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特征品質成分的挖掘和評價對于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測試樣品制備過程繁瑣耗時,且容易造成樣品中低豐度的活性物質丟失或者破壞,不利于產品品質評價。質標所研究團隊針對作物特征品質成分挖掘需求,創新利用電鏡質譜分析技術,開發出原位分析和品質評價方法,為探究植物中生物活性成分時空分布信息、理解植物代謝物合成的調控機制和功能基礎提供方法基礎。目前,該團隊已鑒定出嶺南特色作物黃皮(Clausena lansium, Lour)中 9種生物堿、7種香豆素及多種其他內源性分子,以及這些物質在黃皮根、莖、葉及果實中的空間分布,有利于推進黃皮產品開發、作物綜合利用,促進產業發展。 近日,相關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Phytochemistry(大類二區)上發表,題目為“Visualiz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etabolites in Clausena lansium (Lour.) skeels using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94222100279X)。質標所唐雪妹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萬凱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高水平農科院建設)、廣東省農科院新興學科團隊等項目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