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權威發布 > 指導意見

關于促進牧區畜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11-04 08:40:48 來源:互聯網
發布單位

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

黑龍江省畜牧獸醫局

發布文號 暫無
發布日期 2012-10-25 生效日期 2012-10-25
有效性狀態 廢止日期 暫無
屬性 其他 專業屬性 其他
備注 暫無

  為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牧區工作會議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促進牧區畜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1〕17號)精神,結合我省牧區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切實增強促進牧區畜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省有草原6500萬畝,是全國十大牧區之一,其中15個牧業半牧業縣(市)草原面積2300萬畝,承載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重任。與全省農區相比,牧區生態環境脆弱,水利、住房、公路等基礎設施落后,經濟社會發展和農牧民生活水平相對滯后2/3縣(市)為貧困縣。加強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改善牧區生產生活環境,加快牧區畜牧經濟發展,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迫切需要,是縮小農牧區發展差距、實現區域經濟社會均衡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各有關政府必須牢固樹立生產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先的基本理念,下更大的決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實現草原生態良性循環,促進草原畜牧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農牧民增產增收,走出一條牧區畜牧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子。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ㄒ唬┲笇枷?。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促進牧區畜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以有效保護草原生態功能為主要著力點,切實強化草原監管制度建設,切實轉變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切實提升牧區現代畜牧業支持與保障水平,加快資源要素向牧區流入,加快草原畜牧業科技創新,在盡快恢復良好草原生態功能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提高牧區居民生活水平,不斷增強保供給、保安全、保增收能力。

 ?。ǘ┗驹瓌t。——生態優先的原則:把保護草原生態、提升生態安全水平作為基本出發點,強化草原的保護與建設,健全防災減災手段與基礎體系,完善草原承包等項制度,大力推進退耕還草、人工種草,用5年至10年的時間基本恢復牧區草原生態功能。——科學開發利用的原則:在依法保護草原的前提下,通過大力開展草原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草原改良,持續提高草原產出能力,同時積極發展綠色、特色牧業、草業和現代草原風情旅游等相關產業,改善牧區生產生活及民生。——突出重點的原則:以奶牛、肉牛、綿羊(以下簡稱“兩牛一羊)為重點品種,以農牧結合為基本路徑,以草原人工補播、人工草場建設、規范化圈舍建設為工程重點,按照規?;?、標準化、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化的路子著力發展質量效益型現代牧業,實現可持續高效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面落實各項草原保護管理制度,改良建設草原500萬畝,草原生態功能基本得到恢復;建立人工草地500萬畝,飼草飼料產業初步健全,草畜矛盾得到有效緩解;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0%以上,質量效益型畜牧業基本建立;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以上,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年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嚴重退化、沙化、堿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草地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草原生態顯著改善,步入良性循環;飼草飼料產業全面發展,供給均衡;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0%以上,質量效益型現代畜牧業體系基本完善;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0%以上,牧民收入達到或超過全省農民平均水平,牧民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新牧區基本建成。

  三、加強草原保護建設,維護生產與生態安全

 ?。ㄒ唬┴瀼芈鋵嵅菰鷳B保護法律法規,堅決遏制亂開濫墾現象。牧區各縣級政府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黑龍江省草原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確保草原資源總量不減少。完成草原確權并核發草原使用證,繪制草原和基本草原分布圖,建立草原地理信息系統和草原管理檔案。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草原禁牧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2012年完成基本草原劃定工作,實現區內草原長期、有償承包到戶經營。加強基本草原的保護和監管,嚴禁開墾草原、改變草原用途,嚴格控制工程項目建設占用基本草原,確需占用的,嚴格審批程序。對于非法開墾或改變用途的,限期恢復草原植被,并嚴格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屬于過去政策性等原因開墾的草原,區分情況,依法明確草原權屬,按計劃強制退耕還草。

 ?。ǘ┣袑崗娀菰牧冀ㄔO,不斷提高草原產出水平。以我省牧區啟動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為契機,加大草原建設投入力度,以科技創新為支撐,通過天然草原封育補播、草原排澇灌溉等綜合措施,加快天然草原改良建設步伐,堅決遏制草原“三化”快于治理速度、草原生態功能日趨喪失的態勢。鼓勵草原承包經營者多方籌資改良建設草原,按建設標準給予種子補貼。加強已治理草原的保護和管理,防止二次退化。積極爭取國家草原改良建設、牧區水利建設等項目資金集中用于牧區草原改良建設,徹底改變重利用輕投入、重開發輕保護的局面。

