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客电竞-体育电竞综合赛事平台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知識 > 專業技術

鮐魚的加工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7-06 09:40:35 來源:互聯網
   鮐魚,又名青花魚、鮐巴魚、鯖魚、油胴魚、油筒魚等,鱸形目,鯖科。體呈紡錘形,稍側扁。尾柄兩側各具一個隆起嵴。頭中大,前端尖細,呈圓錐形。眼大,位高,具發達的脂眼瞼。上下頜等長,各具細小牙1行。背鰭2個,第一背鰭完全由細弱鰭棘組成,能折疊于背溝內,第二背鰭和臀鰭后方各有小鰭5個,背側青黑色,有深藍色不規則斑紋,腹部略帶人色。系暖水性結群魚類,每年進行遠距離生殖洄游,游泳力強,速度快,春夏季多棲息于中上層,生殖季節常集成大群游向水面活動。有趨光性。卵浮性球形,無色透明,分次成熟,生殖季節至少排卵三次,主要食餌為浮游甲殼類,其次為魚類。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國近海均產。系我國重要的中上層經濟魚類之一,資源相當豐富,自采用燈圍作業以來,產量增長較快。鮐魚經濟價值頗高,是一種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食用魚。據測定,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21.4克,脂肪7.4克,鈣20毫克,磷226毫克,鐵2.0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29毫克,尼克酸9.7毫克。鮐魚除供鮮食外,還可冷凍、腌制、熏制,加工茄汗魚罐頭和五香魚罐頭等。由于體內脂肪多,肝臟維生素含量高,還可分別煉制人造白脫和魚肝油。
  
    (一)食用鮐魚防中毒
  
    鮐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等多種營養,鮮食時味美,加工出來的咸品和干品也相當可口。但是食后發生過敏性食物中毒者卻屢見不鮮,尤其是食用鮮度較差的鮮魚,則更易發生中毒。
  
    食用鮐魚中毒的患者,多見于食后30分鐘至3小時內,出現顏面及上半身潮紅,酷酊似酒醉樣心悸、頭痛或出現蕁麻疹,但體溫正常,無下瀉腹痛。
  
    食用鮐魚為什么會引起中毒呢?國內外的學者曾進行過較長時間的研討,大多數認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青皮紅肉魚含有的組胺所致。當魚體變質或鮮度較差時,細菌大量繁殖,尤其是摩爾根變型桿菌,可使魚體內組胺酸脫羧基而形成組胺。也有人認為:由于魚體本身的自溶作用不斷加深使其變質,產生大量的腐敗胺,分解后形成組胺,特別是鮐魚屬大洋洄游性魚類,體內酶的活性強,為適應旺盛的新陳代謝需要,故組胺含量也就較白肉魚類為多。另外,還有人認為,引起中毒的原因是其他有毒物質與組胺的共同作用所致。
  
    為了防止食用鮐魚中毒,一方面要加強魚的保鮮,盡量食用鮮度較好的魚。不食用腐敗變質的魚;另一方面要在烹制時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減少或避免中毒現象發生。在烹制鮐魚時,可分別加入適量的雪里蕻、山楂、綠豆、小白菜等一起燉煮30分鐘以上,即可將大部分組胺解除。如果在烹制前做一番簡單的預熱處理,即用10%的鹽和5%的醋混合水溶液把魚在鍋中氽15分鐘左右,將大部分組胺破壞,然后再進行烹調就更保險了。
  
   ?。ǘ┭~
  
    熏魚,是將生魚或熟魚用熏材燃燒的煙加以熏制而成的。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