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進餐飲食品安全精準監管,中山市市場監管局2021年聚焦突出問題,首創“三個機制”,全力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2021年餐飲培訓年”“食安贏”“民天衛士”等工作分別被中國食品安全大會組委會評選為“2021年度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十佳案例和優秀案例。 首創“自費陪餐檢查”機制 提升百萬群眾安全感 中山市在全國首創集體用餐單位“突擊檢查+自費陪餐”機制,由市領導帶頭,市市場監管系統362名黨員干部參加,對全市2750家集體用餐單位開展全覆蓋陪餐檢查,涵蓋全市所有中小學、幼兒園、托管機構、養老機構、醫療機構、工地和企業等單位食堂。 一是制定陪餐檢查工作指引 確保“看、查、聽、品、評、議”六個環節落實到位,對問題一查到底,杜絕監督檢查蜻蜓點水、走馬觀花。 二是采取不打招呼開展突擊檢查 真正發現單位食堂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有效強化日常監管,督促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營養健康管理責任。 三是檢查人員自費陪餐 與群眾同吃“一鍋飯”、共嘗“冷暖咸淡”,重點解決飯菜口感不佳、營養不足等突出問題。 四是滿意度調查 聽取單位食堂用餐人員的意見建議,讓監管有力度更有溫度、服務有情感更有情懷。 五是“回頭查” 形成閉環監管,確保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跟進整改、問題清單按時“清零”。 六是輿論監督 對社會關注度高、問題突出的食堂,不遮掩、無保留地進行公開曝光,促進行業自律。 “突擊檢查+自費陪餐”監管模式有力壓實了集體用餐單位的主體責任,廚房“臟亂差”問題有效解決、食材質量等級不斷提升、“三防”設施落實到位、餐飲服務操作不斷規范,在維護食品安全、保障用餐營養健康上取得了“看得見”“聞得到”“嘗得出”的實際成效,提升了全市100多萬集體用餐人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該項工作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得到中央和省委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組和省領導充分肯定,新華社、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廣東電視臺等各級媒體廣泛報道。2021年底,市政府印發實施《中山市集體用餐、供餐單位負責人陪餐辦法》,為群眾吃得安全、吃得飽、吃得好提供機制保障。 首創“食安贏”保障機制 開創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 中山市首創“食安贏”保險共治模式,將“食品安全責任險”與“互聯網+明廚亮灶”有機結合,引入銀行、通訊、網絡平臺等多方資源,圍繞企業需求,以保險帶動構建多方參與、互利共贏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已成功簽約981家,保費共計85萬元,簽約保額高達30億元。 一是提質降費推動企業共建 整合保險、銀行、電信等行業資源,實現“三大”惠企措施,保費下降近60%; 保障從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升級為食責險、公責險、財產險“三合一”的食品安全綜合險; 引入銀行金融和電信寬帶服務,企業享受二維碼收款手續費最低為“0”費率,并獲得比市面價優惠50%的網絡升級服務。 二是齊抓共管推動多方共治 充分調動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保險、銀行、技術平臺等多方力量。 強化政府主導,召開宣傳推廣會19場,從餐飲酒樓和企業食堂進行試點,到商圈食街、網絡訂餐等餐飲單位參與,由“點”到“面”帶動全市餐飲單位參與; 強化行業引導,保險和銀行萬名業務員成為食品安全推廣員,走街串巷推廣“食安贏”項目; 采用多媒體、多渠道宣傳,兩周即獲得112萬曝光量,備受行內行外關注。 三是機制創新實現全民共贏 發揮“互聯網+明廚亮灶”技術優勢,依托中山“陽光食品”APP平臺,給企業提供經營自查、臺賬管理、線上學習、餐廳推送等功能,企業經營更安心; 實現線上巡查、使用AI智能抓拍,給監管減負增效; 建立食品安全指數評價系統,消費者選擇安全指數更高的餐廳用餐,消費更加放心。 首創“全員培訓+智慧監管”機制 推動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水平“雙提升” 按照不同崗位、不同類別,分批對全市學校校長、幼兒園園長、涉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負責人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員、從業人員開展全員培訓,超2萬名各級校園食品安全相關人員集中“充電”。 利用中山“陽光食品”APP推動學校“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累計上報自查報告29799份,開展線上巡檢1204家次。 發揮249家學校食品室(點)快檢監測作用,累計開展食品快檢89173批次,處理不合格食品44批次。 開展全市19家涉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山市學校集體用餐配送管理的指導意見》,建立長效機制,推動供餐單位內在自覺與外在監管“雙驅動”。 對全市有飯堂而從配餐單位訂餐的學校開展全覆蓋檢查,深挖問題根源,聯合市教育體育局對該類學校校長進行約談,督促有供餐能力的學校要為學生供餐,有效遏制將學生餐食加工推向社會的不良傾向。 多措并舉,逐個解決學校食堂管理不規范、師生飯菜質量不高、營養不足以及違規售賣“三高”食品等難題,實現師生食材質量與餐食營養“雙改善”,推動全市學校、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水平“雙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