  (三)大力發展飼草飼料產業,努力實現草畜供需平衡。按照建設現代化大農業要求,調整和優化牧區種植業結構,通過“政策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多元投資”的發展模式,穩步擴大苜蓿、青貯玉米等重點品種的種植面積,加快發展飼草飼料產業,保障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整合有關項目建設資金,啟動風沙干旱區退耕種草工程,采取以草固沙壓沙措施,治理沙漠化土地,打造優質牧草生產基地。不斷完善飼草飼料科研示范體系,鼓勵和扶持規模養殖企業、龍頭加工與營銷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建設飼草飼料生產基地。給予苜蓿種植者種子補貼,對業戶購置苜蓿種植、管理、收獲、加工機械和青貯收獲加工機械給予補貼。大力發展飼草飼料專業機械合作社,使其享受農機合作社建設同等待遇,加快飼草飼料收獲加工服務專業化進程。

 ?。ㄋ模娀菰罏臏p災體系,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及配套法規要求,制定草原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實施辦法,真正做到投入到位、建設到位、管護到位。到2015年,建設草原綜合監測站點15個,同步落實監測人員和監測經費,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的牧區草原火情監測和控制系統、草原鼠蟲害監測系統,快速提高我省草原災害監測能力。制定和完善草原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加強草原災害應急隊伍建設,開展草原防災減災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健全工作機制,保證工作經費,提高草原防災減災應急反應能力。建立和完善草原防災減災應急物資儲備制度,保證草原防災減災需要。

 ?。ㄎ澹┘涌觳菔硠游镲曫B場區建設,做到禁牧不禁養。實行業戶自主、企業自建、政府扶持的綜合措施,籌措資金、整合資源,加快規范化圈舍建設,強化牧區草原禁牧,落實草原禁牧補貼和牧戶生產資料綜合補貼政策,實現草食牲畜由放牧、半放牧向舍飼飼養轉變。按照“集約經營、標準養殖、人畜分離、環境凈化”的要求,支持飼養戶通過聯合、招商、入股等辦法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場(小區),組建專業合作社、托畜所,加快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對符合標準的新建或改擴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給予扶持。支持牧區利用畜禽糞便發展沼氣等清潔能源,減少農村污染面源。縣、鄉兩級政府應當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畜牧養殖用地規劃,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滿足業戶發展規模養殖的用地需要。通過全面舍飼化,實現禁牧不禁養,確保農牧民增產增收。

  四、發展質量效益型現代畜牧業,確保農牧民增產增收

 ?。ㄒ唬┩怀霭l展“兩牛一羊”產業,滿足城鄉市場需求。在對牧區草原重點實施保護、建設的基礎上,根據牧區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重點發展“兩牛一羊”產業,適度發展生豬、家禽和特種養殖業;不斷優化生產布局和畜群結構,提高科學飼養和經營水平,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進程。擴展現有支持奶牛、生豬生產政策,將肉牛、肉羊產業納入財政貼息扶持范圍。加大對“兩牛一羊”良種補貼支持力度,大力推廣優質凍精;出臺扶持肉牛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強化良種繁育與優質肉牛培育,提高肉牛飼養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支持傳統養羊大縣發展優質羊毛羊肉生產,確保省內自給,支持周邊市場。加快創建優質綠色牛羊肉主產區,提高我省畜牧業的綜合影響力。

 ?。ǘ┮詷藴驶幠pB殖為突破口,轉變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堅持走標準化道路,實行良種良法配套,普及畜禽養殖技術標準,大力開展標準化示范創建,全面實施奶牛群體改良計劃(DHI),推廣青黃貯、全混日糧(TMR)、環境控制等先進適用技術,不斷提升養殖業的科技含量和效益水平。堅持走專業化道路,大力扶持專業場、專業合作社、專業鄉(村)建設,通過專業化生產與專業化服務相配套,持續提高畜禽生產水平、勞動生產率和產業競爭力。堅持走集約化道路,通過規模與科技相結合,通過資源與生產要素的集約高效配置,建設優質畜產品生產基地,提高對龍頭企業的支持水平。堅持走合作化道路,新建、改建或重組一大批以專業戶和家庭牧場為主體的專業合作社,提高牧民的組織化水平,保護其合法權益。堅持走產業化之路,利用大開放、大招商契機,推進畜產品加工企業建設,形成一體化產業鏈條,完善以上下游聯動為主要特征、以利益共享為目標的新型產業體系。

