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切果蔬又名輕度加工果蔬或最少加工處理果蔬,半加工果蔬,切割果蔬等,是指新鮮果蔬原料經清洗、去皮、修整、切分等工序,最后用塑料薄膜袋或將塑料托盤裝外覆塑料膜包裝,供消費者立即食用或餐飲業使用的一種新型果蔬加工產品。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和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對自身健康的關注,人們消費模式正發生變化,傳統果蔬加工品,因缺乏果蔬加工前原有的新鮮感,開始被消費者冷落,而新鮮、營養、方便、衛生、快捷的鮮切果蔬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而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 但鮮切果蔬在加工過程中,由于細胞組織受到損傷,容易發生褐變,同時產生不良風味和營養成分損失,因此,在鮮切果蔬加工中,控制褐變一直是研究的熱點。 1、鮮切果蔬褐變原因 鮮切果蔬發生的褐變,有酶促褐變和非酶促褐變。其中主要是酶促褐變,它是多酚類物質在酶的催化下,發生氧化造成的。酶促褐變反應的發生需要三個條件,即酚類物質(底物)、酶和氧氣。 酶促褐變過程中,參與酚類物質氧化的酶主要有多酚氧化酶(PPO)。目前對多酚氧化酶研究一致認為:多酚氧化酶幾乎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它是果蔬發生酶促褐變的主要酶;其次,是過氧化酶(POD)在有過氧化氫存在時,可催化酚類、類黃酮的氧化和聚合,參與酚類物質的代謝,導致組織褐變; 此外,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與酶類物質生成有關,鮮切果蔬加工時,切割可誘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mRNA增加,使PLA活性增加,催化酶類物質合成和累和,為PPO提供催化底物,從而促進酶促褐變。 2、酶促褐變的控制 酶促褐變是影響鮮切果蔬品質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果蔬酶促褐變發生,造成產品變色外,往往還會產生不良的風味以及造成其營養成分的損失。因此,為了保持鮮切果蔬品質和延長其貨架期,探討控制酶促褐變的方法,國內外科研工作者進行大量廣泛研究,并提出了許多方法,大體上可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物方法等。 1)物理方法 ①低溫處理 低溫能有效抑制果蔬的呼吸強度和酶的活性,降低體內的各種生理生化反應速度,延緩衰老和抑制褐變,延長果蔬保鮮期。 ②熱處理 熱處理是近年來發現控制鮮切果蔬褐變的新方法。熱處理可減輕褐變,與加熱能導致PPO失活有關。因此PPO對熱穩定性不高,一般當溫度高于40℃會使其鈍化。 ③氣調包裝(MAP) 主要控制包裝環境中氧氣的濃度,達到有效控制鮮切果蔬產品在貯藏和流通期間酶促褐變發生。如傳統采用低氧(適宜氧氣濃度為2%~10%)和高二氧化碳(適宜濃度為10%~20%)氣凋包裝。鮮切蓮藕在2%氧氣和6%二氧化碳,5℃及相對濕度為85%環境下儲存20d,能明顯降低呼吸速率,減少水分損失和抑制褐變的發生。鮮切甘藍采用5%~10%的氧氣和5%~15%的二氧化碳氣調包裝,可以推遲其褐變的發生。 但要抑制大多數鮮切產品褐變,需要將氧氣分壓控制在1kpa以下,如抑制萵苣和桃切片褐變的氧氣分壓應控制在0.25kpa以內。但氣調包裝要控制好氣體中各成分含量,氧氣過低或二氧化碳過高,會導致無氧呼吸,產生不利的代謝反應和生理紊亂。近幾年研究表明,超大氣高氧氣調包裝對抑制一些鮮切果蔬的酶促褐變也有較好作用。 ④可食性涂膜處理 可食性涂膜處理是將可食性成膜劑 |