厲查處在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以及畜禽飲用水中的違禁添加行為。
(四)強化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嚴把屠宰環節關口。嚴格按照《動物防疫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的規定,切實做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推進產地檢疫申報點標準化建設,認真落實產地檢疫“五到位”工作要求、落實產地檢疫規程和甘肅省動物檢疫記錄規范,提升動物檢疫痕跡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實屠宰檢疫制度,配備駐廠官方獸醫,認真履行屠宰檢疫監管職責。嚴格遵守屠宰檢疫“五不得”規定,嚴厲打擊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違法違規行為。定點屠宰檢疫率達到100%,按照《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甘肅省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現場驗收審核標準(試行)》和《甘肅省牛羊定點屠宰廠(場)現場驗收審核標準(試行)》,嚴格資料審核和現場驗收,確保畜禽屠宰企業符合法定條件。按照《甘肅省生豬定點屠宰執法檢查規范》和《甘肅省牛羊定點屠宰執法檢查規范(試行)》規定的內容和頻次,對屠宰企業進行執法檢查。開展畜禽屠宰監管規范執法創建活動,嚴懲不作為、亂執法等行為。加強與食藥、公安、環保等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建立健全案件查處協調機制。加強區域間協調配合,建立畜禽屠宰監管區域聯合執法機制。開展生豬屠宰監管“掃雷行動”,加大對鄉鎮小型屠宰場點、屠宰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代宰”行為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豬等違法犯罪行為。
(五)加大中藥材源頭治理管控力度,提升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面積。以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為目標,發揮資源優勢,擴大規范化種植規模,健全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全面提升中藥材標準化生產水平。按照《甘肅省中藥材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依托現有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建成相對集中連片的道地大宗中藥材優質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提升優質種苗供應能力。依托科研單位、制藥企業等,建設中藥材綠色生產基地,實施規范化種植。鼓勵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流轉農村土地,發展規模經營,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生產模式,加快規?;鸵幏痘l展。積極推廣機械化栽植、采收和病蟲害統防統治,提高規范化種植水平,帶動全省道地中藥材品質提升。加強質量安全和產地加工監管,逐步在全省建立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對中藥材種子種苗生產供應、化肥農藥投入品銷售使用等進行全程監管,嚴禁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中藥材生產。產地初加工要嚴格按照加工操作的技術規范進行,防止加工過程造成二次污染,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
五、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支撐體系建設
(一)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推進產品品質、質量安全、生產技術、環境條件等農業地方標準的清理和修訂,加快制修訂以大宗、優勢、特色農產品、中藥材為主的農業標準,基本建成我省現代農業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尤其是外向型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鼓勵規模生產主體制定質量安全內控制度,基本實現農產品、中藥材生產有標可依、產品有標可檢、執法有標可判。強化標準推廣。以大宗、優勢產業為重點,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創建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示范鄉(鎮)、示范場(企業、合作社),推動全省“菜籃子”大縣、中藥材主產區的規模種養基地全程按標生產。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示范園(區)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方式發展規模經營,建立質量安全聯盟,帶動千家萬戶走上規范安全生產軌道。加大標準的集成轉化和宣傳培訓,將控肥、控藥、控添加劑作為農產品、中藥材質量安全管控重大措施進行普及推廣。
(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充分認識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大工作力度,完善農產品、中藥材檢驗檢測功能配置,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支撐保障能力。加快在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項目建設,已完成建設任務的項目要抓緊做好竣工驗收的前期準備工作,確保項目建成運轉;新安排項目要盡快開工,并抓緊做好實驗室維修改造和儀器設備招標采購工作。要針對項目運行經費不足和專業人員缺乏的問題,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財政、發改、編制等部門的支持,將農產品質檢機構運行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增加專業技術人員的配置,確保項目的正常運轉和作用的有效發揮。推進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機構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加快配備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協助開展技術指導和督導巡查工作。加快市縣兩級農產品質檢機構資質認定進度,提高檢驗檢測水平。加強隊伍建設,充分利用技能競賽、崗位練兵和技術培訓等方式,提高基層檢測人員能力素質和業務水平。