 ?。ㄈ┘訌妱游镆卟」芾?,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動物疫病防控,落實動物防疫和疫畜撲殺補貼政策,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和口蹄疫等重大傳染性疾病。強化檢疫監督,依法整治畜禽運輸、交易、屠宰環節秩序,通過質量追溯系統建設,保障動物源性產品質量。強化畜產品檢測服務,嚴格管控非法添加物,不斷提升畜產品品質,確保消費安全。健全產業預警體系,把握市場與生產動態,為產業發展與業戶經營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抑制畜產品價格的不合理波動。加快畜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通過發展電子交易、產銷直掛與連鎖分銷等新型營銷業態,盡快解決畜產品交易手段落后問題。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技術推廣、動物防檢疫、信息與咨詢服務水平,不斷強化我省畜牧業發展的綜合保障能力。

 ?。ㄋ模┐蛟炀G色品牌,走特色發展之路。按市場導向、消費需求變化及國家政策法規要求,通過各種經濟、技術手段,積極發展優質、安全、綠色、特色畜禽產品與草產品,搶占國內外市場。發揮牧區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盡快建立健全產地保護制度,在鞏固綠色奶源、肉類生產基地地位的同時,大力發展毛皮動物、特禽等特色養殖業,豐富牧區畜產品結構。全面推行質量管理與標準化認證制度,用工業化的理念、企業化的管理改造傳統畜牧業,瞄準中高端市場,打造牧區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品牌,搞好市場宣傳,培育馳名商標,形成更大拉動力和輻射力。到2015年,全省牧區畜產品無公害、綠色產品比重要分別達到90%以上和60%以上。通過樹立品牌、擴張市場、培育忠實消費群體、提高產品競爭力帶動牧區畜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五、強化組織領導,提高服務保障能力

 ?。ㄒ唬嵭心繕素熑沃乒芾恚纬筛蠊ぷ骱狭?。各有關政府要充分認識促進牧區畜牧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緊迫性、艱巨性和長期性,切實擺上重要工作位置,明確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建立和完善目標責任制,形成政府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畜牧獸醫、發改、財政、農業、水利等有關部門分工配合的協調推進機制。要及時研究和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確保牧區各項工作有新起色、新突破、新面貌。各相關部門要加強溝通與配合,形成促進牧區畜牧經濟發展合力。

  (二)健全草原監管機構,提高執法服務能力。要建立健全各級草原監理機構,全面加強草原執法監督、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監管、草原動態監測、草原征占用審核等項工作,加大各類草原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按照監管工作實際需要,加強省、市、縣三級草原監理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優化隊伍結構,使之與所承擔的草原監管任務相適應。牧區縣級政府要督促各鄉級政府在積極協助草原監理機構開展工作的同時,確定人員專職負責草原監督管理工作,要按照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具體要求,配備村級草原禁牧或草畜平衡監管員,參照當地人均收入或用工費用水平落實補助資金,確保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盡快落實到位。

  (三)完善產業政策,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各有關政府、省直各有關部門要在政策制定、規劃編制、項目審批、資金安排等方面向牧區傾斜,對畜牧業科技創新、科技集成、科技推廣給予專項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項目,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確保各項扶持政策落到實處。支持和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資牧區金融服務業,為畜牧業發展提供融資平臺。鼓勵、引導各類融資性擔保機構為牧區業戶發展生產、擴大經營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省級再擔保機構要積極提供再擔保服務。通過政策扶持,壯大牧業保險機構,擴大畜牧業保險覆蓋范圍,使農牧民有效規避自然與經營風險。

 
推薦圖文
喜力Heineken拉罐啤酒500ml*24罐/箱 分享裝 RIO銳澳雞尾酒套裝洋酒女士網紅預調酒3度微醺330ml*10罐
灣仔碼頭 三全
推薦茶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