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單位 | 濰坊市人民政府 濰坊市人民政府 | 發布文號 | 濰政發〔2010〕50號 |
---|---|---|---|
發布日期 | 2010-11-16 | 生效日期 | 2010-11-29 |
有效性狀態 | ![]() | 廢止日期 | 暫無 |
屬性 | 其他 | 專業屬性 | 其他 |
備注 |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屬各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有關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進一步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發展高端高質高效農業,加快傳統農業轉型,實現農業農村經濟新跨越,再創我市農業發展新優勢,根據省政府《關于實施蔬菜等五大產業振興規劃的指導意見》(魯政發〔2010〕81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全市蔬菜、漁業、畜牧、果業、苗木花卉五大產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五大產業振興的重要意義
蔬菜、漁業、畜牧、果業、苗木花卉等產業是我市傳統的特色優勢產業,也是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各級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各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成效顯著。2009年,全市五大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4%,對農民收入的貢獻份額超過30%。五大產業在農業領域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由于結構層次偏低、質量效益不高、生產標準化水平較低等問題的存在,加之區域競爭日趨激烈,使我市五大產業發展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推進五大產業振興,全面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對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要從推動科學發展的高度出發,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振興五大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的重要突破口和著力點,創新思路,統籌規劃,完善政策環境,制定得力措施,嚴格責任落實,為五大產業振興創造良好條件,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二、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ㄒ唬┛傮w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這一主線,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健全完善扶持機制,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強化社會化服務,提升組織化水平。要突出重點縣市區、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品牌、重點項目等五個重點,實現規?;季帧藴驶a、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要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條,全面提升產業加工增值能力,大幅提升五大產業的整體素質及其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的比重,以五大產業振興發展促進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ǘ┗驹瓌t。堅持高端定位,推進產業升級,促進現有產業向高端高質高效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堅持科技先行,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堅持市場引導,搞好示范帶動,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堅持統籌兼顧,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加快五大產業振興步伐,促進農業全面發展。
?。ㄈ┠繕巳蝿?。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在全市集中建設一批產出能力強的規模化生產基地,培育一批質量好、影響大、市場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扶持一批素質高、發展快、競爭力強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提升一批集散能力強的農產品交易中心,建設一批技術含量高、集約化的高標準示范園區,促進五大產業跨越發展,確保全市現代農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規劃到2015年,五大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農民通過五大產業振興年人均收入增加1530元以上。
三、五大產業振興重點
?。ㄒ唬┦卟水a業。積極調整優化種植結構,西部設施蔬菜比較發達的地方,重點向高精尖方向發展,東部著重加強設施蔬菜建設。加快建設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打造一批有機蔬菜示范園區。推進質量安全園區化管理,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實施品牌發展戰略,爭創新品牌,打造知名品牌,發揮品牌效應。加強出口基地、加工基地建設,提高商品化處理和精深加工率。加快保護地設施的更新改造和換代升級,推廣新型設施和覆蓋材料,提高科技含量。推進設施蔬菜生產中綜合利用沼氣技術,實現循環、低碳生產。在食用菌優勢產區,建設一批規范化菌種繁育基地,發展一批工廠化食用菌生產企業。建設蔬菜種業研發基地,創新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加快蔬菜種子國產化步伐。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320萬畝以上,其中設施蔬菜面積擴大到200萬畝左右;蔬菜總產量達到1250萬噸,總產值達到180億元;新增蔬菜標準化基地1000個,建設蔬菜質量安全生產示范園區150處,培強10個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食用菌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總產量、總產值分別達到18萬噸、9億元,建設10個高標準示范園區,標準化生產率達到85%以上。
?。ǘO業。加快漁業發展方式轉變,優化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大力實施基礎建設和品牌創建“雙十工程”,積極構建健康安全的水產養殖業,科學合理的現代水產增殖業,適度規模的遠洋漁業,先進高附加值的水產加工業,功能、形式多樣的漁港物流服務業和特色鮮明的休閑漁業六大現代漁業產業體系。重點做強做大淺海扇貝養殖、池塘蝦蟹養殖、工廠化養魚、灘涂貝類增養殖、淡水魚大水面生態養殖、冷水魚集約式養殖六大優勢產業帶;著力打造萬畝以上集中連片、設施配套的健康養殖園區;規劃建設一批優質水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水產品出口產業基地、休閑觀光漁業基地;努力構建生態環境優美、配套設施完善的規范化現代漁港經濟區和漁業產業園區。到2015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75萬噸,漁業增加值達25.46億元;工廠化養魚面積發展到14萬平方米,人工底播貝類增殖30萬畝;建設漁業種質資源保護區6處,人工魚礁群3個,漁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0處,海洋特別保護區2處,大型休閑漁業娛樂場所10處以上。
(三)畜牧業。調整優化畜禽品種結構,鞏固生豬、家禽等優勢品種,大力發展食草型畜禽和特種動物養殖。加強地方畜禽品種保護,重點支持地方優良畜禽品種資源的利用保護與開發。大力推廣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建設畜禽標準化、規?;B殖場(小區)。完善市縣鄉村四級動物防疫冷鏈體系建設,提高防疫質量。優化產業布局,南部山區建設地方特色品種養殖、食草動物養殖產業區。中部平原區,重點發展優勢畜禽品種生態養殖和高端畜禽產品加工基地,培育奶牛、生豬、肉雞、肉鴨、特種動物等五大產業集群。在城市郊區,深度挖掘畜牧業特色資源,統籌配置城鄉資源要素,適度發展畜禽養殖業,突出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畜牧業,大力發展特色鮮明、高附加值創意畜牧業。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畜牧業示范區,建設高端畜產品加工、優質獸藥飼料生產、獸藥飼料畜產品物流和高標準生態養殖等四類大型園區,拓展畜牧業發展空間。到2015年,全市肉蛋奶總產量年均增長6%,畜牧養殖業產值年均增長8%;新規范建設標準化養殖場區3000個、自然生態養豬場2000個,標準化、生態化規模飼養比例達85%以上。