(三)探索建立智慧監管體系。推進農產品、中藥材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追溯管理核心功能,優化追溯信息平臺運行機制,提升追溯信息平臺功能。完善追溯基礎信息數據庫,建立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機制,推進追溯信息平臺的有效運行。拓寬追溯信息平臺應用,擴充監測、執法、輿情、應急等業務模塊,形成覆蓋全省、共享共用、通查通識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服務格局。建立統一的編碼標識、信息采集、平臺運行、數據格式、接口規范等關鍵技術標準和主體管理、追溯賦碼、索證索票等追溯管理制度,確保與國家追溯信息平臺實現對接,實現追溯體系上下貫通,數據融合。實施追溯管理。優先將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以及農業部門支持建設的各類示范基地納入追溯管理,逐步將規模化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納入追溯平臺,逐步擴大追溯的范圍。鼓勵有條件的規?;r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建立企業內部運行的追溯系統,配備追溯信息化設備,帶動追溯工作全面展開,實現農產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積極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強化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強化農產品生產經營者自律意識,自覺落實安全控制措施。探索智慧監管。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智能手機等新型信息技術成果,探索運用網絡化、數字化新技術和新型監管方法,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式改革創新,實現實時監管和風險預警,提升監管效能。加強數據收集挖掘和綜合分析,探索農產品質量安全大數據分析決策,研判趨勢規律,鎖定監管重點,實行精準監管。
(四)構建社會共治體系。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管理制度,提升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推進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建立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或依托農資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等信息平臺,建立電子化信用檔案。要充分利用“12316”電話、廣播電視、微信微博、網站等平臺,定期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編制科普文章、網頁和視頻節目,多形式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加大對農產品“12316”投訴舉報體系宣傳力度,提高知曉率,鼓勵民眾通過“12316”平臺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督舉報。充分發揮“12316”平臺和專家組作用,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開展政策咨詢和科普解答,對謠言和不實信息,要加強風險信息交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并發聲辟謠,消除影響。
六、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
(一)準確把握“三品一標”農產品定位。充分認識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的重要意義,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緊緊抓住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改革契機,圍繞現代農業發展,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全面推進“三品一標”健康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立足安全管控,在強化產地認定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產地準出功能;綠色食品突出安全優質和全產業鏈優勢,引領優質優價;有機農產品彰顯生態安全特點,因地制宜,滿足公眾追求生態、環保的消費需求;農產品地理標志突出地域特色和品質特性,帶動優勢地域特色農產品區域品牌創立。
(二)加快認證工作進度。要以農業標準化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龍頭企業為依托,建設一批綠色(有機)食品示范基地。推進以市、縣域為基礎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示范創建,積極開展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優秀證書持有人和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標志使用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示范創建。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等措施,推進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在數量、規模和質量上有新的提高。嚴格產地環境監測、評估和產品認證檢測,規范“三品一標”標志管理,嚴把獲證審查準入關。強化“三品一標”證后監管,建立健全淘汰退出、風險評估和責任追究等制度,抽檢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強化獲證單位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意識,指導生產企業建立完善過程管理、包裝標識、檢驗檢測、質量追溯、預警分析、內部培訓與內部檢查員等制度。
(三)加強產品推介和品牌培育。積極組織“三品一標”企業參加“農交會”、“綠博會”、“有機博覽會”、“地標農產品專展”等全國性或區域性農產品展會,不斷提升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依托甘肅日報、甘肅廣播電視臺、甘肅農業信息網等新聞媒體,加強“三品一標”品牌宣傳、科普解讀、生產指導和消費引導,加大公益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三品一標”農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和公信力。
甘肅省農牧廳
2018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