?。ㄋ模┕麡I。不斷優化樹種、品種結構,在穩步發展蘋果、桃樹、葡萄、梨樹四大水果的同時,重點發展大櫻桃、草莓、板栗、核桃等特色水果(干果)和設施栽培。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科學規劃,集中建設一批規?;膬炠|果品基地。大力推進區域化、規?;a業化,加快發展一批集約化的高效示范園。升級改造一批密植低產低效果園,提升布局一批設施栽培果園。到2015年,全市水果面積發展到80萬畝,總產量達到120萬噸;干果面積發展到40萬畝,產量達到15萬噸;外銷和出口果品達到80%以上;改造密植低產低效果園20萬畝;建立高效示范園20個;果品質量安全水平達到國家標準,分級包裝水平和比例有較大提高。
(五)苗木花卉產業。開展苗木花卉種質資源清查、收集、保存、評價與利用,重點保護主要造林樹種、珍稀瀕危樹種、名特優新品種的種質資源。積極培育苗木花卉新品種,引進、選育優良品種。加快特色苗木花卉示范園區建設,打造苗木花卉特色街道、特色村鎮,實現產業與文化的融合。提高苗木花卉設施栽培比例,提升花卉深加工產業開發水平。在青州建立全國第一家花卉保稅區,建設花卉電子交易與拍賣中心,強化在全國花卉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鞏固青州作為中國盆花生產中心、中國盆栽集散中心和中國花木物流中心的核心地位。擴大濰城花卉交易市場規模,新建安丘、壽光兩個花卉生產交易市場。擴大昌邑苗木交易市場規模,建成長江以北最具影響力的現代化綠化苗木交易市場。到2015年,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總產值超過40億元;苗木花卉自主創新品種達到10個,新建5處苗木花卉生產示范基地,2處苗木花卉高科技創新園。
四、政策措施
?。ㄒ唬┘哟筘斦龀?。各級政府要通過補助、貼息、擔保、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財政支出要對良種繁育、技術推廣、基地開發、園區建設、示范項目、特色產品和名牌培育等重點傾斜。積極探索在海洋與漁業、畜牧、林業等行業建立以政策性產業投資公司、專業化擔保公司和產業發展基金等為主要方式的產業投融資新模式,構建區域性特色投融資機構,提高融資能力,支持五大產業發展。要按照分級負責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市場引導、政府推動、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五大產業振興投融資機制,廣泛吸納社會資金,為五大產業振興提供資金保障。
?。ǘ娀鹑谥С?。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要制定具體的促進五大產業振興金融扶持政策;縣域內涉農金融機構新吸收的存款,要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當地特色產業振興發展。要最大限度地執行優惠貸款利率,降低貸款門檻,拓展金融服務領域。要加大銀企對接力度,優先扶持五大產業基地、標準化園區等重大項目建設和龍頭企業發展。要利用好國家扶持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努力推動企業上市,提高融資能力。要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增加保險品種,科學確定費率標準,逐步實現全覆蓋。
?。ㄈ┩怀隹萍紕撔?。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高新技術研究,集中力量在良種培育、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等方面取得突破。著力解決安全高效生產及產后加工處理等技術難題。以五大產業示范園區和基地建設為載體,積極推進與國家部委、農業科研機構和院校的合作,聚集農業創新資源。健全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要堅持政府主導、支持多元化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公益性職能,科學確定機構設置與管理模式,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技術推廣和服務能力。
?。ㄋ模娀|量安全。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規模化建設,引導扶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養大戶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推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及質量追溯制度。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園區化管理模式的推廣力度,逐步實現全覆蓋。以創建綠色、有機食品示范園區為重點,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水平。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嚴格產地環境、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全程監管,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ㄎ澹┙∪袌鲶w系。規劃建設一批全國性、區域性產地、集散地批發市場,推進現有市場的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和提升供銷系統、郵政物流、交通運輸、大型商貿、龍頭企業五大流通網絡,建立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現代流通體系,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大力發展農產品連鎖經營、農超對接、網上交易等現代物流業。加強農產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與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和批發交易市場的網絡融合、資源共享,不斷提高信息搜集、研究、發布、預測、預警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汛蠼洜I主體。繼續支持產業龍頭企業發展,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研攻關和技術創新,盡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與品牌,增強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支持具有比較優勢的龍頭企業,以資本運營和優勢品牌為紐帶,整合要素資源,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與合作,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區域性產業協會,探索建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五大產業振興實現專業化、規?;l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
?。ㄆ撸┘訌娊M織領導。成立五大產業振興領導小組,由市政府領導任組長,發改、財政、農業、海洋與漁業、林業、畜牧、商務、工商、質監、人民銀行、供銷社、金融辦等部門單位為成員,研究制定具體的政策措施,統籌協調產業振興規劃的組織實施。完善五大產業發展指標體系,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并納入各級政府考核體系。各地要把五大產業振興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農業產業振興規劃,明確目標任務,突出發展重點,強化工作措施,確保五大產業振興取得實效。
附件:1.濰坊市蔬菜產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2.濰坊市漁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3.濰坊市畜牧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4.濰坊市果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5.濰坊市苗木花卉產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二Ο一Ο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